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强思专利>正文

一种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85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墨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该工艺的设备依次包括静态捏合釜(1)、透平分散釜(2)、精密过滤器(4)和静态均质釜(5),静态捏合釜(1)与透平分散釜(2)相连接,透平分散釜(2)与精密过滤器(4)相连接,精密过滤器(4)与静态均质釜(5)相连接,透平分散釜(2)和静态均质釜(5)分别与真空设备相连接。通过上的发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了新型的中性墨水生产工艺,从而解决了墨水在生产中均化效果差、污水排放量大、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噪音大的技术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仅适用与中性墨水的生产,而且还适用其他油漆、涂料、墨水、油墨和印油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墨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制备墨水、油墨和印油的生产方法一般采用三辊机将物料制成均匀的膏状物料,然后移到球磨机或砂磨机中进行分散,再移到均化釜中加入助剂用高剪切搅拌器进行均化(乳化)。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敞开式人工转移的,特别是三辊机操作,各种颜色的物料容易飞溅。现在也有一些自动化较高的三辊机,但工作完毕后清洗设备时有大量的污水排出,球磨机、砂磨机和胶磨机也都有清洗污水排出,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物料的浪费。同时,三辊机的物料通过量很小,物料通过一次的捏合,混合程度不高,达不到制备均匀的膏状物的要求,需要反复多次捏合。以中性墨水为例,一般物料需要通过5~6次才能达到均匀的要求。球磨机和砂磨机分散时,需要5~6小时,所以能源消耗大。球磨机和砂磨机在分散时磨料相互碰撞产生粉末,容易造成墨水的污染。另外,三辊机在进行捏合的时候,容易出现局部的高温,使物料聚合僵化,造成物料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化效果好、污水排放量小、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噪音小的中性墨水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工艺的生产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 a、启动静态捏合釜,按配方加入液体物料、水和粉体物料;b、通过静态捏合釜对上述的物料进行捏合;c、将捏合好的物料送至透平分散釜,并在透平分散釜加入助剂,对物料进行分散;d、将分散好的物料进行精密过滤,再送至静态均质釜中,并加入稳定剂,对物料进行均化;e、均化完毕后,将物料送入贮槽。作为优选,物料的分散和均化过程分别在真空消泡的条件下进行。作为优选,加料时首先在静态捏合釜中加入1/2~4/5液体物料总重量的的液体物料,然后加入粉体物料,再加入剩下的液体物料。作为优选,在捏合完毕将捏合好的物料送至透平分散釜后,在静态捏合釜加入水,进行1~4次冲洗,将冲洗液也送入到透平分散釜。上述中性墨水生产工艺的装置依次包括静态捏合釜、透平分散釜、精密过滤器和静态均质釜,静态捏合釜通过管道与透平分散釜相连接,透平分散釜通过管道与精密过滤器相连接,精密过滤器通过管道与静态均质釜相连接. 作为优选,透平分散釜和静态均质釜分别与真空设备相连接。作为优选,该装置另设有高位贮槽,高位贮槽通过管道与静态均质釜相连接,其出液口与静态捏合釜的进料口相连接。上述的静态捏合釜为双循环捏合釜,由釜体、搅拌器和管道混合器组成,釜体外部设有若干节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的进料口与静态捏合釜底部相连接,出料口与静态捏合釜上部相连接。上述的管道混合器由若干个右旋螺旋元件和若干个左旋螺旋元件相互交错排列设在管体内组成。上述的透平分散釜为双循环透平分散釜,由釜体、搅拌器和透平组成,透平设在釜体外部,透平的进料口与釜体底部相连接,出料口通过回流管与釜体上部相连接。上述的静态均质釜为双循环静态均质釜,由釜体、搅拌器和若干节静态均质管道混合器组成,静态均质釜管道混合器设在釜体外部,其进料口与釜体底部相连接,出料口与釜体上部相连接。上述的静态均质釜管道混合器由若干对右旋螺旋元件和若干对左旋螺旋元件相互交错排列设在管体的管孔内组成,右旋螺旋元件和左旋螺旋元件之间设有混合段。本专利技术遵循清洁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对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了全面创新,彻底抛弃了现有的三辊机、球磨机、砂磨机和胶磨机等能耗大、污染大的生产设备。