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织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95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自动织网机,包括机台、织线机构、切网机构、第一固定座、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凹槽、运料板、侧位移动机构、前后移动机构、压料机构,通过织线机构编织网带半成品,通过切网机构切断固定长度的网带半成品,通过压料机构于运料板上固定网带半成品,通过侧位移动在运料板的顶面推送网带半成品,前后移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滑动块于第一滑动凹槽内前后移动带动运料板前后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全自动生产不同长度的半成品网带,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工因素的影响,产品一致高,提高产品质量,另外通过侧位移动机构及前后移动机构实现对网带半成品的有序出料、排序及初步形成网状,方便产品运输,提高生产效率。

An automatic weav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eav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machine, weaving mechanism, net cut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fixed seat, a first sliding block and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a lateral plate, a moving mechanism, a pressing mechanism, and move mechanism,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knitting woven wire mesh belt semi-finished products, through the net cutting mechanism to cut off a fixed length of the mesh belt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through the pressing mechanism in the transport plate fixed on the mesh belt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through the top side in the push plate mobile transport network with semi-finished produ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moving mechanism driven by the first sliding block to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before and after the mobile drive plat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can be finished with net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length,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factors, product,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lso through the lateral movement mechanism and moving mechanism of belt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ordered discharging, sorting and preliminary reticular formatio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织网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带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表带自动织网机。
技术介绍
表带制造过程中,需要制作出初步的网状网带,然后通过加工网带制作成表带。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网带编织一般通过人工操作半自动织网设备和半自动切网设备进行网带半成品的生产,通过电机、齿轮、凸轮组合机构传动,通过电机、凸轮出力完成织线、切断、等工作,然后通过加工网带半成品编织成初步的网状,在加工网状的网带半成品制成表带。现有半自动织网设备针对不同长度的网带半成品需使用不同的成型模具,通过人工的方式操作半自动切网设备进行切网,生产不同长度的网带半成品,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成型模具,调机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同时因通过人工判断半成品长度并控制裁切,存在产品长度不一致的缺陷,同时产品的长度容易超出误差范围,产生不良品,导致生产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且良品率高的自动织网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织网机,包括:机台;设于机台上的控制器;织线机构;织线机构设于机台上,其具有驱动端和织线端;驱动端与控制器连接;切网机构;切网机构设于机台上,其具有上切刀端和下切刀端;上切刀端位于织线端的上方;下切刀端位于织线端的下方,其与控制器连接;设于机台顶面的第一固定座,其位于织线端的后方;第一固定座的顶面沿X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凹槽;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凹槽内的第一滑动块;设于第一滑动块顶端的运料板;运料板具有进料端、与进料端相对的出料端以及位于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的侧移端;侧位移动机构;侧位移动机构具有第一动力端以及与第一动力端连动的第一移位端;第一动力端设于机台的底面;第一移位端贴合于侧移端的顶面,其与控制器连接;第一动力端驱动第一移位端于运料板的顶面沿Y轴直线移动;前后移动机构;前后移动机构具有第二动力端以及与第二动力端连动的第二移位端;第二动力端设于机台的底面,其与控制器连接;第二移位端连接于第一滑动块;第二动力端通过第一滑动块驱动运料板沿X轴直线移动;以及压料机构;压料机构具有固定端及压料端;固定端固定于运料板,压料端位于运料板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自动织网机还包括:设于机台上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端、下切刀端、第一动力端以及第二动力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驱动端包括:安装侧板和第一驱动元件;安装侧板固定于机台的侧面;第一驱动元件固定于安装侧板上,其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织线端包括:织线件以及成型件;织线件设于机台的顶面,其一端与第一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成型件设于机台的顶面,其位于织线件的一侧;织线件的另一端穿设成型件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织线件包括:第二固定座、旋转杆、唢嘴、织线针以及螺旋模具;第二固定座设于机台的顶面;旋转杆穿设第二固定座,其一端与第一驱动元件连接;唢嘴设于旋转杆的另一端;织线针的一端固定于唢嘴内,其另一端与螺旋模具连接;螺旋模具穿设成型件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型件包括:第三固定座和成型模具;第三固定座设于机台的顶面,其位于第二固定座靠近织线针的一侧;第三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一固定凹槽;成型模具固定于固定凹槽内;成型模具上开设有一成型凹槽;螺旋模具穿设成型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切刀端包括:第四固定座、第一连接件以及上切刀件;第四固定座的底端固定于机台的顶面;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四固定座的顶端,其另一端位于成型模具的上方;上切刀件穿设第一连接件远离第四固定座的一端;上切刀件的底端为刀刃端,其位于第一连接件与成型模具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切刀端包括:第五固定座、第二滑动块、下切刀件以及第二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设于机台的底面,其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五固定座设于机台的顶面,其位于第三固定座的一侧并与第二固定座相对;第五固定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动凹槽,第二滑动块固定于第二滑动凹槽上;下切刀件穿设第二滑动块的顶端,其顶端为刀刃端,其刀刃端与上切刀件的刀刃端相向;第二滑动块的底端由机台的顶面穿至底面与第二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动力端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三驱动元件;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垂直固定于机台的底面;第三驱动元件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的内侧面,其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一移位端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三连接件以及侧移板;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三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其顶端与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侧移板连接;侧移板的底面贴合于侧移端的顶面;第三驱动元件通过第一连接杆及第三连接件驱动侧移板于运料板的顶面沿Y轴直线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动力端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四驱动元件;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垂直固定于机台的底面,其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一侧;第四驱动元件固定于第二固定板的内侧面,其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二移位端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第四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其顶端与第一滑动块连接;第四驱动元件通过第二连接杆及第一滑动块驱动运料板沿X轴直线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端包括:第三固定板和固定螺杆;第三固定板的底端固定于运料板的一侧面,其与进料端同侧;固定螺杆垂直固定于第三固定板上,其位于运料板的上方;压料端包括:第三连接杆和压料板;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套设于固定螺杆上,其另一端与压料板的顶面连接;压料板位于运料板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端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的底端垂直固定于第三固定板的一侧面,其位于固定螺杆的上方。