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88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输变电检修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扳手,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万向节,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与万向节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设置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万向节与转向机构进行搭配设计,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半径在90‑135°左右,满足输变电站所有螺栓的拆装需要。

A wrench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steering mechanism,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joint, wherei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asing and is arranged in a shell, a first bevel gear the second bevel gear, the first bevel gear is coaxially fixed second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shaft extends out of the shell after and universal joint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bevel gear and second bevel gear meshing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the second bevel gear is coaxial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the third shaft extends out of the shell after setting the sleeve. The traditional joint and steering mechanism of collocation design, the working radius of the invention in 90 135 degrees, to meet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tation all bolt disassembly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扳手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输变电检修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扳手。
技术介绍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2015年共完成394项检修计划,主要包括台主变(电抗器)、断路器、GIS间隔、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技改大修、例试定检等。每项工作都需要涉及螺栓的拆装,大量的拆装工作耗费人力。一种扳手可以代替人力进行拆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一种扳手主要依托传统直套筒和万向节进行螺栓拆装,传统万向节的适用范围一般为0—35度(最大不超过45度),当遇到螺栓上方有遮挡物的情况或狭小空间内的螺栓则无法使用。申请公布号CN106002806A公开一种扳手万向转动工具,包括第一转向部件,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齿轮座、带杆主动伞齿轮和带杆从动伞齿轮,所述齿轮座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垂直的齿轮座孔,所述带杆主动伞齿轮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主动杆,所述主动杆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带杆从动伞齿轮包括从动伞齿轮和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带杆主动伞齿轮和所述带杆从动伞齿轮分别通过环绕套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上的两个半圆环形铜套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齿轮座孔内,所述主动伞齿轮和所述从动伞齿轮在所述齿轮座内啮合;该结构仅能实现90°的传动,无法涵盖现有技术中所有的螺栓拆卸工作,使用范围较窄。授权公告号CN102941555B公开一种用于狭小操作空间的多功能扳手,它包括手柄、杆臂、连接杆、锥齿轮转向机构和连接头,所述手柄固定安装在杆臂前端,所述杆臂的后端与连接杆前端配装,所述连接杆后端与锥齿轮转向机构的前端配装,所述锥齿轮转向机构后端与连接头配装,所述连接头与待拆装的螺纹连接件匹配,所述锥齿轮转向机构包括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锥齿轮组件、L形安装支架和螺柱组件,所述锥齿轮组件由锥齿轮、齿轮轴、套管和双锁止螺母组成,所述锥齿轮固定在齿轮轴的一端,所述齿轮轴以间隙配合形式穿过套管后与双锁止螺母装配,在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棱柱形空腔,齿轮轴通过所述棱柱形空腔与连接杆或连接头插接;该结构仅能实现90°的传动,无法涵盖现有技术中所有的螺栓拆卸工作,使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扳手,通过将传统万向节与转向机构进行搭配设计,使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半径在90-135°左右,满足输变电站所有螺栓的拆装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扳手,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万向节,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与万向节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设置套筒。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节为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轴与套筒卡接、插接或者螺纹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插接或者螺纹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与第一转轴插接或者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外壁设置防滑纹。进一步的,套筒的端部设置正十二边形盲孔。进一步的,套筒的侧壁设置六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均贯穿设置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延伸方向与套筒的中轴线垂直,所述螺纹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安装顶板,所述螺纹杆位于套筒外的一端设置十字或一字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第一连接杆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万向节,转向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与万向节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设置套筒;本结构在使用时,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操作手柄或电动机提供动力,操作手柄或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插接或者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之间设置万向节,万向节可以使用等速或非等速的结构,实现0-35°的球面转动,然后通过转向机构垂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和水平设置的第二锥齿轮进行90°转换,所以本专利技术适合90-135°内的角度使用,经实际调查,变电站空间最狭窄、最难拆卸的是隔离开关底座上的固定螺栓,需要将套筒弯曲度增大到100度才能进行拆卸。2.本专利技术中的万向节优选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由万向节叉、十字轴、滚针轴承、油封、套简、轴承盖等件组成,工作原理为:转动叉中之一则经过十字轴带动另一个叉转动,同时又可以绕十字轴中心在任意方向摆动,同时相对其他类型的刚性万向节,例如球叉式、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具有体积小的优点,更适合本专利技术使用在电力设备较为狭窄的环境中,有效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3.第三转轴与套筒卡接、插接或者螺纹连接,本结构设计可以根据所需要拆卸的螺栓尺寸进行快速更换,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需指出的可以在第三转轴端部设置弹簧加钢珠的限位接头结构,既可以使套筒头快速脱落,弹簧和钢珠又可以保证套管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脱落。4.在安装螺栓的最后或者在拆卸螺栓的开始都需要对螺栓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为增加本专利技术在施力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操作手柄外壁设置防滑纹,可有效增加手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5.本专利技术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正十二边形盲孔,有效克服由于作业空间的限制而造成套筒与螺栓套接不准的问题发生。6.在套筒的侧壁设置六个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均贯穿设置螺纹杆,螺纹杆的延伸方向与套筒的中轴线垂直,螺纹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安装顶板,螺纹杆位于套筒外的一端设置十字或一字槽,使用时可以通过螺丝刀调节六个顶板伸入套筒内的距离,使顶板与螺栓相接触,从而实现适合不同尺寸的螺栓拆卸使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传统万向节与转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基本满足输变电站不同位置、不同型号的螺栓的拆卸需求,减少作业时间,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连接杆,2-操作手柄,3-第一转轴,4-万向节,5-外壳,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第二转轴,9-第三转轴,10-套筒,11-盲孔,12-电动机,13-插块,14-防滑纹,15-螺纹杆,16-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连接杆1、转向机构和操作手柄2,操作手柄外壁开设X形防滑纹14,第一连接杆1为中空管且其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操作手柄2与第一转轴3的右端插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插块13和插孔进行配合,第一转轴3的左端伸出第一连杆1外并固定安装万向节4,万向节4采用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转向机构包括外壳5以及设置在外壳5内的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6同轴固定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右端伸出外壳5后与万向节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呈90°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9,第三转轴9的下端伸出外壳5后插接套筒10,套筒10的端部设置正六边形的盲孔11。第三转轴与套筒卡接、插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万向节,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与万向节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设置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和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万向节,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与万向节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伸出外壳后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校丹郝曙光李应文苗亚楠曲欣李璐王兴友李皓娄遂山胡润阁吴西博张文明鲁永牛晓峰任建林张晓衡兰洋牛田野韩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