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963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顶部的过筛箱,过筛箱内设有过筛腔,过筛腔底部互通设有向下伸长并伸至基座内的倒锥腔,倒锥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输送圆环腔,输送圆环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排污口,输送圆环腔右侧的基座内设有第一腔部,输送圆环腔后侧的基座内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右侧伸长末梢位于第一腔部的后侧位置,输送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输送圆环腔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转绕输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入成本低,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排污工作的流畅性。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sieve box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the base, siev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sieve sieve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exchange elongation and extending to the inverted cone cavity inside the base, the base cone at the bottom of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interoperability within the ring cavity, base bottom conveying the ring cavity exchang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port are arranged and extended downwards, conveying the ring cavity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the base ring cavity is arranged in a rear conveying second cavity part is arranged to the right rear position of second elongation, elongation in the first cavity right endings cavity, conveying an annular cavity is matched with a turn around the first to set 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longation axis, conveying an annular cavity first winding shaf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conve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low cost,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fluency of the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进小溪、河道中会严重影响了水质和环境景观,因此需要将污水集中收集到污水池中,通过沉淀、加明矾、加氯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排入河道。现有的排污设备内部容易堵塞,排污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基座顶部的过筛箱,所述过筛箱内设有过筛腔,所述过筛腔底部互通设有向下伸长并伸至所述基座内的倒锥腔,所述倒锥腔底部的所述基座内互通设有输送圆环腔,所述输送圆环腔底部的所述基座内互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排污口,所述输送圆环腔右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第一腔部,所述输送圆环腔后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腔部,所述第二腔部右侧伸长末梢位于所述第一腔部的后侧位置,所述输送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所述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段穿贯所述输送圆环腔与所述第二腔部之间的所述基座内本体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伸至所述第二腔部内且与所述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输送圆环腔内的所述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转绕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腔部内的所述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腔部与所述第一腔部之间的所述基座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所述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段伸至所述第二腔部内且所述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与所述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腔部内的所述第二转绕轴上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之间设有履带,所述第二转绕轴前侧伸长段伸至所述第一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腔部下方的所述基座内设有排污圆环腔,所述排污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排污转绕装置,所述第一腔部与所述排污圆环腔之间的所述基座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锥轮和所述排污转绕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进行装置,所述基座底面设置有四个支脚,每个所述支脚底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过筛箱顶部设有盖体,所述过筛腔内顶部设有左右伸长且左右两侧伸长末梢分别与所述过筛腔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的顶梁,所述顶梁中间位置的底部端面内固定设有缠绕驱动器,所述缠绕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所述缠绕件,所述缠绕件底部伸长段伸至所述倒锥腔内且位于所述倒锥腔与所述倒锥腔连接处的上方位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圆环腔左侧段的顶部位于与所述排污口的下方位置,且所述排污口底部伸长末梢与所述所述排污圆环腔内顶部互通设置,所述排污圆环腔右侧端互通设有穿贯所述基座右侧外壁的排污口。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绕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输送圆环腔内的所述第一转绕轴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管套,所述管套外表面设有缠绕板,所述缠绕板远离所述管套一侧末梢与所述输送圆环腔内壁抵压滑移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排污转绕装置包括转绕设置在所述排污圆环腔内的转绕柱,所述转绕柱外表面设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远离所述转绕柱一侧与所述排污圆环腔内壁抵压滑移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进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部与所述排污圆环腔之间的所述第三腔部,所述第三腔部与所述第一腔部之间的所述基座内部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三转绕轴,所述第三转绕轴顶部伸长部伸至所述第一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轮楔合连接的第二锥轮,所述第三转绕轴底部伸长段伸至所述第三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四锥轮,所述第三腔部与所述排污圆环腔之间的所述基座内部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四转绕轴,所述第四转绕轴顶部伸长段伸至所述第三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四锥轮相对设置的第五锥轮,所述第四锥轮与所述第五锥轮右侧的所述第三腔部内设有第六锥轮,所述第六锥轮左侧顶部与所述第四锥轮右侧底部楔合连接,所述第六锥轮左侧底部与所述第五锥轮右侧顶部楔合连接,所述第六锥轮右侧配合连接有排污驱动器,所述排污驱动器