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779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包括平行排列且与路基斜交的两个及以上圆涵管,管涵洞口外围两侧设置有左翼墙和右翼墙、以及连接左右翼墙的端墙,圆涵管管长相等;左翼墙和右翼墙端部等高但墙体长度不相等;端墙包括多段交错设置的正端墙和侧端墙,正端墙和侧端墙首尾相连组成折线形墙体;正端墙和圆涵管的数量相等,每段正端墙均垂直设置在对应圆涵管的管口处,每段正端墙起点位置构成的连线、终点位置构成的连线均与路基边线相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多孔斜交圆管涵洞口不适宜按斜交正做方式布置的问题,兼顾了斜交斜做和斜交正做管涵洞口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阻水率低、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水涵洞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
技术介绍
当水流横穿路基时,需要修筑管涵一类的排水构造物。一般情况下,管涵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可以使水流衔接比较顺畅。当两者与路堤正交时,管涵的涵管长度较短,施工成本较低,同时也便于管涵设计、施工和管节制作等。但大多数情况水流方向不与路堤垂直,此种情况下,对于圆管涵,涵洞口布置方式通常分为斜交斜做和斜交正做两种。如图1所示的斜交斜做管涵洞口,涵管中心线Ⅰ和路基顶部中心线Ⅱ斜交呈α角,涵洞口端墙a和路基边线b相互平行,其外型美观,但需要斜截面管节,采购和施工都存在困难,耗费工时较多,此外,斜截面管节力学性能差,涵洞前水流态不好。如图2所示的斜交正做管涵洞口,涵管中心线Ⅰ和路基顶部中心线Ⅱ同样斜交呈α角,涵洞口端墙a则与管涵中心线Ⅰ呈90°夹角,其结构简单、阻水率低。斜交正做与斜交斜做管涵洞口相比较,由于斜交正做管涵洞口在结构、水流形态、施工难易等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斜交圆管涵应优先选用斜交正做的涵洞口布置方式。但由于路基截面为梯型,斜交正做管涵洞口两侧翼墙c不等高,端墙a需做成如图3所示的台阶式或如图4所示的斜坡式,施工工艺复杂,水流沿帽石顺流而下时,需要加强对路堤基坡的防护。特别是对于双孔及以上的斜交圆管涵,斜交正做管涵洞口由于受自身结构的限制在空间布置上难以实现,目前均采用斜交斜做形式,而斜交斜做形式存在施工困难,水流形态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目的在于解决双孔及以上的斜交圆管涵洞口采用斜交斜做形式产生的施工困难、水流形态不佳、管节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包括平行排列且与路基斜交的两个及以上圆涵管,管涵洞口外围两侧设置有左翼墙和右翼墙、以及连接所述左右翼墙的端墙,所述圆涵管管长相等;所述左翼墙和右翼墙端部等高但墙体长度不相等;所述端墙包括多段交错设置的正端墙和侧端墙,所述正端墙和侧端墙首尾相连组成折线形墙体;所述正端墙和圆涵管的数量相等,每段正端墙均垂直设置在对应圆涵管的管口处,每段正端墙起点位置构成的连线、终点位置构成的连线均与路基边线相平行。为了使工程布局紧凑,以达到减少占压和工程量的目的,同时便于施工和增加美观度,所述侧端墙与正端墙的夹角为90°。为了使水流态平稳,所述侧端墙与正端墙相连的外凸墙角为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完美地解决了多孔斜交圆管涵洞口不适宜按斜交正做方式布置的问题,兼顾了斜交斜做和斜交正做管涵洞口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阻水率低、外形美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设置整体趋势线与路基边线方向一致的折线形端墙,使管涵洞口整体具有斜交斜做洞口外型美观的优点;(2)对于每个圆涵管,涵洞口处均对应一段正端墙墙段,形成实质上的斜交正做洞口结构,解决了以往多孔斜交圆管涵洞口在空间上难以按斜交正做方式布置的问题,解决了多孔斜交圆管涵洞口采用斜交斜做布置时管节采购难、施工难、力学性能差、流态差等问题;(3)左右翼墙端部等高,端墙不再按照台阶式或斜坡式施工,克服了传统斜交正做洞口端墙施工工艺复杂,且需要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斜交斜做管涵洞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斜交正做管涵洞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台阶式端墙)。图4是图2的右视图(斜坡式端墙)。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包括四孔平行排列且与路基斜交的圆涵管Q1、Q2、Q3、Q4,圆涵管管长相等,管涵洞口外围两侧设置有左翼墙1和右翼墙2、以及连接左右翼墙1、2的端墙,左翼墙1和右翼墙2端部等高但墙体长度不相等,因此,端墙顶部水平设置,施工复杂程度大大减轻。上述端墙包括垂直于涵管轴线设置的正端墙和平行于涵管轴线设置的侧端墙,两者交错设置、首尾相连组成折线形墙体。为了达到迎送流平顺,水流态平稳的目的,正端墙和侧端墙相连的外凸墙角为弧形结构。其中,正端墙共四段,与涵管的数量相等,且每段正端墙均垂直设置在对应涵管的管口处。具体地,如图5所示,正端墙3.1a、3.1b、3.1c、3.1d分别与对应圆涵管Q1、Q2、Q3、Q4的中轴线q1、q2、q3、q4相垂直,正端墙3.1a、3.1b、3.1c、3.1d与侧端墙3.2a、3.2b、3.2c、3.2d交错相连,正端墙3.1a与左翼墙1相连,侧端墙3.2d与右翼墙2相连,所有端墙段顶部均处于同一水平面。每段正端墙3.1a-3.1d靠近路基边线d的内侧起点位置构成的连线e1、远离路基边线d的外侧终点位置构成的连线e2均与路基边线d相平行。因此,端墙整体呈现与路基边线d相平行的折线形,使管涵洞口整体构成斜交斜做结构,外型美观;而每根圆涵管与对应的正端墙正交,构成斜交正做结构,施工简便,水流态良好。为了使工程布局紧凑,以达到减少占压和工程量的目的,各端墙段相互连接时均采用直角。根据需要,根据需要,侧端墙也可以不平行于涵管轴线设置,使侧端墙和正端墙采用其他角度进行设置。此外,圆涵管也可采用拱形或多边形涵洞代替,同时涵管数量亦可进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包括平行排列且与路基斜交的两个及以上圆涵管,管涵洞口外围两侧设置有左翼墙和右翼墙、以及连接所述左右翼墙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涵管管长相等;所述左翼墙和右翼墙端部等高但墙体长度不相等;所述端墙包括多段交错设置的正端墙和侧端墙,所述正端墙和侧端墙首尾相连组成折线形墙体;所述正端墙和圆涵管的数量相等,每段正端墙均垂直设置在对应圆涵管的管口处,每段正端墙起点位置构成的连线、终点位置构成的连线均与路基边线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孔斜交圆管涵结构,包括平行排列且与路基斜交的两个及以上圆涵管,管涵洞口外围两侧设置有左翼墙和右翼墙、以及连接所述左右翼墙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涵管管长相等;所述左翼墙和右翼墙端部等高但墙体长度不相等;所述端墙包括多段交错设置的正端墙和侧端墙,所述正端墙和侧端墙首尾相连组成折线形墙体;所述正端墙和圆涵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洵李志乾翟建刘少丽张晓琳李迎凤康英军顾康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