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221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09:19
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抬板机构、护颈枕移动机构及推背翻身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能够实现不同睡姿之间的科学切换,有效避免了婴儿长时间处于一种睡姿所带来的扁头综合征的伤害,从而达到预防和改善扁头综合征的目的。

Bed for correcting sleeping posture of baby

A baby sleeping posture correcting bed, comprising a bed body, the be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plate mechan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tuibei neck pillow mobile turnover mechanism.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positions to achieve scientific products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baby a long time in the flat head syndrome caused by the damage a posi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lat head syndrome objec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父母的动作来矫正婴儿睡姿,辅助婴儿翻身的婴儿床。
技术介绍
扁头综合征是婴儿先天带有或因后天睡姿单一而形成的,造成头型扁平和身体机能损伤的一种病症,是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隐形杀手”。国内婴儿扁头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22%,而且绝大多数的婴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颅变形,因此,对其的预防和解决至关重要。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比如新生儿父母、家政公司有经验的月嫂省儿童医院专业医生、护士等,我们了解到出生后扁头综合征的产生主要由睡眠时过长时间保持同一种睡姿导致,因此可知科学地改变睡姿,便可以又能很好地预防出生后扁头综合征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拟父母的动作来矫正婴儿睡姿,辅助翻身的婴儿睡姿矫正床。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抬板机构、护颈枕移动机构及推背翻身机构。所述抬板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步进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一带座轴承及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同步带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带轮配合连接并带动第二同步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穿过轴并与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轴之间设有控制二者相对转动的顶丝,所述轴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短连杆,所述短连杆通过轴承连接有长连杆,所述长连杆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平板。所述短连杆与长连杆之间通过鱼眼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长连杆的上端直接连接有鱼眼轴承,所述鱼眼轴承上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二带座轴承与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平板一侧通过转轴配合有串联板,所述串联板与矫正床固定连接。所述短连杆的长度为115mm,所述长连杆的长度为340mm。所述护颈枕移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气动机械手、双轴气缸、无杆气缸、护颈枕及普通枕,所述气动机械手固定在双轴气缸的推动轴平面,所述无杆气缸上设有滑块,所述双轴气缸设置在无杆气缸的滑块上方,所述护颈枕套设在普通枕上,所述普通枕固定在婴儿床上。所述气动机械手通过亚克力板与双轴气缸的推动轴平面连接,所述双轴气缸通过亚克力板和直角件与无杆气缸上的滑块配合连接。所述推背翻身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连接轴与齿轮连接,用于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条与小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小滑块滑动设置短导轨上,所述小滑块与连杆的一端配合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箍圈连接有第一光轴,所述短导轨两端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长导轨滑动配合,左侧滑块通过连接板与第二光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的上端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座上配合设有双杆气缸。所述齿条上设有上下压板。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设置在固定支架的中央,所述固定座由三块铝板拼接而成,所述左侧滑块通过铝板与第二光轴固定连接,所述双杆气缸设有推杆。所述短导轨与长导轨平行设置并固定在床体的侧边框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睡姿之间的科学切换,有效避免了婴儿长时间处于一种睡姿所带来的扁头综合征的伤害,从而达到预防和改善扁头综合征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抬板机构,可以实现平稳、科学、安全的床板抬升,不仅可以完成从仰睡到侧睡的睡姿改变,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父母的负担。(3)本专利技术的护颈枕移动机构能够在婴儿翻身时从侧睡到卧睡的过程中,柔性实现将护颈枕移动到婴儿脸旁,防止婴儿翻身时颈部旋转过度导致的受伤状况的发生,同时预防婴儿因翻身时脸部朝下造成的窒息状况。