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从荡专利>正文

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8016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秸秆无土栽培以玉米与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对玉米与小麦秸秆分别进行粉碎、发酵、腐熟处理,按比例混配成为基础秸秆基质,再与炉渣无机物料进行复配,得到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秸秆无土栽培基质可代替泥炭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既可以保护泥炭资源,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焚烧或废置造成的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Cultiv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straw instead of pea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cultiv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peat instead of straw. Straw soilless cultivation of corn and wheat straw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he corn and wheat straw were crushing, fermentation and compost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became the basis of straw substrate, then mixed with slag from inorganic materials, straw type soilless culture. The straw soilless culture can replace peat in soilless culture process applied to vegetables and ornamental crops, which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peat resources, also can realiz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burning or abandoned, and has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可代替泥炭应用于蔬菜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利用作物秸秆制备的无土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栽培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其特点与优势已为广大科研人员与生产者所熟悉与认可,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具有省水、省肥、省力,能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避免土壤连作障碍,而且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优势。近年来,随着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已发展成为一项实现农业工厂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我国是农业大国,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而且分布广泛,据统计2014年的秸秆产量在10亿吨左右,并且平均每年仍以1251.2万吨的速度增长,其中玉米、水稻与小麦秸秆产量最大,分别占秸秆总量的36.7%、27.5%和15.2%。利用作物秸秆合成固体基质,代替泥炭应用于蔬菜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既可以缓解泥炭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焚烧或废置造成的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专利技术综述本专利技术对玉米与小麦秸秆分别进行粉碎、发酵、腐熟处理,按比例混配成为基础秸秆基质,再与炉渣等无机物料进行复配,经过大量的理化性状分析及栽培试验,从多种复配基质配方中筛选出理想的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本专利技术的无土栽培基质可代替泥炭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既可以保护泥炭资源,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焚烧或废置造成的环境问题,而且理化性状优良、生产过程简单,可大范围生产应用。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的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如下,均为体积比:基础秸秆基质∶炉渣=3∶1~4∶1,所述基础秸秆基质为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按体积比为(2~3)∶(1~1.5)混配后的复合物。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原料组分体积比为:腐熟玉米秸秆∶腐熟小麦秸秆∶炉渣=2∶1∶1。上述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玉米、小麦秸秆分别粉碎至1~5cm,调整含水量50%-70%、C/N比25-35,以塑料薄膜密闭静态堆制,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2)将步骤(1)得到的腐熟玉米秸秆与腐熟小麦秸秆按比例混配,得到基础秸秆基质;(3)对炉渣进行筛选,剔除其中的杂质,得炉渣物料;(4)将步骤(2)所得到的基础秸秆基质与步骤(3)所得到的炉渣按3∶1~4∶1的体积比进行复配,即可得到理化性状优良的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上述步骤(1)的静态堆制过程中,需通过翻堆来补充水分与氧气,第一次翻堆于堆制第4天进行,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后期适当降低翻堆次数。堆制过程中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0℃以上,夏天甚至可高达70℃,待堆体温度趋于环境温度时表明其达到腐熟状态,充分发酵腐熟后秸秆呈黑褐色。一般情况下,夏季约堆制1个月,冬季约堆制2-3个月左右可达到腐熟状态。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炉渣物料中有70~80%的颗粒在1~5mm之间。一般情况下,炉渣经过了高温燃烧过程,可不用消毒直接使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调整C/N比的方法按现有技术即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通过添加适量消毒鸡粪与尿素来调整C/N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作物秸秆合成固体基质,代替泥炭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既可以保护泥炭资源,又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焚烧或废置造成的环境问题。2、我国秸秆资源丰富,而且分布广泛,使秸秆型基质的生产与应用受原料及地域的限制性大大降低。而且秸秆取材容易,基质生产过程简单、易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秸秆型基质以腐熟后的作物秸秆为主体、以炉渣为辅料,是一种有机一无机复合基质,兼具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优势,应用效果良好。4、秸秆型基质理化性状优良,营养元素含量丰富,不存在重金属元素污染,而且使用过程中基质中的营养仍可不断降解释放,供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它们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原料组分如下,均为体积比:腐熟玉米秸秆∶腐熟小麦秸秆∶炉渣=2∶1∶1。上述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1)玉米、小麦秸秆分别粉碎至1~5cm,调整含水量60%左右,通过添加15%wt消毒鸡粪与1%wt尿素调整C/N比30左右,以塑料薄膜密闭进行静态堆制。堆制过程中通过翻堆补充水分与氧气,第一次翻堆于堆制第4天进行,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共翻5次,然后每15天翻堆一次,再翻2次,后期保持自然。堆制过程中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0℃以上,夏天甚至可高达70℃,待堆体温度趋于环境温度时表明其达到腐熟状态,充分发酵腐熟后秸秆呈黑褐色。堆制90天后将堆料铺开降温并使有害气体散去,分别得到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2)将步骤(1)得到的腐熟玉米秸秆与腐熟小麦秸秆按2∶1的体积比混配,得到基础秸秆基质。(3)对炉渣进行筛选,剔除其中的杂质,得炉渣物料,炉渣物料有70~80%的颗粒在1~5mm之间。(4)将步骤(2)所得到的基础秸秆基质与步骤(3)所得到的炉渣按3∶1的体积比进行复配,得到秸秆型无土栽培基质。实施例2: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原料组分如下,均为体积比:基础秸秆基质∶炉渣=4∶1,其中,基础秸秆基质中,腐熟玉米秸秆∶腐熟小麦秸秆=2∶1上述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步骤(4)中基础秸秆基质与炉渣按4∶1的体积比进行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如下,均为体积比: 基础秸秆基质∶炉渣=3∶1~4∶1,所述基础秸秆基质为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按体积比为(2~3)∶(1~1.5)混配后的复合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得的: (1)玉米、小麦秸秆分别粉碎至1~5cm,调整含水量50%‑70%、C/N比25‑35,以塑料薄膜密闭静态堆制,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所述的静态堆制过程,是在堆制过程中通过翻堆补充水分与氧气,第一次翻堆于堆制第4天进行,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后期适当降低翻堆次数,堆制过程中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0℃以上,夏天甚至高达70℃,待堆体温度趋于环境温度时表明其达到腐熟状态,充分发酵腐熟后秸秆呈黑褐色; (2)将步骤(1)得到的腐熟玉米秸秆与腐熟小麦秸秆按比例混配,得到基础秸秆基质; (3)对炉渣进行筛选,剔除其中的杂质,得炉渣物料,所述的炉渣物料中有70~80%的颗粒在1~5mm之间; (4)将步骤(2)所得到的基础秸秆基质与步骤(3)所得到的炉渣按3∶1~4∶1的体积比进行复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秸秆代替泥炭栽培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如下,均为体积比:基础秸秆基质∶炉渣=3∶1~4∶1,所述基础秸秆基质为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按体积比为(2~3)∶(1~1.5)混配后的复合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得的:(1)玉米、小麦秸秆分别粉碎至1~5cm,调整含水量50%-70%、C/N比25-35,以塑料薄膜密闭静态堆制,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玉米秸秆和腐熟小麦秸秆;所述的静态堆制过程,是在堆制过程中通过翻堆补充水分与氧气,第一次翻堆于堆制第4天进行,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后期适当降低翻堆次数,堆制过程中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从荡
申请(专利权)人:刘从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