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兆祚专利>正文

废水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747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絮凝池、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池的进口端有进水口,进水口处有混料装置,混料装置呈长方体形,混料装置至少在两个侧面上有多个圆孔;混料装置上有电机,电机下方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沉淀池进水的一面交替排布有斜面和平台,平台外围有挡泥沿,平台的两侧有凹槽,凹槽与挡泥沿相交接处的挡泥沿上有缺口,该缺口的宽度与凹槽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混料装置,在进水口处将絮凝剂和废水混合,然后再进入絮凝池中絮凝;将沉淀池设计为斜面和平台交替排布的方式,能更彻底的将废水中的沉淀与水体分离开来,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pretreatment system for waste water. The system includes a floccul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nlet end of flocculation tank water inlet, water inlet of a mixing device, mixing device in rectangular shape, mixing device at least two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mixed with motor feeding device, a stirring motor. The shaft and the agitator;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side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inclined and platform, retaining mud along the platform outside the platform on both sides of a groove, groove and mud along the intersection of mudflaps junction along with the gap, the gap width and groove matching.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mixing device,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mixed flocculant wastewater, and then enter the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tank; the design of sedimentation tank for slope and platform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way, can more thorough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will be separated from the wastewater, to achieve better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废水水体进行深度处理时,往往需要对废水经过预处理,比如物理沉降或生物处理。沉淀法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个过程。絮凝沉淀中,由于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的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过程也受到水体是否与絮凝剂充分混匀的影响。普通的预处理过程中,直接将废水排至絮凝池,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并没有混匀装置,其缺陷是絮凝剂落在絮凝池的底部,无法充分与水体相结合,起到较好的絮凝作用。普通的沉淀池一般为斜面式,废水在往下排放经过斜面时,沉淀容易滞留在斜面上,从而导致上层的水体又被沉淀所污染,不利用上层清液与下层沉淀的完全分离。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缺陷,设计一种更彻底的分离水体中的沉淀的废水预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水体絮凝之前将絮凝剂与水体混合均匀的且在沉淀时更有效的将沉淀与水体分离开来的废水预处理系统。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絮凝池、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池的进口端有进水口,在进水口处有混料装置,混料装置的结构如下:混料装置呈长方体形,混料装置至少在两个侧面上有多个圆孔;混料装置的一个侧面上有支架,该支架上方有电机,电机下方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混料装置的上盖有投料口;搅拌轴和搅拌桨位于混料装置的内部;沉淀池进水的一面交替排布有斜面和平台,平台外围有挡泥沿,平台的两侧有凹槽,凹槽与挡泥沿相交接处的挡泥沿上有缺口,该缺口的宽度与凹槽相匹配。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0-75°。凹槽的深度为2-5cm,凹槽的宽度为挡泥沿宽度的1/15-1/10。混料装置上最下方的圆孔距离混料装置的底面至少5cm。相邻圆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圆孔的大小均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了混料装置,在进水口处,将絮凝剂和废水混合,然后再进入絮凝池中絮凝;将沉淀池设计为斜面和平台交替排布的方式,能更彻底的将废水中的沉淀与水体分离开来,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沉淀池内部的斜面与平台位置关系图;图3为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混料装置的后视图;图中,1-絮凝池,2-混料装置,3-电机,4-搅拌装置,5-斜面,6-平台,7-沉淀池,8-曝气生物滤池,9-投料口,10-凹槽,11-圆孔,12-搅拌轴,13-搅拌桨,14-支架,15-挡泥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技术,但并不以此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絮凝池1、沉淀池7和曝气生物滤池8,絮凝池1的进口端有进水口,在进水口处有混料装置2,的混料装置2的具体结构如下:混料装置2呈长方体形,混料装置2在进水和出水的两个侧面上有多个圆孔11,最下方的圆孔11距离混料装置2的底面至少5cm,如果圆孔11的位置过于靠近底部,则会导致投放的絮凝剂从圆孔11处漏出,无法在该混料装置2内与废水混匀;相邻圆孔11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圆孔11的大小均相同。混料装置2的非进水出水的一个侧面上有支架14,该支架14上方有电机3,电机3下方有搅拌轴12和搅拌桨13,混料装置2的上盖有投料口9,通过该投料口9往混料装置2内投放絮凝剂;搅拌轴12和搅拌桨13位于混料装置2的内部;絮凝池内有搅拌装置4;沉淀池7进水的一面交替排布有斜面5和平台6,平台6外围有挡泥沿15,平台6的两侧有凹槽10,该凹槽10通向沉淀池7的底部,凹槽10与挡泥沿相交接处的挡泥沿15上有缺口,该缺口的宽度与凹槽10相匹配。斜面5的倾斜角度为60°,凹槽10的深度为3cm,凹槽的宽度为挡泥沿宽度的1/10。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时,首先往进口端处的混料装置2投放絮凝剂,污水从进水端进入混料装置2时,启动混料装置2上方的电机3,搅拌轴12带动搅拌桨13转动,从而将絮凝剂与废水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废水排放至絮凝池,此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开启絮凝池内的搅拌装置4;当废水经过絮凝之后,输送(可以由输送泵)至沉淀池7内沉淀,经过絮凝后的废水通过沉淀池7中的斜面5平台6一层一层往下排放至沉淀池7底部,其中废水中的污泥或其它的沉淀物被层层挡泥沿挡住,污泥等沉淀由平台6流向竖直的凹槽10,通过凹槽10输送至沉淀池7的底部,经过沉淀后的废水再排放至曝气生物滤池8中进一步的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水预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絮凝池、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池的进口端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处有混料装置,所述的混料装置的结构如下:混料装置呈长方体形,混料装置至少在两个侧面上有多个圆孔;混料装置的一个侧面上有支架,该支架上方有电机,电机下方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混料装置的上盖有投料口;搅拌轴和搅拌桨位于混料装置的内部;所述的沉淀池进水的一面交替排布有斜面和平台,所述的平台外围有挡泥沿,平台的两侧有凹槽,凹槽与挡泥沿相交接处的挡泥沿上有缺口,该缺口的宽度与凹槽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絮凝池、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池的进口端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处有混料装置,所述的混料装置的结构如下:混料装置呈长方体形,混料装置至少在两个侧面上有多个圆孔;混料装置的一个侧面上有支架,该支架上方有电机,电机下方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混料装置的上盖有投料口;搅拌轴和搅拌桨位于混料装置的内部;所述的沉淀池进水的一面交替排布有斜面和平台,所述的平台外围有挡泥沿,平台的两侧有凹槽,凹槽与挡泥沿相交接处的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兆祚
申请(专利权)人:范兆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