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桂莲专利>正文

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34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竹棒长短加工和端头倒角加工的生产效率,其加工方法简单、工作效率高。

Bamboo rod whole cutt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mboo stick the whole cutt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which comprises a stander and spacer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of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runner runner,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runner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wheel bearing for bearing groove of bamboo stick,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group the runner and the second group runner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for pressing the bamboo stick in the first pressing belt assembly and a second pressing belt assemb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group and second group runner runner sid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amboo stick for cutting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rotary cutting blade for cutting bamboo stick end chamfering second rotary cutting blade. The feeding side of the first set of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eed chute second, feeding chu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runner runner. The bamboo stick cutt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desig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bamboo bar long processing and end chamfering processing, and has simp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igh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竹棒经常被作为串插食、蔬菜等使用,以作为烧烤等使用的工具,竹棒的制作中有两个工序以往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处理的,即竹棒长短的切削和端部的倒角加工,竹棒长短的切削以往都是由人工将一大捆竹棒约80多斤,抬上竹棒切割机上,放入一定间距的切割机中切割,切割长短后,再放入倒角机上倒角,不仅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以往竹棒端部的倒角更是需要工人将一根根竹棒在磨砂机上磨削,工作量巨大、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该竹棒整削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只用一台机器设备就解决了竹棒长短切割和倒角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竹棒长短加工和端头倒角加工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分别具有两个转轮盘,所述两个转轮盘为同轴间隔设置,所述承放槽设在转轮盘上。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末端口分别贴近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中部位置的承放槽,且在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末端口设有挡料板和位于挡料板靠近转轮的拨轮,所述挡料板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靠近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底部,以实现竹棒一个个通过,所述拨轮为高速转轴上均匀布设的橡胶片,所述拨轮用于将竹棒拨压入承放槽内。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包括两高速转动的皮带轮和连接两皮带轮的第一皮带,所述第二按压皮带组件包括三个布置形成三角形的皮带轮和连接三个皮带轮的第二皮带;所述第一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棒上,第二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棒上,以实现竹棒被第二皮带的带动下在承放槽内自转。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旋转切割刀片的旋转刀轴位于第一组转轮顶端的侧部,且其旋转刀轴轴线沿竹棒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旋转切割刀片位于第一组转轮顶端的侧部,且其旋转刀轴轴线垂直于竹棒长度方向。本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加工时,待加工竹棒从第一入料滑道入口放入,然后落至其下端,而后一一进入第一组转轮的承放槽内,随着第一组转轮的转动,竹棒一一上升至高位,处于第一组转轮上方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压住竹棒,而位于第一组转轮侧边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对竹棒长短进行切削,然后离开第一组转轮的高位后,落入第二入料滑道中,到达第二入料滑道的下端,接着一一进入第二组转轮的承放槽内,随着第二组转轮的转动,竹棒一一上升至高位,处于第二组转轮上方的第二按压皮带组件压住竹棒并带动其自转,而位于第二组转轮侧边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对竹棒端头进行倒角切削。本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竹棒长短加工和端头倒角加工的生产效率,其加工方法简单、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构造示意图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构造示意图图(带标号);图3是图2俯视构造示意图图(带标号);图4是竹棒切削加工示意图;图5是竹棒端头倒角加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包括机架1和间隔设在机架1上的第一组转轮2和第二组转轮3,所述第一组转轮2和第二组转轮3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14的承放槽4,所述第一组转轮2和第二组转轮3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5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6,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7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8,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9,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1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竹棒的输送和加工,上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分别具有两个转轮盘11,所述两个转轮盘为同轴间隔设置,所述承放槽4设在转轮盘11上,两个转轮盘分别支撑着靠近竹棒的两端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位置,在竹棒上方设有第一皮带或第二皮带。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入料滑道9和第二入料滑道10的末端口分别贴近第一组转轮2和第二组转轮3中部位置的承放槽4,且在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末端口设有挡料板12和位于挡料板靠近转轮的拨轮13,所述挡料板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靠近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底部,以实现竹棒一个个通过,所述拨轮13为高速转轴上均匀布设的橡胶片15,所述拨轮用于将竹棒拨压入承放槽内,挡料板与第一入料滑道或第二入料滑道的底部距离比竹棒直径稍大些,使竹棒从第一入料滑道或第二入料滑道的入料端下滑后不会成堆进入到承放槽4,而只会一个承放槽4卡入一个竹棒,在拨轮13上的橡胶片15的旋转,从而将位于第一入料滑道或第二入料滑道底部的竹棒一个个推入承放槽4中。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较好的切削加工,上述第一按压皮带组件5包括两高速转动的皮带轮501和连接两皮带轮的第一皮带502,所述第二按压皮带组件6包括三个布置形成三角形的皮带轮601和连接三个皮带轮的第二皮带602;所述第一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棒上,由于第一皮带给竹棒的压力,从而便于第一旋转切割刀片7的切割,第二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棒上,以实现竹棒被第二皮带的带动下在承放槽内自转,由于竹棒长短切削加工后,确保了竹棒规定的长度,而后需要倒角加工,因此需要由第二皮带带动竹棒自转,从而在第二旋转切割刀片8的作用下,实现在竹棒端头倒角。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上述的切削长短的加工,及加工倒角,上述第一旋转切割刀片的旋转刀轴位于第一组转轮顶端的侧部,且其旋转刀轴轴线沿竹棒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旋转切割刀片位于第一组转轮顶端的侧部,且其旋转刀轴轴线垂直于竹棒长度方向。为了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加工环境的粉尘,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在第一旋转切割刀片7和第二旋转切割刀片8的外围罩设有罩壳,所述罩壳与一抽气管连接,以将加工产生的竹屑粉尘抽吸走。本专利技术竹棒整削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竹棒整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间隔设在机架上的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周沿均布有用于承放竹棒的承放槽,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按压在竹棒表面的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和第二按压皮带组件,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的侧边分别设有用于切削竹棒长短的第一旋转切割刀片和用于切削竹棒端头倒角的第二旋转切割刀片,所述第一组转轮的入料侧设有第一入料滑道,所述第一组转轮与第二组转轮之间设有第二入料滑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分别具有两个转轮盘,所述两个转轮盘为同轴间隔设置,所述承放槽设在转轮盘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末端口分别贴近第一组转轮和第二组转轮中部位置的承放槽,且在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末端口设有挡料板和位于挡料板靠近转轮的拨轮,所述挡料板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靠近第一入料滑道和第二入料滑道的底部,以实现竹棒一个个通过,所述拨轮为高速转轴上均匀布设的橡胶片,所述拨轮用于将竹棒拨压入承放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棒整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皮带组件包括两高速转动的皮带轮和连接两皮带轮的第一皮带,所述第二按压皮带组件包括三个布置形成三角形的皮带轮和连接三个皮带轮的第二皮带;所述第一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棒上,第二皮带抵压在两个转轮盘之间的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桂莲张美林
申请(专利权)人:谭桂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