工艺上也改变了原配方的投料顺序,并且以合适的液体物料投料提前量来调节各工艺的物料粘度,最后达到产品的技术指标。生产系统也敞开式设备合人力转移物料更换为全封闭式设备,管道转移物料,解决了原工艺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使物料的消耗大大的减小,“三废”基本可以达到零排放。另外,通过真空消泡的方法,减少了消泡剂的使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也是最终产品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仅适用与中性墨水的生产,而且还适用其他油漆、涂料、墨水、油墨和印油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静态捏合釜1或静态均质釜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管道混合器1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静态均质釜5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静态均质釜管道混合器14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透平分散釜2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透平20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E-E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静态捏合釜1或静态均质釜5物料流向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透平分散釜2物料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的中性墨水生产工艺的装置,该装置依次包括静态捏合釜1、透平分散釜2、精密过滤器4和静态均质釜5,静态捏合釜1通过不锈钢管道与透平分散釜2相连接,透平分散釜2通过齿轮泵3和不锈钢管道与精密过滤器4相连接,精密过滤器4通过不锈钢管道与静态均质釜5相连接。在静态均质釜5后面设有成品储罐6,成品储罐6下方设有灌装器,可以通过容器将中性墨水运输到其他车间。在本套装置以外还另设有真空设备,透平分散釜2和静态均质釜5分别与真空设备相连接。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静态捏合釜1为双循环捏合釜,由釜体、搅拌器15和管道混合器11组成,搅拌器15的搅拌桨9为多层螺旋折叶桨,设在釜体内部,螺旋折叶桨的桨端设有开口。釜体下方设有螺旋泵10,物料通过螺旋泵10压入到设在釜体外部的3节管道混合器11。每节管道混合器11都由管体、2个右旋螺旋元件12和2个左旋螺旋元件13组成,右旋螺旋元件12和左旋螺旋元件13相互交错排列焊接在管体的管孔内,上一节的管道混合器11与下节的管道混合器11成90°排列。为了更有利于捏合,本专利技术这里的搅拌器15还设有刮板。如图11、图12、图13所示,透平分散釜2为双循环透平分散釜2,由釜体、搅拌器16和透平20组成,搅拌器16的搅拌桨17为多层螺旋折叶桨,设在釜体内部,螺旋折叶桨的桨端设有开口。透平20设在釜体外部,透平20的进料口通过管道18与釜体底部相连接,出料口通过回流管19与釜体上部相连接。如图11、图12所示,透平20由外壳21、定子22、转子组成,转子由叶片23和底板24组成,叶片23成放射形焊接在底板24上,底板24外端设有驱动电机。转子的叶片23的与定子22的缝隙非常小,叶片23高速旋转,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吸入透平的液体经转子与定子22外圈缝隙中挤出,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22之间产生强烈的剪切、撞击、粉碎、碾磨作用,达到物料的分散,均化。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静态均质釜5为双循环静态均质釜,由釜体、搅拌器26和管道混合器14组成,搅拌器26的搅拌桨25为多层螺旋折叶桨,设在釜体内部,螺旋折叶桨的桨端设有开口。釜体下方设有螺旋泵27,物料通过螺旋泵27压入到设在釜体外部的管道混合器14。静态均质釜5外部设有6节与静态捏合釜不同的静态均质釜管道混合器14。每节静态均质釜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性墨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a、启动静态捏合釜(1),按配方加入液体物料、水和粉体物料;b、通过静态捏合釜(1)对上述的物料进行捏合;c、将捏合好的物料送至透平分散釜(2),并在透平分散釜 (2)加入助剂,对物料进行分散;d、将分散好的物料进行精密过滤,再送至静态均质釜(5)中,并加入稳定剂,对物料进行均化;e、均化完毕后,将物料送入贮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强思
申请(专利权)人:许强思王华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