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调节装置及包括阻尼调节装置的窗帘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2069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3:33
一种阻尼调节装置用于调整窗帘系统于展开时的阻尼,包括阻尼输出模组及阻尼控制模组。阻尼输出模组包括第一阻尼件及第二阻尼件。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力,使阻尼输出模组输出阻尼至窗帘系统。阻尼控制模组与阻尼输出模组连动,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相对运动時,阻尼控制模组改变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改变阻尼输出模组所输出的阻尼。本发明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窗帘系统,此窗帘系统通过阻尼调节装置运作,可有效地在帘体的展开过程中调控其展开速度。

Damping regulating device and curtain system including damping regulating device

A damping adjusting device is used to adjust the damping of the curtain system when it is unfolded, including a damping output module and a damping control module. The damping output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damping member and a two damping member. The first damping member and the second damping member mov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so as to generate an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the first damping member and the second damping member, so that the damping output module outputs damping to the curtain system. Damping damping control interlocking module and the output module,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damping damping piece relative motion, damping control module to change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first damping and damping members second, so that the interaction force change, and change the output module output damping damping.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curtain system including the damping adjusting device. The curtain system operates by the damping adjusting device,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unfolding speed of the curtain body during the unfold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调节装置及包括阻尼调节装置的窗帘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窗帘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阻尼调节装置的窗帘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窗帘具有上梁、帘体、下梁及驱动装置。帘体位于上梁与下梁之间。驱动装置位于上梁且与下梁连接,用以带动下梁向上梁靠近或远离,进而控制帘体的展开或收合。帘体在展开的过程中,下梁本身的重量或加上帘体的重量所产生的向下拉力使驱动装置的转速渐增,进而造成窗帘机件的磨损或使下梁直接碰撞位于窗帘下方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减缓帘体展开速度的窗帘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系统具有阻尼调节装置,此阻尼调节装置有利于增加使用窗帘系统之安全性并减少窗帘系统之机件磨损。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用于调整窗帘系统于展开时的阻尼,包括阻尼输出模组及阻尼控制模组。阻尼输出模组包括第一阻尼件及第二阻尼件。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力,使阻尼输出模组输出阻尼至窗帘系统。阻尼控制模组与阻尼输出模组连动,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相对运动時,阻尼控制模组改变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改变阻尼输出模组所输出的阻尼。所述窗帘系统包括帘体、驱动装置以及阻尼调节装置。驱动装置用以带动帘体展开及收合。阻尼调节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且包括阻尼输出模组及阻尼控制模组。阻尼输出模组包括第一阻尼件及第二阻尼件。帘体的展开带动驱动装置作动,驱动装置使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力,且使阻尼输出模组对于驱动装置输出阻尼。阻尼控制模组连接阻尼输出模组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使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時,驱动装置带动阻尼控制模组发生作动,使阻尼控制模组改变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致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使阻尼输出模组对于驱动装置所输出的阻尼改变。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系统通过阻尼调节装置运作,可有效地在帘体的展开过程中调控其展开速度。附图说明图1系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窗帘系统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系为上述窗帘系统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系为上述窗帘系统的分解图;图4系说明上述窗帘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分解图;图5系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阻尼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6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分解图;图7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图;图8及9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部分组件于不同作动状态的示意图;图10及11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部分组件于不同作动状态的示意图;图12系说明上述窗帘系统的单向控制器的分解图;图13系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阻尼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14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图;图15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第二阻尼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6系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阻尼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17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分解图;图18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图19及20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第一阻尼件的分解图;图21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第二阻尼件的示意图;图22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23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另一分解图;图24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输出模组的剖面分解图;以及图25及26系为上述阻尼调节装置于不同作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说明窗帘系统10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窗帘系统10包括上梁11、下梁12及帘体13设置于上梁11及下梁12之间,其中帘体13为收合状态,且下梁12位于高点位置(PH)。图2系为窗帘系统10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帘体13为展开状态,并从上梁11向下延伸,而使下梁12位于低点位置(PL)。图3系为窗帘系统10的爆炸图。窗帘系统10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100、驱动装置200及阻尼调节装置300。驱动装置200的二端分别连接控制装置100及阻尼调节装置300,但控制装置100、驱动装置200及阻尼调节装置300的连接关系不以此为限制,即控制装置100、驱动装置200及阻尼调节装置300彼此之间可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请参考图4,控制装置100包括解锁机构110,且解锁机构110与驱动装置200相互连接。当解锁机构110呈锁定状态时,可使驱动装置200不作动,而使用者可解除解锁机构110对于驱动装置200的锁定,使解锁机构110呈释锁状态,进而使驱动装置200可自由作动。在图4中,控制装置100及其解锁装置110类似于美国专利申请号第15/184,802号所记载的内容,且由于控制装置100及其解锁装置1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为常规设置,并非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因此不再多做赘述,详请参阅上述美国专利申请号的说明书内容。复请参考图3,升降绳14的一端固定于下梁12,其另一端穿过帘体13与驱动装置200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0可包含卷线轴或卷线轮,且升降绳14可卷收于驱动装置200。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解锁机构110于解除驱动装置200的锁定后,下梁12被自身的重量或加上帘体13的重量带动自然下降,同时固定于下梁12的升降绳14被下梁12拉动,进而带动驱动装置200产生作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升降绳14被下梁12拉动,进而带动驱动装置200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0可为卷线轮、卷线轴或卷轴。请参考图3到5,驱动装置200与阻尼调节装置300相连,并且当驱动装置200作动时,阻尼调节装置300对于驱动装置200输出阻尼,使驱动装置200的作动速率减缓,同时与驱动装置200相连接的下梁12亦减缓下降速度。因此,相较于无阻尼调节装置300的窗帘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帘体13的展开速度较缓慢。然而,不论是驱动装置200的转动速度或下梁12的移动速度,两者皆会因阻尼调节装置300所输出的阻尼大小而产生改变。