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65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以及孔径光栏。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各胶合透镜包含至少一屈光度非为零的透镜,且各胶合透镜的每一个均分别包括有阿贝数大于80的透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图像科技的发展,图像装置如数码摄影机(DVC)、数码相机(DC)以及监视摄影机等已被广泛地使用,并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上。这些图像装置的核心元件是成像镜头,用以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感像器中清楚地形成图像。于监视镜头的应用中,监视镜头在白昼的焦点位置需要与夜晚的焦点位置相同。现有技术的监视器于白昼时在监视镜头的光路径中加入红外光截止滤光片,在夜晚时则通过空气层替代红外光截止滤光片以提供适当的光程长度(opticalpathlength,OPL),以便达到昼夜焦点位置相同的功效。然而,在同时存在可见光与红外光的环境中,会因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不同而发生局部图像模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可达成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的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孔径光栏、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以及切换单元。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切换单元连接至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切换单元用以切换第一光学元件或第二光学元件至光路上。第一光学元件为不可见光滤光器(invisiblelightfilter)。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各胶合透镜包含至少一屈光度(refractivepower)非为零的透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孔径光栏、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以及切换单元。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切换单元连接至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切换单元用以切换第一光学元件或第二光学元件至从第一透镜群至像侧的光路上。第一光学元件为不可见光滤光器。当波长为850奈米(nm)的入射光通过成像镜头并于像侧形成图像,图像相对于绿光的焦点偏移量小于0.015毫米(mm),或例如小于0.01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群以及孔径光栏。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各胶合透镜包含至少一屈光度非为零的透镜,且各胶合透镜的每一个均分别包括有阿贝数大于80的透镜。在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因采用胶合透镜,或因波长为850nm的入射光相对于绿光的焦点偏移量小于0.015mm或例如小于0.01mm,使成像镜头可达成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的功效。因此,即使环境中同时存在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而不会发生局部图像模糊的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成像镜头的侧视外观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光学元件切换至成像镜头的光路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光学元件切换至成像镜头的光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与4B为图3的成像镜头分别位在广角端与望远端的横向色差图;图5为图3的成像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100b:成像镜头110:镜筒112:接头120:切换单元G1:第一透镜群G2:第二透镜群M1:孔径光栏M2:覆盖玻璃N1:第一光学元件N2:第二光学元件OS:物侧IS:像侧L1:第一透镜L2、L2b:第二透镜L3、L3a、L3b:第三透镜L4、L4a:第四透镜L5、L5a:第五透镜L6:第六透镜L7:第七透镜L8、L8a、L8b:第八透镜L9、L9a、L9b:第九透镜L10、L10a:第十透镜C1、C2、C2a、C3、C3a:胶合透镜P:图像感测器OD:外径A:光轴S1~S22: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B为图1A的成像镜头的侧视外观示意图。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包括第一透镜群G1、第二透镜群G2以及孔径光栏M1。第一透镜群G1设置在物侧OS与像侧IS之间。第二透镜群G2设置在第一透镜群G1与像侧IS之间。孔径光栏M1设置在第一透镜群G1与第二透镜群G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1包括从物侧OS往像测IS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且第二透镜群G2包括从物侧OS往像测IS依序排列的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以及第十透镜L10。第一至第十透镜L1-L10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负、正、负、正、及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1为对焦群,且第二透镜群G2为变焦群。成像镜头100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例如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2及胶合透镜C3),用以降低色差,各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2、胶合透镜C3包括至少一屈光度非为零的透镜,且各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2、胶合透镜C3的每一个均分别包括有阿贝数大于80的透镜。第一透镜群G1可包括至少一个胶合透镜,第二透镜群G2可包括至少二个胶合透镜,且第二透镜群G2所包括的至少二个胶合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为三胶合透镜(triplecementedlens)。各胶合透镜可包括至少二透镜。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构成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1为双胶合透镜(doublecementedlens)。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构成胶合透镜C2,胶合透镜C2为双胶合透镜。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及第十透镜L10构成胶合透镜C3,胶合透镜C3为三胶合透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第七透镜L7及第九透镜L9都具有大于80的阿贝数。在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100中,使用了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2及胶合透镜C3,且各胶合透镜C1、胶合透镜C2、胶合透镜C3的每一个,均分别包括有阿贝数大于80的透镜,从而有效降低波长范围从435nm到850nm的光线的色差,且成像镜头100可达成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的功效。因此,即使环境中同时存在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实质相同,而不会发生局部图像模糊的问题。因此,即使成像镜头100未使用红外光截止滤光片,成像镜头100也得使昼夜的焦点位置实质且自然相同,且使成像镜头100的成形图像的蓝紫边现象可有效地减少并且不明显。在本实施例中,当波长为850nm的入射光通过成像镜头100并于像侧IS形成图像,图像相对于绿光(举例而言,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二透镜群之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以及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所述切换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所述切换单元可切换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至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不可见光滤光器,其中,所述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各胶合透镜分别包含至少一屈光度非为零的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8 US 15/093,759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二透镜群之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以及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所述切换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所述切换单元可切换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至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不可见光滤光器,其中,所述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三个胶合透镜,各胶合透镜分别包含至少一屈光度非为零的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光栏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中任一切换至所述光路的光学元件沿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一个胶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至少二个胶合透镜,且所述第二透镜群的至少二个胶合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为三胶合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非球面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的透镜中包括最靠近像侧的胶合透镜,且所述最靠近像侧的胶合透镜沿着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的总长与所述第二透镜群沿着所述光轴的总长的比值大于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符合以下条件的任一个:(1)各胶合透镜分别包括至少两透镜,且各胶合透镜的每一个均分别包括有阿贝数大于80的透镜;或(2)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一阿贝数小于20的透镜。6.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群,设置在物侧与像侧之间;第二透镜群,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孔径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二透镜群之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像侧之间;以及切换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所述切换单元用以切换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至所述第一透镜群到所述像侧的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豪王国权江秉儒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