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lens,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optical imaging len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sequentially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the fifth lens and the sixth lens. The first lens having a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is concav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is convex at the near optical axis. The third lens has positive refraction. The fourth lens has positive refraction. The fifth lens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The sixth lens has positive refrac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lenses i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s six.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the image taking device of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mirror group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image t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由于近年来高阶智能型手机、穿戴式装置、平板计算机、行车纪录器、安全监控设备、运动摄影器材与空拍机等需要撷取大范围影像的电子装置的盛行,摄影镜头对广视角以及高分辨率的需求越来越严苛,使得传统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已无法满足电子装置对成像品质的要求。因此,提供能应用于电子装置并能满足广视角、高成像品质与小型化需求的光学系统,实为目前业界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可形成逆焦(Retro-Focus)透镜结构,以使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进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第二透镜物侧表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1.0<f3/f2<1.50;1.20<CT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1.0<f3/f2<1.50;1.20<CT2/CT3<7.50;以及0<f/T12<1.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3/f2<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0<f/T12<0.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件:0.20<CT6/CT5<6.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其满足下列条件:0<T56/T45<5.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62,其满足下列条件:|Y62/Y11|<0.5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tan(HFOV)|<0.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中各两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且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中各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9.一种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1.0<f3/f2<1.0;0.80<CT2/CT3<7.50;0<f/T12<1.50;0.20<CT6/CT5<7.0;以及-8.0<(R9+R10)/(R9-R10)<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3/f2<0.60。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0<f/T12<0.80。13.根据权利要求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铭,曾昱泰,黄歆璇,杨舒雲,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