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29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灌装组件;灌装阀,灌装阀与灌装组件相连,包括:阀壳,阀壳内设置有密封组件、灌装流道、出料口以及气体流道,密封组件内设置有压头通道以及节流口;灌装阀内还设置有与压头通道相连通的进钢珠通道;压头,压头一端设置在压头通道中,另一端与位置调节部相连,位置调节部控制压头的运动,进而控制气体通道通断以及钢珠的位置;位置调节部还与灌装阀相连,控制灌装阀的运动,位置调节部与灌装组件相配合,通过压头调节节流口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事先对橡胶结构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定量灌装且准确度高。

Filling devic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lling devic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including: filling component; filling valve, filling valve and filling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casing, a valv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eal component, filling flow, outlet and gas flow, pressure head seal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channel and the throttle opening; filling the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head into the channel channel communicated; pressure head pressure head is arranged in the head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channel, position adjustment, adjust the position of control pressure head movement, then control the gas channel and the on-off ball position; the position regula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lling control valve, filling valve movement, position adjustment and filling components matched by head adjusting orifice size.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adjust the rubber structure in advance, so that the quantitative fill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悬置单元,内部容置有液体,而液体的多少直接反应了它的性能。悬置单元内部设置有类似“气球”的橡胶结构,主要用以调节悬置单元内部的容积。市场上主要通过外部的工装结构来调节“气球”的结构,进而改变工件的储液容积,从而实现对发动机悬置单元的定量灌液。但是通过对橡胶结构的调节,即调节“气球”体积的大小,从而进行定量灌装这种方式,由于该调节方法非常复杂,常因橡胶结构原因,造成灌液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不需要事先对橡胶结构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定量灌装且准确度高的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首先提供一种灌装装置,包括:灌装组件;灌装阀,所述灌装阀与灌装组件相连,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置有密封组件、灌装流道、出料口以及气体流道,所述密封组件内设置有压头通道以及节流口,所述压头通道与所述出料口以及气体流道相连通;所述节流口连通所述灌装流道以及所述压头通道;所述灌装阀内还设置有与压头通道相连通的进钢珠通道;压头,所述压头一端设置在所述压头通道中,另一端与位置调节部相连,所述位置调节部控制压头的运动,进而控制气体通道通断以及钢珠的位置;所述位置调节部还与灌装阀相连,控制灌装阀的运动,所述位置调节部与灌装组件相配合,通过压头调节节流口的大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位置调节部控制灌装阀的运动,使得灌装阀与工件相配合,同时,控制所述压头的运动,改变压头在灌装阀中的位置进而控制气体通道以及钢珠的位置,同时位置调节部与灌装组件相配合,通过控制压头的位置来调节节流口的尺寸,实现定量灌装。较佳的,所述阀壳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一端的阀头,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阀头上,所述气体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与压头通道相连通;所述灌装流道包括相连通的上灌装流道和下灌装流道,所述上灌装流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中,所述下灌装流道设置在所述阀头中,并通过节流口与压头通道相连通;所述进钢珠通道设置在所述阀体上。较佳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的内压紧杆、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内压紧杆、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的内部相连通形成所述压头通道,且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阀头内,并与所述阀头内的安装平台相抵。较佳的,所述内压紧杆内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压头通道及所述进钢珠通道的通孔,所述内压紧杆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球头柱塞,所述第一球头柱塞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用以限制进入压头通道中的钢珠的数目。较佳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两端分别与内压紧杆及第二密封结构相抵,所述第一密封套内设置有用以连通气体流道与压头通道的内部气道;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套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套中的安装平台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内压紧杆相抵。较佳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套以及阀头中的安装平台相抵,所述节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套中,所述第二密封套中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球头柱塞;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套中,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套同轴,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套中的安装平台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套相抵。较佳的,所述位置调节部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下方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压头相连,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设置有与灌装阀相连的汇流板,所述灌装阀位于所述压头的正下方,所述压头穿过所述汇流板与所述灌装阀相配合。较佳的,所述支架上还包括活动导杆,所述活动导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汇流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另一端与汇流板相连。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磁栅尺,对第二固定板与汇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其次,提供一种灌装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S1:在所述灌装组件中放置工件,且工件位于所述灌装阀的正下方,灌装阀下移并与工件相连通,同时,所述钢珠进入压头通道中,与第一球头柱塞相抵,磁栅尺时时检测第二固定板与汇流板之间的距离。