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建设生态城市,就要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不能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建立一种低耗能,高产出、经济型、节约型的社会,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宜居城市环境。由于现代城市多采用釉面砖、水泥、沥青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使得人工不透水地面在城市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城市人工不透水地面的扩大将城市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体系。对于地面以上的环境系统,以排水系统为主,使得径流系数增大,在相同降雨量情况下,洪峰较早出现,洪峰流量也急剧增加。当遇到较大的降雨量时,其流量可能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造成城市内涝,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房屋财产损失、城市公共卫生等造成较大的威胁。对于地下环境系统,不透水地面的增加,雨水滞留在地上形成地表径流或经排水系统流入江河,地下水得不到适时补充,加上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成倍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加剧了城市的干旱、缺水、地面沉降等问题。由于不透水地面的阻隔,当大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所述城市路网系统包括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机动车道(2),两条机动车道(2)均为单行道,且行驶方向相反;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其两侧的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绿化带;所述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包括设于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下方的排水沟渠(3),所述排水沟渠(3)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口(9),所述导水口(9)与埋设于城市路面下方的横向导水管道(4)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下方的若干个渗水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所述城市路网系统包括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机动车道(2),两条机动车道(2)均为单行道,且行驶方向相反;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其两侧的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绿化带;所述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包括设于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下方的排水沟渠(3),所述排水沟渠(3)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口(9),所述导水口(9)与埋设于城市路面下方的横向导水管道(4)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下方的若干个渗水井(5)相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上的雨水入口(6)通过竖向导水管道(12)连通;所述排水沟渠(3)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雨水排出口(14),所述雨水排出口(14)与城市排水系统或城市排污系统连通;所述农作物种植带紧邻两条机动车道(2),且设于两条机动车道(2)的外侧,沿机动车道(2)路长方向延伸;所述工业区、商业区及以及居民区均设于农作物种植带的外侧,且居民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所述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还设有林业种植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还架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设有顶棚(13),所述顶棚(13)上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路灯(7)电连接;所述支撑架下还种植有藤蔓植物(11),所述藤蔓植物(11)攀爬于支撑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井(5)的内径为20cm-50cm、井深为3-8米,渗水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娟,张玉书,徐欣欣,曹源,闫宏伟,白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