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织网机通过织线机构以及切网机构配合工作,全自动生产不同长度的半成品网带,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工因素的影响,产品一致性高,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控制器即可设置产品长度,生产过程中无需更换不同长度的成型模具,操作简单减少调机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侧位移动机构及前后移动机构实现对网带半成品的有序出料、排序及初步形成网状,方便产品运输,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织网机的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中织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织线机构和切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实施例中织线机构和切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实施例中织线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成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上切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下切刀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第四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中前后移动机构、侧位移动机构以及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1、机台;102、控制器;103、固定支架;104、织线机构;105、切网机构;1041、驱动端;1042、织线端;1051、上切刀端;1052、下切刀端;10411、安装侧板;10412、第一驱动元件;10421、织线件;10422、成型件;104211、第二固定座;104212、旋转杆;104213、唢嘴;104214、织线针;104215、螺旋模具;1043、转轮;1044、皮带;1042131、锁紧螺孔;1042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织网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织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01);设于所述机台(101)上的控制器(102);织线机构(104);所述织线机构(104)设于所述机台(101)上,其具有驱动端(1041)和织线端(1042);所述驱动端(1041)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切网机构(105);所述切网机构(105)设于所述机台(101)上,其具有上切刀端(1051)和下切刀端(1052);所述上切刀端(1051)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上方;所述下切刀端(1052)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下方,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设于所述机台(101)顶面的第一固定座(106),其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后方;所述第一固定座(106)的顶面沿X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凹槽(106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1061)内的第一滑动块(107);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块(107)顶端的运料板(108);所述运料板(108)具有进料端(1081)、与进料端(1081)相对的出料端(1082)以及位于进料端(1081)与出料端(1082)之间的侧移端(1083);侧位移动机构(109);所述侧位移动机构(109)具有第一动力端(1091)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连动的第一移位端(1092);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底面;所述第一移位端(1092)贴合于所述侧移端(1083)的顶面,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驱动所述第一移位端(1092)于所述运料板(108)的顶面沿Y轴直线移动;前后移动机构(110);所述前后移动机构(110)具有第二动力端(1101)以及与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连动的第二移位端(1102);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底面,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第二移位端(1102)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107);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107)驱动所述运料板(108)沿X轴直线移动;以及压料机构(111);所述压料机构(111)具有固定端(1111)及压料端(1112);所述固定端(1111)固定于所述运料板(108),所述压料端(1112)位于所述运料板(108)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织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01);设于所述机台(101)上的控制器(102);织线机构(104);所述织线机构(104)设于所述机台(101)上,其具有驱动端(1041)和织线端(1042);所述驱动端(1041)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切网机构(105);所述切网机构(105)设于所述机台(101)上,其具有上切刀端(1051)和下切刀端(1052);所述上切刀端(1051)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上方;所述下切刀端(1052)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下方,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设于所述机台(101)顶面的第一固定座(106),其位于所述织线端(1042)的后方;所述第一固定座(106)的顶面沿X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凹槽(106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1061)内的第一滑动块(107);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块(107)顶端的运料板(108);所述运料板(108)具有进料端(1081)、与进料端(1081)相对的出料端(1082)以及位于进料端(1081)与出料端(1082)之间的侧移端(1083);侧位移动机构(109);所述侧位移动机构(109)具有第一动力端(1091)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连动的第一移位端(1092);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底面;所述第一移位端(1092)贴合于所述侧移端(1083)的顶面,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端(1091)驱动所述第一移位端(1092)于所述运料板(108)的顶面沿Y轴直线移动;前后移动机构(110);所述前后移动机构(110)具有第二动力端(1101)以及与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连动的第二移位端(1102);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底面,其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第二移位端(1102)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107);所述第二动力端(1101)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107)驱动所述运料板(108)沿X轴直线移动;以及压料机构(111);所述压料机构(111)具有固定端(1111)及压料端(1112);所述固定端(1111)固定于所述运料板(108),所述压料端(1112)位于所述运料板(108)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织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1041)包括:安装侧板(10411)和第一驱动元件(10412);所述安装侧板(10411)固定于所述机台(101)的侧面;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412)固定于所述安装侧板(10411)上,其一端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织线端(1042)包括:织线件(10421)以及成型件(10422);所述织线件(1042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顶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4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成型件(10422)设于所述机台(101)的顶面,其位于所述织线件(10421)的一侧;所述织线件(10421)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成型件(1042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织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线件(10421)包括:第二固定座(104211)、旋转杆(104212)、唢嘴(104213)、织线针(104214)以及螺旋模具(104215);所述第二固定座(10421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顶面;所述旋转杆(104212)穿设所述第二固定座(10421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412)连接;所述唢嘴(104213)设于所述旋转杆(104212)的另一端;所述织线针(10421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唢嘴(104213)内,其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模具(104215)连接;所述螺旋模具(104215)穿设所述成型件(1042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织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10422)包括:第三固定座(104221)和成型模具(104222);所述第三固定座(104221)设于所述机台(101)的顶面,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04211)靠近所述织线针(104214)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座(104221)的顶端开设有一固定凹槽(1042211);所述成型模具(104222)固定于所述固定凹槽(1042211)内;所述成型模具(104222)上开设有一成型凹槽(1042221);所述螺旋模具(104215)穿设所述成型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岗
申请(专利权)人:美盛表业制品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