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34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包括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所述躯干的背面固设有第一背板,所述躯干的背面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有第二背板,所述左下肢和右下肢分别配合有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当所述头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能够拼接成动物玩具脸形结构,并覆盖于所述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形玩具通过手动变形,可在动物脸形与人形之间相互转换,操作简单,关节间衔接密切,灵活多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Deformation to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oys, discloses a deformation of toys, the toy comprises a head, tors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left upper limb and right arm and left leg and right leg, on the back of the trunk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ck plate, the back of the trunk of the third connector second back, the left leg and right the lower limbs were matched with the third and fourth backplane backplane, when the head, left arm, right arm and left leg and right leg fold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backplane backplane backplane and fourth backplane can be spliced into a toy animal face shaped structure, and covers the head, upper limbs, trunk and left the right arm and left leg and right lower limb.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deformation of toys by manual deform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between animal and human fa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joint between close, flexible, helps to improve children's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thin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玩具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形玩具。
技术介绍
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但是外形一成不变的玩具对儿童来说趣味性有所不足,简单玩玩之后容易感到厌烦。目前,市面上的变形玩具有的过于笨重,关节不够灵活,所占空间较大,不便收纳。并且构造复杂,价格昂贵,难以操作,购买成本较高并不适合作为玩具给儿童玩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理的利用了产品的空间,变形前后收纳性强的变形玩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变形玩具,仿人体形状,包括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所述头部通过第一旋转结构与所述躯干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左上肢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上侧,所述右上肢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上侧,所述左下肢通过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下侧,所述第二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左下肢的结合面;所述右下肢通过第三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下侧,所述第三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右下肢的结合面;所述躯干包括胸腹部与背部,所述胸腹部与所述背部配合固定,所述背部设有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背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可与第一背板的顶部拼接;所述左下肢设有第三背板,所述右下肢设有第四背板,所述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拼接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下部两侧;当所述头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能够拼接成动物玩具脸形结构,并覆盖于所述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胸腹部与所述背部合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可容纳所述头部,所述胸腹部具有盖合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所述胸腹部铰接,所述盖体的另一侧与所述胸腹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五旋转结构与所述背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旋转结构与第二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旋转结构的的旋转轴线与第六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七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八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上肢;所述第七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左上肢的结合面,所述第七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和第八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上肢包括左臂部和左手部,所述左臂部的一端通过第八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左臂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九旋转结构与所述左手部转动连接,所述左臂部设有可容纳所述左手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八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九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十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上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右上肢;所述第十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右上肢的结合面,所述第十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和第十一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上肢包括右臂部和右手部,所述右臂部的一端通过第十一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右臂部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二旋转结构与所述右手部转动连接,所述右臂部设有可容纳所述右手部的第三空腔,所述第十一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十二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下肢包括左大腿部、第四连接件与左小腿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十三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左大腿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四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左小腿部,所述第十三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左大腿部与第四连接件的结合面,所述第十三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和第十四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方案,右下肢包括右大腿部、第五连接件与右小腿部,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十五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右大腿部,所述第五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六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右小腿部,所述第十五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右大腿部与第五连接件的结合面,所述第十五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和第十六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背板及第四背板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背板。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形玩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当头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折叠收纳时,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能够拼接成动物玩具脸形结构,并覆盖于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纳空间,且变形前后的外观形态易于获到孩子喜爱。本技术的变形玩具合理的利用了产品的空间,变形前后收纳性强,通过手动变形,操作简单,关节间衔接密切,灵活多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胸腹部与头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背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连接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右上肢示意图;图5是本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右下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第三背板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第四背板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的动物玩具脸形状态示意图。其中,1、头部;11、第一旋转结构;2、躯干;21、胸腹部;211、第一肩关节凹槽;212、盖体;213、第一髋关节凹槽;22、背部;221、第三连接件;222、颈部凹槽;225、第一背板;226、第二背板;228、第三连接件收纳槽;23、第一空腔;236、背板卡合部;231、第五旋转结构;232、第六旋转结构;5、右上肢;51、第二连接件;511、第十旋转结构;512、第十一旋转结构;513、止挡部;52、右臂部;531、第十二旋转结构;522、空腔;53、右手部;6、右下肢;61、第三旋转结构;63、第五连接件;62、右大腿部;632、第十六旋转结构;64、右小腿部;441、第三背板;442、第四背板;443、卡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玩具,为仿人体形状,包括头部1、躯干2、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5、与右下肢6。在本技术的变形玩具直立的情况下,所述头部1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11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2的上端。所述左上肢3通过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躯干2上部左侧,右上肢5通过第二连接件51连接于所述躯干2上部右侧;所述左下肢4通过垂直于所述躯干2与左下肢4的结合面的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2的左下侧;所述右下肢6通过垂直于所述躯干2与右下肢6的结合面的第三旋转结构61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下侧。如图1所示,所述躯干2包括胸腹部21与背部22,所述胸腹部21与背部22通过轴孔配合后由螺栓固定,并合围成第一空腔23。所述胸腹部21具有第一肩关节凹槽211、盖体212、第一髋关节凹槽213。所述第一肩关节凹槽211共有两个,分别位于胸腹部21的两侧的上部。所述盖体212的一侧通过水平设置的第四旋转结构214与胸腹部21的下部转动连接,并可盖设于所述第一空腔23;所述盖体2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形玩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玩具,仿人体形状,包括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通过第一旋转结构与所述躯干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左上肢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上侧,所述右上肢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上侧,所述左下肢通过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下侧,所述第二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左下肢的结合面;所述右下肢通过第三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下侧,所述第三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右下肢的结合面;所述躯干包括胸腹部与背部,所述胸腹部与所述背部配合固定,所述背部设有第一背板,第二背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背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可与第一背板的顶部拼接;所述左下肢设有第三背板,所述右下肢设有第四背板,所述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拼接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下部两侧;当所述头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能够拼接成动物玩具脸形结构,并覆盖于所述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玩具,仿人体形状,包括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通过第一旋转结构与所述躯干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左上肢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上侧,所述右上肢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上侧,所述左下肢通过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下侧,所述第二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左下肢的结合面;所述右下肢通过第三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右下侧,所述第三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右下肢的结合面;所述躯干包括胸腹部与背部,所述胸腹部与所述背部配合固定,所述背部设有第一背板,第二背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背部连接,所述第二背板可与第一背板的顶部拼接;所述左下肢设有第三背板,所述右下肢设有第四背板,所述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拼接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下部两侧;当所述头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折叠收纳时,所述第一背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与第四背板能够拼接成动物玩具脸形结构,并覆盖于所述头部、躯干、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与右下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腹部与所述背部合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可容纳所述头部,所述胸腹部具有盖合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所述胸腹部铰接,所述盖体的另一侧与所述胸腹部配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五旋转结构与所述背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旋转结构与第二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旋转结构的的旋转轴线与第六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七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躯干的左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八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上肢;所述第七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躯干与左上肢的结合面,所述第七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和第八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岳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咏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