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成章专利>正文

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51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包括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所述体内装置包括密封外壳和蓝光发射装置,在所述密封外壳内侧设置有接收线圈和第二控制电路,接收线圈与第二控制电路内的稳压电路连接,所述体外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和第一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既可以解决随时启动杀菌功能问题,又做到体积适合人体吞服,实用价值高。

Minitype blue light sterilization capsule based on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 power supply based on Blu ray sterilization capsule in vitro, includ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device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sealing shell body and a blue light emitting device, the sealing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ceiving coil and second control circuit,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receiving coil and second control circuit in the connection, the in vitro device comprises a transmitting coil and a first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 capsule in vitro based on Blu ray sterilization power supply, can solve the problem and start sterilization function at any time, it is suitable for human body volume swallow, high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
技术介绍
人体的消化道及肠胃中有很多细菌,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当属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于胃部幽门位置,属于微需氧型细菌,环境氧需求为5%到8%,在大气环境下和绝对缺氧的环境下都不能生存。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等疾病,现在主要是治疗方法还是靠药物治疗。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利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经常都会以失败告终,并且再次治疗会比初次治疗更加不易。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不定时服药或减少服药,也使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并且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会产生强烈的副作用,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呕吐等甚至更严重的症状。因此,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疾病,当思考其他方法。在此形势下,利用光波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概念被引入。在光波杀菌的应用中,尤其被研究者们关注的蓝光杀菌和红光保健,而杀菌功能很强的紫外线由于对人体有较强危害,而暂不做考虑。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研究者们已经证实蓝光具有较强的杀菌功能。蓝光波长为470±10nm,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等皮肤病。当有机污染物经过蓝光照射区域时,蓝光光线穿透病菌的细胞膜和细胞核,使DNA的分子键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活性,从而使病菌细胞不能复制,不久就会死亡。公布号为CN104147706A的基于蓝光杀菌的微型胃病治疗装置专利,公开了利用PH值检测器检测到胃液后通过纽扣电池为蓝光LED发光芯片供电,然后进行胃部照射来杀菌的技术方案,此方案的缺点是现有技术中PH值检测器的体积很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在没有压差的情况下,PH值检测器无法准确检测到体内液体的PH值,进而影响启动纽扣电池的供电时限,实用价值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人体内蓝光杀菌装置无法真正做到适合人体吞服的微型胶囊以及实用价值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既可以解决随时启动杀菌功能问题,又做到体积适合人体吞服,实用价值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包括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所述体内装置包括密封外壳和蓝光发射装置,在所述密封外壳内侧设置有接收线圈和第二控制电路,接收线圈与第二控制电路内的稳压电路连接,用于为第二控制电路和蓝光发射装置供电;所述体外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和第一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或磁共振传输电能,第一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控制发射线圈的通断、通电电流大小和发射线圈的角度来控制体内装置供电的通断与传递电能的大小。为了能起到隔热的效果,优选所述蓝光发射装置包括灯座和蓝光LED灯体。为了更好的达到杀菌效果,优选所述蓝光LED灯体内含有功率为0.3至5W的蓝光LED灯珠。为了隔绝装置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同时便于使用者进行吞服,优选所述密封外壳是由高抗酸性、低表面粘性的材料制成的密封球型。