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265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该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构造解释,利用井震结合、相干分析和多套地震交互验证来精细落实构造,提高构造解释准确性;步骤2,结合研究区的声波资料和VSP资料,根据地震资料,建立6种不同的正演地质模型,模拟不同断距、上下盘不同速度差多种不同情况下地震响应特征;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总结含油气断块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及规律,并进行含油气预测,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直接判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的方法。该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潍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昌潍坳陷潍北凹陷内,是以下第三系始新统沉积为主的小型裂谷型断陷盆地,凹陷北断南超,北部昌北断层延伸长、断距大;中部断裂带发育大量断层,断距一般小于150米。凹陷演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一洼两带一斜坡”的构造格局,分别是北部凹陷带、东部灶户断鼻带、西部瓦城断阶带和南部斜坡带。本区发育孔店组、沙河街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层,纵向上,油气主要集中在孔店组,包含孔一段、孔二段和孔三段;平面上,油气分布空间上不均,主要分布在灶户断鼻带。目前在灶户断鼻带发现的大多为构造油气藏,由于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多呈近东西方向,造成断块小而复杂,且含油条带窄,为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为了合理预测油层分布及油水界面位置,曾尝试使用了属性提取和地震反演等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初步分析认为,是因为属性提取和地震反演都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地震层位追踪和准确的构造解释基础之上,而这恰恰需要对地震特征的变化是由于油层原因还是地质。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从基本的地震解释入手,判断预测油藏分布和油水边界的可靠性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该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构造解释,利用井震结合、相干分析和多套地震交互验证来精细落实构造,提高构造解释准确性;步骤2,结合研究区的声波资料和VSP资料,根据地震资料,建立6种不同的正演地质模型,模拟不同断距、上下盘不同速度差多种不同情况下地震响应特征;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总结含油气断块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及规律,并进行含油气预测,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直接判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首先,在单井标定的基础上,进行联井标定,以达到全工区层位标定一致,避免了层位追踪过程中窜层现象的发生;利用相干技术定量地算出在一定时窗内相邻地震道间的相关值,在相关值分布图上把细小断层反映出来,准确落实微小断层;再次,利用叠前三维与连片三维相互较正、取长补短,落实复杂断块构造。在步骤2中,根据地震资料,结合钻、测、录井资料,对不同断距、不同倾角的地层,分别用不同上覆泥岩速度及不同含油情况、不同速度的砂岩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结合合成记录标定结果,建立与断层、砂体及储层含油气性有关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为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直接识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在步骤2中,该第一正演地质模型的断层垂直落差50m,地层倾角每500m垂直落差110m,V上泥采用2700、2670、2640、2610、2580m/s分别做正演,正演结果显示当断层断距较小时,当上下盘泥岩速度差达到100m/s以上时,产生轻微的下拉现象。在步骤2中,该第四正演地质模型的模型同该第一正演地质模型,使上升盘部分砂体含油,含油宽度100-300米,含油砂体速度为2860m/s,所设计的模型,其地震响应中油层段部位同相轴振幅变弱,有明显的下拉现象和相位振幅变弱的特征,同时这种特征与上下盘泥岩速度的速度差无关。在步骤2中,该第二正演地质模型的断层垂直落差150m,地层倾角每500m垂直落差110m,砂泥互层地层上覆为一大套泥岩,V上泥采用2700、2670、2640、2610、2580m/s分别做正演,正演结果显示:当断层断距较大时,由于断层上下盘速度的影响,断层上盘能够产生较明显的下拉现象,但振幅上不会产生能量的变化。在步骤2中,该第三正演地质模型的断层落差150m,同该第二正演地质模型相比,将砂泥岩互层地层上部大套泥岩改为砂泥岩互层,正演结果地震响应中,未出现明显的下拉现象;说明第二正演地质模型中产生下拉特征的原因,是上盘厚层泥岩形成的速度差造成的。在步骤2中,该第五正演地质模型的模型同该第二正演地质模型,砂体含油,含油砂体速度为2860m/s,所设计的模型其地震响应中油层段部位同相轴振幅变弱,有较明显的下拉现象和相位振幅分叉变乱的特征。在步骤2中,该第六正演地质模型的地层较缓,选用不同厚度的砂体以模拟不同厚度的砂层组,同一砂层组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结果显示,当砂层厚度较大时,除振幅变的较弱和杂乱外,还会出现较明显的类似平点式同相轴特征。