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05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通过利用电感线圈具有的抑制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在常规避雷器内部加装电感线圈,通过电感线圈减小流过避雷器和高压线路侧的电流,从而减小流过接地电阻的电流,抑制接地电阻电压抬升,避免因正、反变换过电压造成配电设备的损害,进而避免配电设备遭受雷击损坏。

A lightning arrester capable of reducing lightning current steepn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ning arrester can reduce lightning current steep wav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ghtning arrester, rejection characteristic current cannot pass using inductance coil with mutation, inductance coil with inside conventional arrester,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inductor to reduce flow through the arrester and the high pressure side of the circuit, thereby reducing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grou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inhibit voltage rise, avoid the positive and reverse transformation due to overvoltage distribution equipment damage, and thus avoid the lightning damage distribu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
技术介绍
相对于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络,配电网绝缘水平低,雷电过电压造成的配电网事故概率较高。为了增加供电可靠性,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这也带来配电网过电压水平较高的问题,经常发生因雷电、正反变换过电压导致的配电变压器绝缘击穿,高压熔断器频繁熔断,避雷器损毁等事故。变压器遭受雷击损害主要为正、反变换过电压引起。正变换过电压为雷电过电压沿低压线路入侵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低压绕组上的过电压通过电磁耦合在高压绕组上产生较高的过电压,致使高压绝缘击穿损坏。反变换过电压表现为雷电波沿高压线路传到变压器首端,高压侧避雷器动作,雷电流经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入地,由于变压器的避雷器、外壳、低压中性点采用三点共一地的接线方式,雷电流会经接地电阻使低压中性点电位抬升,接地体呈现过电压,该过电压绝大部分加在低压绕组上;通过反变换过程,高压绕组将出现感应电压,由于此时高压侧避雷器动作,高压侧绕组出线端电位被避雷器残压所固定,过电压电压沿高压绕组分布。在高压侧中性点处电位最高,可能击穿中性点附近的绝缘或绕组绝缘。由此可知,配电设备虽然采用了避雷器,对于小部分雷电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配电变压器发生过电压,减少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能够抑制雷电流陡波和避免配电设备遭雷击损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包括有绝缘外套、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上电极、下电极、电阻阀片,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外套的两端,所述绝缘外套、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形成一个内腔,所述上电极、下电极和电阻阀片包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上电极、下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内腔内部的上下两头,所述电阻阀片与所述下电极相连接,还包括有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位于所述电阻阀片与所述上电极之间,并与所述电阻阀片和上电极相连接。使用时,上电极与高压侧相连,即上电极为高压侧的电极。当雷电流进入避雷器时,先通过电感线圈,利用电感线圈具有的抑制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抑制雷电流陡波和降低雷电流幅值,再经电阻阀片入地吸收雷电流能量,有效抑制接地体的过电压,从而达到抑制雷电流陡波和避免配电设备遭雷击损害的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还包括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电阻阀片与所述电感线圈之间。弹簧能对电阻阀片与电感线圈施加压力,起到一种压紧的作用,保障电阻阀片、电感线圈以及电极间的有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套、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形成的内腔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填充环氧树脂能够起到密封、隔绝的作用。优选的是,所述电阻阀片为氧化锌电阻阀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通过利用电感线圈具有的抑制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在常规避雷器内部加装电感线圈,通过电感线圈减小流过避雷器和高压线路侧的电流,从而减小流过接地电阻的电流,抑制接地电阻电压抬升,避免因正、反变换过电压造成配电设备的损害,进而避免配电设备遭受雷击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其中图中所示标记为:1:接线孔;2:第一法兰;3:上电极;4:电感线圈;5:弹簧;6:环氧树脂;7:电阻阀片;8:绝缘外套;9:下电极;10:第二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主要包括有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10、上电极3、下电极9、电阻阀片7、电感线圈4和弹簧5。如图1所示,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分别位于绝缘外套8的两端,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形成一个内腔;第一法兰2位于绝缘外套8的上端,第一法兰2上部设有一个接线孔1用以外接被保护设备的带电导线,第二法兰10位于绝缘外套8的下端;绝缘外套8为圆筒状,由硅橡胶注塑成型,且绝缘外套8外周具有伞裙结构;上电极3、下电极9、电阻阀片7、电感线圈4和弹簧5包裹于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形成的内腔内,上电极3、下电极9分别位于内腔内部的上下两头,且上电极3为靠近高压侧的电极,电阻阀片7为氧化锌电阻阀片,与下电极9直接相连接,电感线圈4位于电阻阀片7与上电极3之间,弹簧5位于电阻阀片7与电感线圈4之间,电感线圈4一端与上电极3直接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5与电阻阀片7相连接,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形成的内腔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6。当雷电流进入避雷器时,先通过电感线圈4,后经电阻阀片7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器通过利用电感线圈4具有的抑制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在常规避雷器内部加装电感线圈4,通过电感线圈4减小流过避雷器和高压线路侧的电流,从而减小流过接地电阻的电流,抑制接地电阻电压抬升,避免因正、反变换过电压造成配电设备的损害,进而避免配电设备遭受雷击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包括有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10)、上电极(3)、下电极(9)、电阻阀片(7),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外套(8)的两端,所述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形成一个内腔,所述上电极(3)、下电极(9)和电阻阀片(7)包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上电极(3)、下电极(9)分别位于所述内腔内部的上下两头,所述电阻阀片(7)与所述下电极(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感线圈(4),所述电感线圈(4)位于所述电阻阀片(7)与所述上电极(3)之间,并与所述电阻阀片(7)和上电极(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削减雷电流陡波的避雷器,包括有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10)、上电极(3)、下电极(9)、电阻阀片(7),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外套(8)的两端,所述绝缘外套(8)、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10)形成一个内腔,所述上电极(3)、下电极(9)和电阻阀片(7)包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上电极(3)、下电极(9)分别位于所述内腔内部的上下两头,所述电阻阀片(7)与所述下电极(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感线圈(4),所述电感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都蒋圣超俸波唐捷莫枝阅黄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