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52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对导线进行保护,包括绝缘子、横担、第一连接金具、第二连接金具、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穿刺部、第二电极;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上,绝缘子与上述导线连接;第一连接金具与绝缘子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金具与第一连接金具连接;第一电极安装在避雷器本体上;穿刺部包括密封盒、穿刺组件、两个密封单元,穿刺组件置于密封盒内,穿刺组件用于与导线电连接;两个密封单元置于密封盒的两侧,密封单元包括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支撑管的一端与密封盒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过电压保护器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电闪雷鸣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能造成人员伤亡;能使建筑物、构筑物毁坏和起火,能引爆易燃易爆物品;尤其是对电力、通信、电脑等电气设备、线路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于雷电,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驾驭控制它的有效办法。但是,安装一些避雷、消雷等设施,能够大大减少雷击损失。现有的过电压保护器安装时必须剥除绝缘电缆的绝缘层,导致雨水沿绝缘层剥除点渗入,腐蚀绝缘电缆的金属导线,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效果好。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对导线进行保护,包括绝缘子、横担、第一连接金具、第二连接金具、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穿刺部、第二电极;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上,绝缘子与上述导线连接;第一连接金具与绝缘子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金具与第一连接金具连接;第一电极安装在避雷器本体上;穿刺部包括密封盒、穿刺组件、两个密封单元,穿刺组件置于密封盒内,穿刺组件用于与导线电连接;两个密封单元置于密封盒的两侧,密封单元包括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支撑管的一端与密封盒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的第一端与支撑管连接,密封套的第二端向远离支撑管的方向延伸,密封套的厚度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增大;密封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密封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密封盒之间形成供上述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第二电极的一端穿过密封盒与穿刺组件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优选的,第一连接金具上设有多个卡接件,多个卡接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连接金具上设有与卡接件相配合的卡合件。优选的,卡接件为贯穿第一连接金具两侧的螺纹孔;卡合件包括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柱及用于将螺柱和第一连接金具固定的螺母。优选的,避雷器本体包括壳体、避雷器芯体、支撑板、弹簧、挡板,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滑槽,壳体的下部设有排气孔;避雷器芯体置于壳体内;支撑板置于壳体内并与滑槽可移动连接,支撑板置于避雷器芯体的下方,支撑板与避雷器芯体接触;弹簧置于壳体内,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挡板置于壳体内并与支撑板连接,挡板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挡板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挡板封闭排气孔;当挡板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挡板打开排气孔。优选的,避雷器本体还包括薄膜,薄膜置于排气孔内并封闭排气孔。本技术中,让外部的导线A穿过穿线通道,利用刺破组件刺破导线A上的绝缘层后与导线A的导体电连接;转动密封管,让密封管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移动,由于密封套的厚度逐渐增大,进而逐渐挤压密封套,让密封套与导线A紧密贴合,避免雨水沿绝缘层剥除点渗入,腐蚀绝缘导线的导体,消除酸雨对接点的腐蚀,杜绝由此引发的运行故障。当发生雷电时,利用放电间隙放电,并通过避雷器本体进入大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对导线A进行保护,包括绝缘子1、横担2、第一连接金具3、第二连接金具4、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5、穿刺部、第二电极6。绝缘子1安装在横担2上,绝缘子1与上述导线连接;第一连接金具3与绝缘子1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金具4与第一连接金具3连接;第一电极5安装在避雷器本体上。穿刺部包括密封盒7、穿刺组件、两个密封单元,穿刺组件置于密封盒7内,穿刺组件用于与导线电连接;两个密封单元置于密封盒7的两侧,密封单元包括支撑管8、密封套、密封管10,支撑管8的一端与密封盒7连接,支撑管8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盒7的方向延伸,支撑管8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的第一端与支撑管8连接,密封套的第二端向远离支撑管8的方向延伸,密封套的厚度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增大;密封管10置于支撑管8的外侧,密封管10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支撑管8、密封套、密封管10、密封盒7之间形成供上述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第二电极6的一端穿过密封盒7与穿刺组件连接,第二电极6与第一电极5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金具3上设有多个卡接件,多个卡接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连接金具4上设有与卡接件相配合的卡合件;让卡合件与不同的卡接件连接,调整第一电极5的位置,进而调整放电间隙的间距,适应不同的情况,能够更好的保护。本实施例中,卡接件为贯穿第一连接金具3两侧的螺纹孔;卡合件包括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柱11及用于将螺柱11和第一连接金具3固定的螺母12;用螺母、螺柱11将第一连接金具3和第二连接金具4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避雷器本体包括壳体13、避雷器芯体14、支撑板15、弹簧16、挡板17,壳体13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滑槽,壳体13的下部设有排气孔;避雷器芯体14置于壳体13内;支撑板15置于壳体13内并与滑槽可移动连接,支撑板15置于避雷器芯体14的下方,支撑板15与避雷器芯体14接触;弹簧16置于壳体13内,弹簧16的一端与支撑板15连接,弹簧16的另一端与壳体13连接;挡板17置于壳体13内并与支撑板15连接,挡板17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挡板17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挡板17封闭排气孔;当挡板17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挡板17打开排气孔;在弹簧16的压力下,支撑板15与避雷器芯体14接触;当雷电发生时,避雷器芯体14发热,能量增大,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支撑板15克服弹簧16的弹力沿滑槽长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向下移动,支撑板15带动挡板17移动,挡板17将排气孔打开,高压气体从排气孔排出,避免避雷器爆炸避免损害设备。本实施例中,避雷器本体还包括薄膜18,薄膜18置于排气孔内并封闭排气孔;在正常使用时避免外界的粉尘、水分等杂质经过排气孔进入壳体13内;当被雷电击中时,高压气体冲破薄膜18从排气孔排出。让外部的导线A穿过穿线通道,利用刺破组件刺破导线A上的绝缘层后与导线A的导体电连接;转动密封管,让密封管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移动,由于密封套的厚度逐渐增大,进而逐渐挤压密封套,让密封套与导线A紧密贴合,避免雨水沿绝缘层剥除点渗入,腐蚀绝缘导线的导体,消除酸雨对接点的腐蚀,杜绝由此引发的运行故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对导线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横担、第一连接金具、第二连接金具、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穿刺部、第二电极;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上,绝缘子与上述导线连接;第一连接金具与绝缘子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金具与第一连接金具连接;第一电极安装在避雷器本体上;穿刺部包括密封盒、穿刺组件、两个密封单元,穿刺组件置于密封盒内,穿刺组件用于与导线电连接;两个密封单元置于密封盒的两侧,密封单元包括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支撑管的一端与密封盒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的第一端与支撑管连接,密封套的第二端向远离支撑管的方向延伸,密封套的厚度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增大;密封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密封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密封盒之间形成供上述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第二电极的一端穿过密封盒与穿刺组件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雨水腐蚀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对导线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横担、第一连接金具、第二连接金具、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穿刺部、第二电极;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上,绝缘子与上述导线连接;第一连接金具与绝缘子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金具与第一连接金具连接;第一电极安装在避雷器本体上;穿刺部包括密封盒、穿刺组件、两个密封单元,穿刺组件置于密封盒内,穿刺组件用于与导线电连接;两个密封单元置于密封盒的两侧,密封单元包括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支撑管的一端与密封盒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盒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的第一端与支撑管连接,密封套的第二端向远离支撑管的方向延伸,密封套的厚度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渐增大;密封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密封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支撑管、密封套、密封管、密封盒之间形成供上述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第二电极的一端穿过密封盒与穿刺组件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雨水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张晓莉张杰王开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山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