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653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0:13
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两个工作井对称设置在既有线左右两侧,且两个工作井之间设有超前加固土体,且超前加固土体设置在既有线的下部,超前加固土体内设置两层导洞,上层导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号导洞、三号导洞、二号导洞和一号导洞;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分别设置在三号导洞和二号导洞的下方;所述的一号导洞和四号导洞内均设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部台阶处设有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上部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上部设有钢板。不仅能显著控制既有线的沉降,保证既有线的安全运营,而且能够实现车站站厅层和站台层相通,显著提升车站的整体使用功能和乘车体验。

In the exis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under the six heading a large section subway station

In the exis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under the six heading a large section subway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eld; two working well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both sides of existing, and between two work well with advanced reinforced soil, and advanced soil reinforcement arranged in the existing lower pre consolidation soil two layer tunnel, the upper tunnel from left to right: No. four, No. three, two pilot pilot pilot pilot and No. 1; the No. five and No. six were heading pilot set below the No. three and No. two pilot pilot; the No. 1 and No. four tunnel in tunnel a pile of top beam, a temporary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jacked pile top beam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step, temporary support mechanism with jack jack, Jack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steel plate. It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settlement of the existing line,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line, but als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ation hall layer and the platform level of the station,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overall use function and ride experience of th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正处于以大规模城市地铁建设为主体的地下空间大开发时期。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交叉部位需要穿越既有线。暗挖下穿既有线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关键项目之一。传统的暗挖车站下穿既有线的开挖方式往往采用多导洞的CRD法、双侧壁导坑法、PBA法及洞柱法等等,拱部一般采用弧顶形式,新线和既有线之间留有夹层土以便于注浆加固。这类下穿既有线工法以浅埋暗挖法为核心理念,强调利用空间效应实现受力的转换,新建结构和既有线之间不接触,支护结构之间传力为间接形式。为减小开挖风险,传统理念的暗挖下穿既有线方式一般为双洞单层形式,断面较小,车站下穿既有线断面与其他位置断面差别很大,这使得车站的整体使用功能较差,乘客乘车体验差,并且具有开挖工序转换繁多,既有线变形沉降偏大,空间利用率低等不足。另外,一些采用洞桩法施工的暗挖车站下穿既有线,由于车站中柱受力大,桩基础直径大,在一些地层强度高的地方,在导洞内施工大直径桩基础成桩效率低,施工周期长,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不仅能显著控制既有线的沉降,保证既有线的安全运营,而且能够实现车站站厅层和站台层相通,显著提升车站的整体使用功能和乘车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工作井、超前加固土体、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四号导洞、五号导洞、六号导洞、上层导洞之间土体、千斤顶、桩顶冠梁、钻孔灌注桩、顶纵梁及部分顶板、底纵梁及部分底板、钢管柱、超前导管、下穿段车站主体结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钢板、导洞初支、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两个工作井对称设置在既有线左右两侧,且两个工作井之间设有超前加固土体,且超前加固土体设置在既有线的下部,超前加固土体内设置两层导洞,上层导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号导洞、三号导洞、二号导洞和一号导洞,且上层四个导洞之间设有上层导洞之间土体;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分别设置在三号导洞和二号导洞的下方;所述的一号导洞和四号导洞内均设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部台阶处设有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上部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上部设有钢板,钢板与既有线的底板接触设置,所述的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呈直角埋设在桩顶冠梁上端的台阶处内;所述的桩顶冠梁的下部设有钻孔灌注桩;所述的二号导洞和三号导洞内部上方均设有顶纵梁及部分顶板;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内底部均设有底纵梁及部分底板,顶纵梁及部分顶板与底纵梁及部分底板之间设有钢管柱;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的外侧上部均设有数个超前导管;所述的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四号导洞、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的周边均设有导洞初支。