在步骤3中,总结出的含油气断块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及规律为:凹陷断层高部位的反射轴出现地层下拉现象,与构造因素和含油气有关,并且主要是由于含油气因素造成;孔一段上部以大套泥岩为主,向下砂岩逐渐发育,造成孔一段上部地层速度较低,由断距较大的反掉断层控制的构造,由于速度差异的影响,在上盘的断层边缘产生一定的同相轴下拉现象;当断块高部位含油后,由于含油条带很窄,并且地层较陡,靠近断层高部位普遍反射振幅变小,造成反射轴反射变弱现象,当多个油层叠加后,其组合效应造成反射时间延迟,出现地层下拉现象,同时受到不同油层油水界面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同相轴变得杂乱,当与构造因素配合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专利技术中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针对前期利用属性提取和地震反演技术识别油水层的位置效果不佳,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识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的方法,直接从基本的地震解释入手,建立多种不同的正演模型,研究砂岩含油在地震上产生的各种异常显示特征,分析各个部位的地震特征的变化及异常的原因,判断预测油藏分布和油水边界的可靠性,从而总结出了一套预测油藏分布及油水边界的地震识别方法,实践证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用该方法可准确判别潍北油田孔一段断块油气藏,勘探部署成功率达100%,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孔一段正演模型①及不同参数取值对应正演地震剖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断距较大不含油断块地质模型及对应正演地震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质模型③及相应地震响应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质模型④及相应地震响应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断距150m含油断块地质模型及相应正演地震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质模型⑤及相应地震响应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过昌71-斜1井地震剖面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潍北中部地区孔一段勘探形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01,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研究,依据潍北油田断块小而碎的特点。首先,在单井标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联井标定,以达到全工区层位标定一致,避免了层位追踪过程中窜层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一些比较隐蔽、延伸不长、断距较小的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地震反射发生错断或扭动,其波形的相似性发生变化;根据断层的这一地震反射特点,利用相干技术定量地算出在一定时窗内相邻地震道间的相关值,在相关值分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

【技术保护点】
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构造解释,利用井震结合、相干分析和多套地震交互验证来精细落实构造,提高构造解释准确性;步骤2,结合研究区的声波资料和VSP资料,根据地震资料,建立6种不同的正演地质模型,模拟不同断距、上下盘不同速度差多种不同情况下地震响应特征;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总结含油气断块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及规律,并进行含油气预测,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直接判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构造解释,利用井震结合、相干分析和多套地震交互验证来精细落实构造,提高构造解释准确性;步骤2,结合研究区的声波资料和VSP资料,根据地震资料,建立6种不同的正演地质模型,模拟不同断距、上下盘不同速度差多种不同情况下地震响应特征;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总结含油气断块在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及规律,并进行含油气预测,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直接判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的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首先,在单井标定的基础上,进行联井标定,以达到全工区层位标定一致,避免了层位追踪过程中窜层现象的发生;利用相干技术定量地算出在一定时窗内相邻地震道间的相关值,在相关值分布图上把细小断层反映出来,准确落实微小断层;再次,利用叠前三维与连片三维相互较正、取长补短,落实复杂断块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地震资料,结合钻、测、录井资料,对不同断距、不同倾角的地层,分别用不同上覆泥岩速度及不同含油情况、不同速度的砂岩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结合合成记录标定结果,建立与断层、砂体及储层含油气性有关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为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直接识别孔一段断块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该第一正演地质模型的断层垂直落差50m,地层倾角每500m垂直落差110m,V上泥采用2700、2670、2640、2610、2580m/s分别做正演,正演结果显示当断层断距较小时,当上下盘泥岩速度差达到100m/s以上时,产生轻微的下拉现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一段复杂小断块油气直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该第四正演地质模型的模型同该第一正演地质模型,使上升盘部分砂体含油,含油宽度100-300米,含油砂体速度为2860m/s,所设计的模型,其地震响应中油层段部位同相轴振幅变弱,有明显的下拉现象和相位振幅变弱的特征,同时这种特征与上下盘泥岩速度的速度差无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梁书义郭勤涛尚刚王传忠史翠娥赵蒙于尧祝永英蒋建亮王会丽支乐菲朱文敏罗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