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强专利>正文

U型道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5367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47
一种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是异型U型道,进水一侧除导流管的口径可按需设制外,其余的口径都大于出水一侧的口径,U型道上面设置回水池或水域,U型道进水一侧的结构是,导流管下设储水池,储水池下是空管,空管内设有常力冲承,常力冲承下是存水池,U型道出水一侧的结构是,顶部为弧形敞口,内部设有止回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原理明了,构思奇特,结构简单易造,投资少,见效快,普及推广容易,能很好地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水力循环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道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U型道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U型管两侧的水位始终是平行的,如在进水一侧置放阻力装置,则水的运动效率和密度必然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另一侧到达的水位。然而,水的运动效率和密度是可以恢复和弥补的,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可是这类技术至今尚处于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U型道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它釆用异型U型管的办法,将发电尾水集中增量,用间歇冲击产生的重力能量去恢复弥补遭到因发电而改变的运动效率和密度,到达或增加原本既有的压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是异型U型道,进水一侧除导流管的口径可按需设制外,其余的口径都大于出水一侧的口径。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上面设置回水池或水域。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进水一侧的结构是:导流管下设储水池,储水池下是空管,空管内设有常力冲承,常力冲承下是存水池;U型道出水一侧的结构是:顶部为弧形敞口,内部设有止回阀,敞口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初压。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发电机设在导流管水力势能的任意位置,发电尾水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底部设有落水阀,储水池的储水量与实际落水量按需设计,同一单位时间的实际落水量等于出水一侧敞口或连通水域实际排入回水池或水域的水量,而发电后的尾水却始终不能倒漫至发电机。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常力冲承是随U型道内压强和压力的变化而随之上下运动的硬质封闭盛水容器,内部盛满水,外面用可褶皱的柔质袋将其兜起,柔质袋的顶端沿口连接在空管壁上,形成柔、硬双层结构,常力冲承容器底部为宽座状,在柔质袋的底部设有一圈漏水孔,用通用电动阀门或设在柔质袋底部的鱼背形铆钉状漏水孔控制开关(因通用电动阀门为公开技术,故未在图中显示),柔质袋的长度按需设置。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鱼背形铆钉状漏水孔为上下两层,之间用柔绳连接,中间呈中空状,中空部分闭合时存放柔绳,打开时柔绳连系铆扣和铆座,水从柔绳缝隙中流过,而铆扣和铆座是无孔的。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止回阀设在U型道出口一侧下段,其功能是当U型道进水一侧因漏水孔漏水出现压力与压强对冲时,防止U型道出口一侧上段或水域的水倒流。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回水池是盛水容器,其蓄水量须保证系统虽是间隙排水但又能周转使用,使导流管内水流处于常流不断状态。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水域为能置放密封舱的有水区域,包括江河湖海自然水域和水库水池等人工水域水体。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密封舱是置于水域内的一个空间装置,顶部设导流管通往水域,出水口设在其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追求,在于将已经遭受改变了的水力运动效率和密度恢复弥补回来。其逻辑是:U型管的根本原理体现的是重力的压力效果,只要施力的重量没有被改变,那么体现压力效果的压强就可以被恢复。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一是将已经被发电占用的落差势能变成重量,即把发电后的尾水集中储蓄在储水池中;二是扩大水口面积(空管),形成间歇大水注,增加冲击力(压力);三是设计诱发外力___常力冲承。该机构在不受外来力量诱发时,它只是与存水池一道作用的一段水柱,它的位置(水位)由U型道的压强决定,当它受到储水池排泄的水体(外来力)作用后,它就与外来力一起形成重力作用于存水池。如外来力为X,常力冲承为Y,那么,出水口处的压强就是X+Y所产生的效果,而非X产生的效果。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流水就实现了发电作功和使其自身循环回到落点的两次利用,收到1大于1(1=1+)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原理明了,构思奇特,结构简单易造,投资少,见效快,普及推广容易。