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和四号导洞的横截面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的横截面为拱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采用六导洞形式施工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采用单洞大断面安全下穿既有线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开挖断面大、断面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地层适应性好等优点;2、相比于传统的单层双洞分离式、新线和既有线之间留有夹层土等形式的下穿既有线方式,其通过采用六导洞洞桩和洞柱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单洞大断面平顶直墙形式下穿既有线,这使得车站站厅层和站台层相通,显著提升车站的整体使用功能和乘车体验;3、通过采用注浆加固抬升、千斤顶顶升动态沉降控制以及初支、二衬背后注浆等既有线沉降控制手段,有效解决了平顶直墙下穿既有线的施工过程中沉降不可控、沉降偏大等问题,实现了各个开挖阶段时时对既有线沉降进行有效控制;4、充分利用了洞桩法对既有线支护力强的特点,重点对既有线两端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点,与既有线自身结构形成桥梁形式的两端支撑中间承载式的受力格局。同时,又利用了洞柱法施工灵活的特点,有效克服了洞桩法中柱导洞内大直径桩基成孔困难,施工效率低等问题;5、其施工出的车站均为矩形断面,车站顶部为水平面,空间利用率高;6、通过超前导洞建立起对既有线的支撑体系,可以半逆半顺的形式施工车站二次结构,施工速度快,而且能实现全包防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号导洞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二号导洞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千斤顶的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工作井的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超前加固土体的横向示意图。图7-1是本技术施工步骤3的示意图。图7-2是本技术施工步骤4的示意图。图7-3是本技术施工步骤5的示意图。图7-4是本技术施工步骤6的示意图。图7-5是本技术施工步骤7的示意图。图7-6是本技术施工步骤8的示意图。图7-7是本技术施工步骤9的示意图。图7-8是本技术施工步骤10的示意图。图7-9是本技术施工步骤11的示意图。图7-10是本技术施工步骤12的示意图。图7-11是本技术施工步骤13的示意图。图7-12是本技术施工步骤14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既有线1、工作井2、超前加固土体3、一号导洞4、二号导洞5、三号导洞6、四号导洞7、五号导洞8、六号导洞9、上层导洞之间土体10、千斤顶11、桩顶冠梁12、钻孔灌注桩13、顶纵梁及部分顶板14、底纵梁及部分底板15、钢管柱16、超前导管17、下穿段车站主体结构18、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19、钢板20、导洞初支21、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6以及图7-1至图7-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工作井2、超前加固土体3、一号导洞4、二号导洞5、三号导洞6、四号导洞7、五号导洞8、六号导洞9、上层导洞之间土体10、千斤顶11、桩顶冠梁12、钻孔灌注桩13、顶纵梁及部分顶板14、底纵梁及部分底板15、钢管柱16、超前导管17、下穿段车站主体结构18、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19、钢板20、导洞初支21、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22;两个工作井2对称设置在既有线1左右两侧,且两个工作井2之间设有超前加固土体3,且超前加固土体3设置在既有线1的下部,超前加固土体3内设置两层导洞,且上层导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号导洞7、三号导洞6、二号导洞5和一号导洞4,且四者之间设有上层导洞之间土体10;所述的五号导洞8和六号导洞9分别设置在三号导洞6和二号导洞5的下方;所述的一号导洞4和四号导洞7内均设有桩顶冠梁12,桩顶冠梁12上部台阶处设有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19,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19上部设有千斤顶11,千斤顶11上部设有钢板20,钢板20与既有线1的底板接触设置,所述的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22呈直角埋设在桩顶冠梁12上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工作井、超前加固土体、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四号导洞、五号导洞、六号导洞、上层导洞之间土体、千斤顶、桩顶冠梁、钻孔灌注桩、顶纵梁及部分顶板、底纵梁及部分底板、钢管柱、超前导管、下穿段车站主体结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钢板、导洞初支、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两个工作井对称设置在既有线左右两侧,且两个工作井之间设有超前加固土体,且超前加固土体设置在既有线的下部,超前加固土体内设置两层导洞,上层导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号导洞、三号导洞、二号导洞和一号导洞,且上层四个导洞之间设有上层导洞之间土体;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分别设置在三号导洞和二号导洞的下方;所述的一号导洞和四号导洞内均设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部台阶处设有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上部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上部设有钢板,钢板与既有线的底板接触设置,所述的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呈直角埋设在桩顶冠梁上端的台阶处内;所述的桩顶冠梁的下部设有钻孔灌注桩;所述的二号导洞和三号导洞内部上方均设有顶纵梁及部分顶板;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内底部均设有底纵梁及部分底板,顶纵梁及部分顶板与底纵梁及部分底板之间设有钢管柱;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的外侧上部均设有数个超前导管;所述的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四号导洞、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的周边均设有导洞初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导洞大断面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工作井、超前加固土体、一号导洞、二号导洞、三号导洞、四号导洞、五号导洞、六号导洞、上层导洞之间土体、千斤顶、桩顶冠梁、钻孔灌注桩、顶纵梁及部分顶板、底纵梁及部分底板、钢管柱、超前导管、下穿段车站主体结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钢板、导洞初支、冠梁顶预埋注浆导管;两个工作井对称设置在既有线左右两侧,且两个工作井之间设有超前加固土体,且超前加固土体设置在既有线的下部,超前加固土体内设置两层导洞,上层导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号导洞、三号导洞、二号导洞和一号导洞,且上层四个导洞之间设有上层导洞之间土体;所述的五号导洞和六号导洞分别设置在三号导洞和二号导洞的下方;所述的一号导洞和四号导洞内均设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部台阶处设有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千斤顶临时支撑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柏林赵晋友贺维国张美琴任玉瑾孙俊利吴琼杨超峰石广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