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45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其包含筒体;筒体底部设置用于和储存六氟化硫的储气罐连通的液体进口,桶体的顶部设置用于排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部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布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顶端通过绝热的法兰盖安装有元器件安装壳,元器件安装壳内部底面安装有用于和加热元件电连接的接线柱;所述元器件安装壳侧面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外表面粘贴有用于采集元器件安装壳表面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内还设置有铂电阻测温元件,铂电阻测温元件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利用领域,具体用于六氟化硫的加热。
技术介绍
SF6(六氟化硫)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和不可燃且透明的气体。在均匀电场下,其绝缘性是空气的3倍。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尚没有其他高效办法能从技术、经济和生态的角度替代六氟化硫气体。六氟化硫气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从应用领域来看,六氟化硫断路器是最主要的领域,已基本代替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油断路器。此外,还包括六氟化硫组合电气设备、六氟化硫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小容量的变压器等。从各国发展情况,六氟化硫气体替代绝缘油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超高压达到50-100万伏以上时,六氟化硫气体灭弧和绝缘性、生态能效性尤为明显。在世界范围内,六氟化硫气体成为目前无法替代的唯一绝缘与灭弧介质。因此在超高压领域,对六氟化硫气体的纯度就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充气装置分为气态储存于液态储存两种,而液态回收装置能适应现场复杂工况,具有储存量大、回收速度快、方便运输等特点,逐渐代替了气态回收装置。实际生产、检修中,需要回充的六氟化硫为气态,因此六氟化硫气化加热器是一种必须的专用工具。传统的六氟化硫加热器通过加热导热油进行热传递至储气罐(气瓶)来气化六氟化硫液体,加热速度慢、效率低,加热温度最高达55℃时控制关停,加热温度冷却,如果需要二次再加热气化时,须从零度加热,耗时长、热效率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其提升了六氟化硫加热的效率,有利于提升回收速度和回收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包含筒体;筒体底部设置用于和储存六氟化硫的储气罐连通的液体进口,桶体的顶部设置用于排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部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布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顶端通过绝热的法兰盖安装有元器件安装壳,元器件安装壳内部底面安装有用于和加热元件电连接的接线柱;所述元器件安装壳侧面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外表面粘贴有用于采集元器件安装壳表面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内还设置有铂电阻测温元件,铂电阻测温元件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部。本技术中,关于六氟化硫储气罐与筒体的连通,一般的,根据现场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泵体泵送或者加压输送的方式使得六氟化硫由储气罐流入筒体内部,这种驱动六氟化硫流动输送的方式可以采用六氟化硫气体回收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上述用于实现机械温控的测温元件可以是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上述用于实现铂电阻温控的铂电阻测温元件采用本领域的常见结构和电路结构即可;最终的温度控制的细节电路结构可参考加热领域的温度控制技术,本技术不再赘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铂电阻测温元件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部且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所述加热元件的外部电源的电源线经由所述进线口进入元器件安装壳内后连接在所述接线柱上。铂电阻测温元件和机械温控的测温元件采集了不同位置的温度,实现了双温控,有利于可靠的温度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的材质为不锈钢316L。筒体结构能够提升耐压耐高温等性能,保证整个过程的可靠实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元件最低端高于所述液体进口的位置。本具体实施方式能够避免液体进入筒体直接冲击加热元件,从而延长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热元件的外部电源、机械温控和铂电阻测温元件还控制连接至单片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外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能够提升整个加热装置的安装性能,可以便捷可靠的与其他装置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的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包含筒体;筒体底部设置用于和储存六氟化硫的储气罐连通的液体进口,桶体的顶部设置用于排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筒体内部连通;储气罐内的六氟化硫经由液体进口进入筒体,与加热元件直接接触后高效的加热气化;大大提升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元件;2-筒体;3-法兰盖;4-进线口;5-机械温控;6-铂电阻测温元件;7-接线桩;8-气体出口;9-液体进口;10-安装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包含包括1(加热元件)、2(筒体)、3(法兰盖)、4(进线口)、5(机械温控)、6(铂电阻测温元件)、7(接线桩)、8(气体出口)、9(液体进口)、10(安装法兰)。本技术的筒体2为不锈钢316L材质,经高密精悍,确保加热装置耐高强度压力,耐压强度达5.0MPa。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采用铂电阻温控及机械温控的双温控结构,机械调节式温控(简称机械温控)通过在筒体外壁粘贴测温元件采集温度。铂电阻温控采用内装式铂电阻测温元件深入筒体内部直接与六氟化硫及加热元件接触。当机械温控与铂电阻温控任一到达控制点,切断加热装置,保证加热装置既能高效安全加热,又能在没有液态六氟化硫进入筒体内部的时候,允许一定时间的干烧。本技术公开的加热装置采用液体下进,气体上出,加热元件最低端高出液体进口一段距离,避免液体进入筒体直接冲击加热元件;加热元件顶端连接一段绝热元件至接线桩,避免加热元件温度传导至接线桩,引起接线桩烧损氧化,影响加热装置使用寿命。六氟化硫液体与加热元件直接接触,加热速度快,筒体耐压强度高,更安全可靠。相比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六氟化硫加热器通过加热导热油进行热传递至储气罐(气瓶)来气化六氟化硫液体,加热速度慢、效率低,加热温度最高达55℃时控制关停,加热温度冷却,如果需要二次再加热气化时,须从零度加热,耗时长、热效率慢。本技术加热装置与六氟化硫液体直接接触,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加热装置筒体耐压强度高,更安全可靠。本技术将加热装置与储罐(储气罐或储气瓶)分开独立放置,加热元件直接与介质接触进行加热,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双温控保证加热温度安全可控可调;加热元件顶端与接线柱绝热连接有效保护电器元件,大幅提高稳定性及寿命;加热元件底端与六氟化硫液体进口错位,有效防止液体的紊流湍流对加热元件的直接冲击,提高加热元件寿命;加热装置的筒体为特殊定制结构、耐压强度高,提高了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上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筒体;筒体底部设置用于和储存六氟化硫的储气罐连通的液体进口,桶体的顶部设置用于排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部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布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顶端通过绝热的法兰盖安装有元器件安装壳,元器件安装壳内部底面安装有用于和加热元件电连接的接线柱;所述元器件安装壳侧面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外表面粘贴有用于采集元器件安装壳表面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内还设置有铂电阻测温元件,铂电阻测温元件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筒体;筒体底部设置用于和储存六氟化硫的储气罐连通的液体进口,桶体的顶部设置用于排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部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布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顶端通过绝热的法兰盖安装有元器件安装壳,元器件安装壳内部底面安装有用于和加热元件电连接的接线柱;所述元器件安装壳侧面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外表面粘贴有用于采集元器件安装壳表面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元器件安装壳内还设置有铂电阻测温元件,铂电阻测温元件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六氟化硫气化加热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娜彭巍周罡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冠笛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