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三腔部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绕轴底部伸长段伸至所述排污圆环腔内且底部末梢与所述转绕柱顶部末梢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输送圆环腔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转绕输送装置,第二腔部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第一转轮,第二腔部与第一腔部之间的基座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段伸至第二腔部内且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腔部内的第二转绕轴上设第二转轮,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设履带,第二转绕轴前侧伸长段伸至第一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第一锥轮,第一腔部下方的基座内设排污圆环腔,排污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排污转绕装置,第一腔部与排污圆环腔之间的基座内设分别与第一锥轮和排污转绕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进行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转绕输送装置以及排污转绕装置的驱动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转绕输送装置包括与输送圆环腔内的第一转绕轴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管套,管套外表面设缠绕板,缠绕板远离管套一侧末梢与输送圆环腔内壁抵压滑移配合连接,从而自动控制分离运输污水,进一步防止污物堵塞工作,提高排污工作效率。3.通过排污转绕装置包括转绕设置在排污圆环腔内的转绕柱,转绕柱外表面设排污板,排污板远离转绕柱一侧与排污圆环腔内壁抵压滑移配合连接,通过排污转绕装置转绕实现将排污圆环腔内的污水通过离心力被甩出,从而实现快速高效排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减少劳动量以及劳动成本,同时。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自动控制转绕输送装置以及排污转绕装置的驱动工作,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排污控制的工作效率以及防止污物堵塞而导致影响排污整体进程,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减少劳动量以及劳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B”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腔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8以及安装在所述基座8顶部的过筛箱9,所述过筛箱9内设有过筛腔91,所述过筛腔91底部互通设有向下伸长并伸至所述基座8内的倒锥腔92,所述倒锥腔92底部的所述基座8内互通设有输送圆环腔81,所述输送圆环腔81底部的所述基座8内互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排污口82,所述输送圆环腔81右侧的所述基座8内设有第一腔部84,所述输送圆环腔81后侧的所述基座8内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腔部83,所述第二腔部83右侧伸长末梢位于所述第一腔部84的后侧位置,所述输送圆环腔81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811,所述第一转绕轴811后侧伸长段穿贯所述输送圆环腔81与所述第二腔部83之间的所述基座8内本体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绕轴811后侧伸长末梢伸至所述第二腔部83内且与所述第二腔部83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输送圆环腔81内的所述第一转绕轴811上固定设有转绕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腔部83内的所述第一转绕轴811上固定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顶部的过筛箱,其特征在于:过筛箱内设有过筛腔,过筛腔底部互通设有向下伸长并伸至基座内的倒锥腔,倒锥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输送圆环腔,输送圆环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排污口,输送圆环腔右侧的基座内设有第一腔部,输送圆环腔后侧的基座内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右侧伸长末梢位于第一腔部的后侧位置,输送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段穿贯输送圆环腔与第二腔部之间的基座内本体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伸至第二腔部内且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输送圆环腔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转绕输送装置,第二腔部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转轮,第二腔部与第一腔部之间的基座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段伸至第二腔部内且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腔部内的第二转绕轴上设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设有履带,第二转绕轴前侧伸长段伸至第一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一锥轮,第一腔部下方的基座内设有排污圆环腔,排污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排污转绕装置,第一腔部与排污圆环腔之间的基座内设有分别与第一锥轮和排污转绕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进行装置,基座底面设置有四个支脚,每个支脚底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顶部的过筛箱,其特征在于:过筛箱内设有过筛腔,过筛腔底部互通设有向下伸长并伸至基座内的倒锥腔,倒锥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输送圆环腔,输送圆环腔底部的基座内互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排污口,输送圆环腔右侧的基座内设有第一腔部,输送圆环腔后侧的基座内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右侧伸长末梢位于第一腔部的后侧位置,输送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一转绕轴,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段穿贯输送圆环腔与第二腔部之间的基座内本体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伸至第二腔部内且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输送圆环腔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转绕输送装置,第二腔部内的第一转绕轴上固定设有第一转轮,第二腔部与第一腔部之间的基座本体内转绕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转绕轴,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段伸至第二腔部内且第二转绕轴后侧伸长末梢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二腔部内的第二转绕轴上设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设有履带,第二转绕轴前侧伸长段伸至第一腔部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一锥轮,第一腔部下方的基座内设有排污圆环腔,排污圆环腔内转绕配合连接有排污转绕装置,第一腔部与排污圆环腔之间的基座内设有分别与第一锥轮和排污转绕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进行装置,基座底面设置有四个支脚,每个支脚底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箱顶部设有盖体,所述过筛腔内顶部设有左右伸长且左右两侧伸长末梢分别与所述过筛腔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的顶梁,所述顶梁中间位置的底部端面内固定设有缠绕驱动器,所述缠绕驱动器底部配合连接有向下伸长设置的所述缠绕件,所述缠绕件底部伸长段伸至所述倒锥腔内且位于所述倒锥腔与所述倒锥腔连接处的上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豪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秀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