亦即,阻尼调节装置300输出的阻尼越大,则驱动装置200的转动速度及帘体13的展开速度皆越慢;反之,阻尼调节装置300输出的阻尼越小,则驱动装置200的转动速度及帘体13的展开速度皆越快。需特别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阻尼调节装置300所输出之阻尼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手段来实现,例如通过包含磁力、摩擦力、流体的黏滞力或静电力等可产生阻尼之物理作用力的阻尼输出模组来实现。接着请配合参考图2、3,以图5所绘示的阻尼调节装置300为例,阻尼调节装置300包括阻尼输出模组310及阻尼控制模组330,且阻尼输出模组310与阻尼控制模组330相互连动。阻尼输出模组310包括第一阻尼件312及第二阻尼件314。当阻尼输出模组310作动时,其中的第一阻尼件312与第二阻尼件314进行相对运动,以在第一阻尼件312与第二阻尼件314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力,使阻尼输出模组310输出阻尼至驱动装置200,进而对于窗帘系统10的帘体13展开产生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阻尼控制模组330与阻尼输出模组310连动,因此当阻尼输出模组310作动时,阻尼控制模组330会同时作动,以改变第一阻尼件312与第二阻尼件314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阻尼件312与第二阻尼件314之间的交互作用力改变,进而改变阻尼输出模组310对于驱动装置200所输出的阻尼。简言之,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阻尼调节装置及包括阻尼调节装置的窗帘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阻尼调节装置用于调整一窗帘系统于展开时的阻尼,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阻尼输出模组,包括一第一阻尼件及一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一交互作用力,使所述阻尼输出模组输出阻尼至所述窗帘系统;以及一阻尼控制模组,与所述阻尼输出模组连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相对运动時,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改变所述阻尼输出模组所输出的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6 US 62/318771;2016.04.22 US 62/326020;201.一阻尼调节装置用于调整一窗帘系统于展开时的阻尼,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阻尼输出模组,包括一第一阻尼件及一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一交互作用力,使所述阻尼输出模组输出阻尼至所述窗帘系统;以及一阻尼控制模组,与所述阻尼输出模组连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相对运动時,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改变所述阻尼输出模组所输出的阻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控制模组包括一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且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移动机构的一移动轴之轴向移动,且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交互作用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移动机构同轴设置,且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以所述移动轴为轴心同步旋转。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具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移动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移动机构连动,使所述第二阻尼件以所述转轴为轴心旋转,且使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第二阻尼件的所述转轴之轴向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交互作用力。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具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移动轴概呈垂直,且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移动机构连动,使所述第二阻尼件以所述转轴为轴心旋转,且使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阻尼件的所述转轴之径向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交互作用力。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件具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移动轴概呈垂直,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具有一重迭面积,且所述交互作用力系产生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及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重迭面积中,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移动机构连动,使所述第二阻尼件以所述转轴为轴心旋转,且使所述移动机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重迭面积,进而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交互作用力。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更包括一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之二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二阻尼件相连接,且所述移动机构经由所述连动杆与所述第二阻尼件连动,使所述移动机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更包括一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移动轴平行或同轴,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且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移动轴之轴向移动,并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交互作用力。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其中之一包括一磁性件,且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其中另一包括一导体,所述交互作用力为一电磁感应作用力,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导体进行所述相对运动,使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导体之间产生所述电磁感应作用力,且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导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以改变所述电磁感应作用力。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作用力为一摩擦作用力,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彼此接触,且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的所述相对运动,使所述第一阻尼件与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所述摩擦作用力,且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以改变所述摩擦作用力。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其中之一包括一弹性体,且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其中另一具有一内壁,所述内壁之一部分概呈圆锥形,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内壁接触,所述弹性体具有一转轴,且所述弹性体以所述转轴为轴心旋转,使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内壁之间产生所述摩擦作用力,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内壁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且使所述内壁改变所述弹性体的一径向长度,以改变所述摩擦作用力。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一弹性件及一摩擦块,所述弹性件及所述摩擦块彼此连接,所述摩擦块与所述内壁接触,所述弹性体的转动,使所述摩擦块与所述内壁之间产生所述摩擦作用力。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更包括一流体,所述交互作用力为一流体阻力,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具有一重迭面积,且所述流體阻力系产生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及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重迭面积中,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的所述相对运动,使所述第一阻尼件及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流体之间产生所述流体阻力,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使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重迭面积改变,进而改变所述流体阻力。16.一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帘体;一驱动装置,当所述帘体展开及收合时,带动所述驱动装置作动;以及一阻尼调节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且包括一阻尼输出模组及一阻尼控制模组;所述阻尼输出模组包括一第一阻尼件及一第二阻尼件,所述帘体的展开带动所述驱动装置作动,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产生一交互作用力,且使所述阻尼输出模组对于所述驱动装置输出阻尼;以及所述阻尼控制模组连接所述阻尼输出模组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进行相对运动時,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阻尼控制模组发生作动,使所述阻尼控制模组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一相对位置,致使所述交互作用力改变,且使所述阻尼输出模组对于所述驱动装置所输出的阻尼改变。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控制模组包括一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阻尼件相连接,且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连动,使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移动,且改变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连动,使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粘耿豪
申请(专利权)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