能很好地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水力循环运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回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水域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常力冲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漏水孔B闭合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漏水孔B打开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是异型U型道,进水一侧A1除导流管2的口径可按需设制外,其余的口径都大于出水一侧A2的口径。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上面设置回水池1或水域1。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U型道进水一侧A1的结构是:导流管2下设储水池5,储水池5下是空管6,空管6内设有常力冲承8,常力冲承8下是存水池7;U型道出水一侧A2的结构是:顶部为弧形敞口13或连通水域1,内部设有止回阀11。敞口13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初压。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发电机3设在导流管2水力势能的任意位置,发电尾水进入储水池5,储水池5底部设有落水阀4,储水池5的储水量与实际落水量按需设计,同一单位时间的实际落水量等于出水一侧A2敞口13或连通水域1实际排入回水池1或水域1的水量,而发电后的尾水却始终不能倒漫至发电机3。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常力冲承8是随U型道内压强和压力的变化而随之上下运动的硬质封闭盛水容器,内部盛满水,外面用可褶皱的柔质袋9将其兜起,柔质袋9的顶端沿口连接在空管6壁上,形成柔、硬双层结构,常力冲承8底部为宽座状,在柔质袋9的底部设有一圈漏水孔10,用通用电动阀门或设在柔质袋9底部的鱼背形铆钉状漏水孔B控制开关(因通用电动阀门为公开技术,故未在图中显示),柔质袋的长度按需设置。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鱼背形铆钉状漏水孔B为上下两层,之间用柔绳16连接,中间呈中空状,中空部分闭合时存放柔绳16,打开时柔绳16连系铆扣14和铆座15,水从柔绳16缝隙中流过,而铆扣14和铆座15是无孔的。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止回阀11设在U型道出口一侧下段,其功能是当U型道进水一侧A1因漏水孔10漏水出现压力与压强对冲时,防止U型道出口一侧A2上段12或水域1的水倒流。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回水池1是盛水容器,其蓄水量须保证系统虽是间歇排水但又能周转使用,使导流管2内水流处于常流不断状态。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水域1为能置放密封舱17的有水区域,包括江河湖海自然水域和水库水池等人工水域水体。本专利技术的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密封舱17是置于水域1内的一个空间装置,顶部设导流管2通往水域1,出水口设在其底部。实施前,将回水池1、常力冲承8、存水池7、出水一侧A2盛满或盛足能周转使用的水,将导流管2临时堵塞,按需调配好落水阀4。工作时,储水池5的实际落水量须等于回入回水池1和水域1的水量。上述工作准备就绪,即可打开临时堵塞的导流管2,开始工作导流管2内的水流冲动发电机3发电,尾水进入储水池5,待储水量到预设计量后,落水阀4打开落水,水流在空管6内瞬间形成水柱冲击常力冲承8,常力冲承8受力后挤压存水池7内的水向出水侧A2喷出,当常力冲承8下降至拉伸柔质袋9时,电动阀门或鱼背形铆钉状漏水孔B被打开,空管6内的水柱泄漏到存水池7,常力冲承8失去压力,被来自出水侧A2的压强顶回原处。从此,便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在深水应用中,密封舱17应有人员进出及通风设备,因是常用技术,故未在图中显示,实施时应一并考虑预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U型道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道是异型U 型道,进水一侧除导流管的口径可按需设制外,其余的口径都大于出水一侧的口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道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道是异型U型道,进水一侧除导流管的口径可按需设制外,其余的口径都大于出水一侧的口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道上面设置回水池或水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道进水一侧的结构是:导流管下设储水池,储水池下是空管,空管内设有常力冲承,常力冲承下是存水池;U型道出水一侧的结构是:顶部为弧形敞口,内部设有止回阀。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机设在导流管水力势能的任意位置,发电尾水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底部设有落水阀,储水池的储水量与实际落水量按需设计,同一单位时间的实际落水量等于出水一侧敞口或连通水域实际排入回水池或水域的水量,而发电后的尾水却始终不能倒漫至发电机。5.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常力冲承是随U型道内压强和压力的变化而随之上下运动的硬质封闭盛水容器,内部盛满水,外面用可褶皱的柔质袋将其兜起,柔质袋的顶端沿口连接在空管壁上,形成柔、硬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