为了蓝光在内体能进行全方位的杀菌,优选所述接收线圈通过3个单独的线圈组通过不同角度均匀叠层分布在密封外壳内侧,每个单独的线圈组含有线圈的数量至少为1圈。为了稳定发射线圈感应到的电压,以便更好向其他模块供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内含有电能存储单元和电量管理单元,所述电能存储单元与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电量管理单元用于控制接收线圈电流的流动方向、控制电能存储单元中电能按照一定的规律释放电量为蓝光发射装置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通过人体外装置对准人体的胃部,当体内装置感应到发射线圈传输来的电能后开始向蓝光LED发射电路供电,体内装置开始向胃壁发射蓝光,通过体外装置的控制进而控制体内蓝光LED发射装置的亮灭。体内装置的电量管理单元可以满足为蓝光LED发射装置按照预设的电压输出的功能,进而达到对蓝光发射装置发出蓝光进行杀菌的强度的进一步控制。蓝光杀菌胶囊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独立,适用于在胃肠道等苛刻特殊环境下的蓝光照射用途,该装置可像服药一样整体吞入,并且可以同时吞服多颗胶囊对胃肠内壁进行蓝光照射,杀灭胃肠道的幽门螺旋杆菌等有害菌种,对胃肠组织及其他器官无任何创伤,且杀菌效果好,整个杀菌过程可控,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口服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杀灭效果差且副作用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二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体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体内装置1.1、密封外壳1.2、接收线圈1.3、第二控制电路1.31、电能存储单元1.32、电量管理单元1.4、蓝光发射装置1.41、灯座1.42、蓝光LED灯体2、体外装置2.1、发射线圈2.2、第一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包括体内装置1和体外装置2,所述体内装置包括密封外壳1.1和蓝光发射装置1.4,在所述密封外壳1.1内侧设置有接收线圈1.2和第二控制电路1.3,接收线圈1.2与第二控制电路1.3内的稳压电路连接,用于为第二控制电路1.3和蓝光发射装置1.4供电;所述体外装置2包括发射线圈2.1和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发射线圈2.1和接收线圈1.2之间的电磁感应传输电能,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控制发射线圈2.1的通断、通电电流大小和发射线圈2.1的角度来控制体内装置1供电的通断与传递电能的大小。所述蓝光发射装置1.4包括灯座1.41和蓝光LED灯体1.42;所述蓝光LED灯体1.42内含有功率为1W的蓝光LED灯珠,蓝光LED灯珠的功率是单颗蓝光LED灯珠的,蓝光LED灯珠的数量至少为1颗,只要既可以满足蓝光LED灯珠的发光功率不至于过大,也能满足杀菌要求,且保证蓝光LED灯珠的发热量低;所述密封外壳1.1是由高抗酸性、低表面粘性的材料制成的密封球型;所述接收线圈1.2通过3个单独的线圈组通过不同角度均匀叠层分布在密封外壳1.1内侧,每个单独的线圈组含有线圈的数量至少为1圈,如图1所示,接收线圈1.2通过不同角度均匀叠层分布在密封外壳1.1内侧,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加快电能的传输,如果分布不均匀,接收线圈1.2接收速度慢,进而电能存储单元1.31的充电速度慢,影响蓝光LED灯珠的发光杀菌效果;所述第二控制电路1.3内含有电能存储单元1.31和电量管理单元1.32,所述电能存储单元1.31与接收线圈1.2连接,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电量管理单元1.32用于控制接收线圈1.2电流的流动方向、控制电能存储单元1.31中电能按照一定的规律释放电量为蓝光发射装置1.4供电。在使用时,人体通过口服胶囊,当胶囊到达胃部时,将体外装置2贴于人体胃部的体表位置,胶囊到达胃部所需的时间根据人体日常进食速度计算,并提前等待,也可在人体口服胶囊后就将体外装置2贴于人体胃部的体表位置处于等待状态,通过体外装置2中的第一控制电路2.2控制发射线圈2.1向体内装置1中的接收线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包括体内装置(1)和体外装置(2),所述体内装置包括密封外壳(1.1)和蓝光发射装置(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外壳(1.1)内侧设置有接收线圈(1.2)和第二控制电路(1.3),接收线圈(1.2)与第二控制电路(1.3)内的稳压电路连接,用于为第二控制电路(1.3)和蓝光发射装置(1.4)供电;所述体外装置(2)包括发射线圈(2.1)和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发射线圈(2.1)和接收线圈(1.2)之间的电磁感应或磁共振传输电能,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控制发射线圈(2.1)的通断、通电电流大小和发射线圈(2.1)的角度来控制体内装置(1)供电的通断与传递电能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包括体内装置(1)和体外装置(2),所述体内装置包括密封外壳(1.1)和蓝光发射装置(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外壳(1.1)内侧设置有接收线圈(1.2)和第二控制电路(1.3),接收线圈(1.2)与第二控制电路(1.3)内的稳压电路连接,用于为第二控制电路(1.3)和蓝光发射装置(1.4)供电;所述体外装置(2)包括发射线圈(2.1)和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发射线圈(2.1)和接收线圈(1.2)之间的电磁感应或磁共振传输电能,第一控制电路(2.2)用于通过控制发射线圈(2.1)的通断、通电电流大小和发射线圈(2.1)的角度来控制体内装置(1)供电的通断与传递电能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外供电的微型蓝光杀菌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射装置(1.4)包括灯座(1.41)和蓝光LED灯体(1.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体外供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章赵雅娟
申请(专利权)人:王成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