(4)本专利技术的推背翻身机构能够通过推动人体的背部,使人体自动翻身,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同时很好地节省人力,减轻父母、护工等人群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抬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抬板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护颈枕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推背翻身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推背翻身机构的侧视图;图中:1、床体;2、抬板机构;21、支架;22、第一步进电机;23、减速器;24、联轴器;25、第一同步带轮;26、第二同步带轮;27、第一带座轴承;28、轴;29、短连杆;210、长连杆;211、平板;212、串联板;213、同步带;3、护颈枕移动机构;31、气动机械手;32、双轴气缸;33、无杆气缸;34、护颈枕;35、普通枕;4、推背翻身机构;41、固定支架;42、第二步进电机;43、齿轮;44、齿条;45、小滑块;46、短导轨;47、第一光轴;48、滑块;49、长导轨;410、第二光轴;411、固定座;412、双杆气缸;413、连杆;414、箍圈。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抬板机构2、护颈枕移动机构3及推背翻身机构4。如图2-3所示,抬板机构2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步进电机22、减速器23、联轴器24、第一同步带轮25、第二同步带轮26、第一带座轴承27及轴28,第二步进电机22与控制系统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步进电机22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24与第一同步带轮25配合连接,第步进电机22为第一同步带轮25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5通过同步带213与第二同步带轮26配合连接并带动第二同步带轮26转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6穿过轴28并与轴28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6与轴28之间设有控制二者相对转动的顶丝,所述轴28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短连杆29,所述短连杆29通过轴承连接有长连杆210,所述短连杆29的长度为115mm,所述长连杆210的长度为340mm,所述长连杆210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平板211,所述短连杆29与长连杆210之间通过鱼眼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长连杆210的上端直接连接有鱼眼轴承,所述鱼眼轴承上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二带座轴承与平板211固定连接,所述平板211一侧通过转轴配合有串联板212,所述串联板212与矫正床固定连接,这样平板211翻动的时候,串联板212固定不动;使用时,控制系统输入信号,第一步进电机22启动,减速器23控制第一步进电机22的转速,第一步进电机22转速降低后,力矩增大,第一同步带轮25转动,第一同步带轮25通过同步带213带动第二同步带轮26转动,在顶丝的作用下,轴28旋转,从而带动短连杆29旋转,短连杆29又带动长连杆210运动,从而推动平板211翻起;所述的抬板机构通过在婴儿的头部和腿部设置两块可以翻起的平板,根据预设时间的角度,可以完成头部平板和腿部平板的抬升,从而实现婴儿仰睡到侧睡的改变,整个过程平稳、安全,既有效地解决了睡姿单一而引起的扁头综合征,又代替父母帮助婴儿翻身,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父母的压力。如图4所示,护颈枕移动机构3,与婴儿床配合设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气动机械手31、双轴气缸32、无杆气缸33、护颈枕34及普通枕35,所述气动机械手31固定在双轴气缸32的推动轴平面,气动机械手31可以通过亚克力板与双轴气缸32的推动轴平面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抬板机构(2)、护颈枕移动机构(3)及推背翻身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睡姿矫正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抬板机构(2)、护颈枕移动机构(3)及推背翻身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姿矫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板机构(2)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步进电机(22)、减速器(23)、联轴器(24)、第一同步带轮(25)、第二同步带轮(26)、第一带座轴承(27)及轴(28),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2)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24)与第一同步带轮(25)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5)通过同步带(213)与第二同步带轮(26)配合连接并带动第二同步带轮(26)转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6)穿过轴(28)并与轴(28)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6)与轴(28)之间设有控制二者相对转动的顶丝,所述轴(28)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短连杆(29),所述短连杆(29)通过轴承连接有长连杆(210),所述长连杆(210)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平板(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睡姿矫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连杆(29)与长连杆(210)之间通过鱼眼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长连杆(210)的上端直接连接有鱼眼轴承,所述鱼眼轴承上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二带座轴承与平板(211)固定连接,所述平板(211)一侧通过转轴配合有串联板(212),所述串联板(212)与矫正床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睡姿矫正床的抬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连杆(29)的长度为115mm,所述长连杆(210)的长度为3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姿矫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枕移动机构(3)包括相互配合的气动机械手(31)、双轴气缸(32)、无杆气缸(33)、护颈枕(34)及普通枕(35),所述气动机械手(31)固定在双轴气缸(32)的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鹏叶真孜孙威袁铭扬李泽桐陆锋蔡姚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