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845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鞋底,鞋底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前掌部上设有第一防滑部和围绕第一防滑部呈U形分布的第二防滑部,第一防滑部位于前掌部的中部位置且沿前掌部向足弓部一侧延伸,第二防滑部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梯形防滑块,梯形防滑块的小端朝向第一防滑部一侧,梯形防滑块小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应力槽。应力槽提高了梯形防滑块的扭转能力,使得梯形防滑块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且弯曲的程度能以转向的角度发生一定的调整,向前蹬时,对扭转的梯形防滑块施力,扭转的梯形防滑块与地面接触更加充分,给予穿着者的防滑能力能强,以避免梯形防滑块在地面上打滑,影响穿着者的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鞋
本技术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鞋。
技术介绍
鞋底的防滑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于提高湿滑的地面与鞋底着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打滑,一种结构是通过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之间不形成流体膜,另一种结构是通过使流体从接触面排除的结构。常见的鞋底它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后掌部,前掌部上设有第一防滑部和第二防滑部,第一防滑部设置在前掌部的中部位置,并且沿着前掌部向足弓部一侧延伸,第二防滑部围绕第一防滑部分布,其中第一防滑部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防滑块。这种鞋底虽然具有排水,防止鞋底形成流体膜的特性;但是,当穿着此鞋底将防滑块捻在地面上转向时,并且向前蹬时,一体形成且两端固定的防滑块将整体发生打滑,从而造成穿着者的不适,因此这种鞋底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具有在转向前蹬时鞋底防滑效果好的特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滑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依次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所述前掌部上设有第一防滑部和围绕第一防滑部呈U形分布的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位于前掌部的中部位置且沿前掌部向足弓部一侧延伸,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滑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鞋,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依次包括前掌部(101)、足弓部(102)和后掌部(103),所述前掌部(101)上设有第一防滑部(2)和围绕第一防滑部(2)呈U形分布的第二防滑部(3),所述第一防滑部(2)位于前掌部(101)的中部位置且沿前掌部(101)向足弓部(102)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防滑部(3)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梯形防滑块(301),所述梯形防滑块(301)的小端朝向第一防滑部(2)一侧,其特征是:所述梯形防滑块(301)小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应力槽(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依次包括前掌部(101)、足弓部(102)和后掌部(103),所述前掌部(101)上设有第一防滑部(2)和围绕第一防滑部(2)呈U形分布的第二防滑部(3),所述第一防滑部(2)位于前掌部(101)的中部位置且沿前掌部(101)向足弓部(102)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防滑部(3)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梯形防滑块(301),所述梯形防滑块(301)的小端朝向第一防滑部(2)一侧,其特征是:所述梯形防滑块(301)小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应力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防滑部(2)包括前掌防滑块(201)以及设于前掌防滑块(201)上的若干第一弧形槽组和第二弧形槽(203),若干所述第一弧形槽组沿鞋底(1)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弧形槽组包括两个沿鞋底(1)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弧形槽(202),所述第二弧形槽(20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弧形槽(202)之间的中部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弧形槽(202)朝向前掌部(101)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弧形槽(203)朝向足弓部(102)一侧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其特征是:所述梯形防滑块(301)的大端宽度在1~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