步骤S2: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压头下压与所述钢珠相抵,直至将所述钢珠运输至与所述第三球头柱塞相抵。步骤S3: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压头退回至第一密封套内,并位于内部气道的上方,抽真空控制部开启,进行抽真空。步骤S4:所述伺服电机4控制压头下降至第二密封套中,对节流口的口径进行调节,储液罐控制部开启,储液罐控制部开启,液体由灌装流道进入阀壳中,对所述工件进行灌液。步骤S5: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压头持续向工件方向运行,直至将所述钢珠压入所述工件中。步骤S6: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压头上升至所述压头端部位于第一密封圈与内部气道之间,抽余液控制部以及开启外部正压控制部开启,所述气体流道中通入正气压,辅助灌装流道进行抽余液。步骤S7:抽余液结束后,所述压头上升,进钢珠通道与压头通道连通,所述灌装阀复位。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用以顶入钢珠的压头,以及与压头相配合的阀壳,阀壳中设置进钢珠通道以及用以压头通行的压头通道,通过灌装组件的控制使得压头将钢珠顶入工件中,同时,阀壳中设置灌装流道、气流流道以及密封组件,根据压头的运动对工件进行抽真空、灌液以及抽余液,本专利技术将需要两个工位完成的灌装以及打钢珠进行了整合,通过阀壳与压头之间的配合,在一个工位上实现了整个灌装封存动作。本专利技术中灌装发结构紧凑,正压与抽余液的交接处非常靠近产品,当高速流动空气经过此交接处时,在正负压的作用下,残余的液体被全部带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的整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的整体的剖视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中灌装阀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中灌装阀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A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中灌装阀D-D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B部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1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1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2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2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3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3的局部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4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15的局部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5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5的局部剖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步骤S6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图21为图20的局部放大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灌装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灌装阀;11、阀体;111、上灌装流道;112、下灌装流道;113、气体流道;12、阀头;121、出料口;122、第三球头柱塞;13、内压紧杆;131、第一球头柱塞;14、第一密封套;141、第一密封圈;142、内部气道;15、第二密封套;151、节流口;152、第二密封圈;153、第二球头柱塞;16、钢珠;161、进钢珠通道;17、压头通道;21、抽余液控制部;22、外部正压控制部;23、储液罐控制部;24、抽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组件;灌装阀(1),所述灌装阀(1)与灌装组件相连,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置有密封组件、灌装流道、出料口(121)以及气体流道(113),所述密封组件内设置有压头通道(17)以及节流口(151),所述压头通道(17)与所述出料口(121)以及气体流道(113)相连通;所述节流口(151)连通所述灌装流道以及所述压头通道(17);所述灌装阀(1)内还设置有与压头通道(17)相连通的进钢珠通道(161);压头(6),所述压头(6)一端设置在所述压头通道(17)中,另一端与位置调节部相连,所述位置调节部控制压头(6)的运动,进而控制气体通道通断以及钢珠(16)的位置;所述位置调节部还与灌装阀(1)相连,控制灌装阀(1)的运动,所述位置调节部与灌装组件相配合,通过压头(6)调节节流口(151)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组件;灌装阀(1),所述灌装阀(1)与灌装组件相连,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置有密封组件、灌装流道、出料口(121)以及气体流道(113),所述密封组件内设置有压头通道(17)以及节流口(151),所述压头通道(17)与所述出料口(121)以及气体流道(113)相连通;所述节流口(151)连通所述灌装流道以及所述压头通道(17);所述灌装阀(1)内还设置有与压头通道(17)相连通的进钢珠通道(161);压头(6),所述压头(6)一端设置在所述压头通道(17)中,另一端与位置调节部相连,所述位置调节部控制压头(6)的运动,进而控制气体通道通断以及钢珠(16)的位置;所述位置调节部还与灌装阀(1)相连,控制灌装阀(1)的运动,所述位置调节部与灌装组件相配合,通过压头(6)调节节流口(151)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包括阀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11)一端的阀头(12),所述出料口(121)设置在所述阀头(12)上,所述气体流道(113)设置在所述阀体(11)上,并与压头通道(17)相连通;所述灌装流道包括相连通的上灌装流道(111)和下灌装流道(112),所述上灌装流道(111)设置在所述阀体(11)中,所述下灌装流道(112)设置在所述阀头(12)中,并通过节流口(151)与压头通道(17)相连通;所述进钢珠通道(161)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的内压紧杆(13)、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内压紧杆(13)、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的内部相连通形成所述压头通道(17),且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阀头(12)内,并与所述阀头(12)内的安装平台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紧杆(13)内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压头通道(17)及所述进钢珠通道(161)的通孔,所述内压紧杆(13)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球头柱塞(131),所述第一球头柱塞(131)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用以限制进入压头通道(17)中的钢珠(16)的数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套(14),所述第一密封套(14)两端分别与内压紧杆(13)及第二密封结构相抵,所述第一密封套(14)内设置有用以连通气体流道(113)与压头通道(17)的内部气道(142);第一密封圈(141),所述第一密封圈(141)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套(14)中,所述第一密封圈(141)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套(14)中的安装平台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内压紧杆(13)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套(15),所述第二密封套(15)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套(14)以及阀头(12)中的安装平台相抵,所述节流口(151)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