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火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076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端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第一盖体,所述手柄底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固定针,所述固定针上端连接于手柄底部;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结构,所述筒体上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筒体上端与环形凹槽螺纹连接,所述筒体下端的外壁上开设有气孔组,所述气孔组下端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外螺纹;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和筒体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二盖体底部开设有第二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雷火灸灰灼伤皮肤、燃烧利用率高,能够储存雷火灸条,且能够减轻施灸者劳动强度。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the handl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a cavity, the cavity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cover body, the bottom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groove and the annula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rnal thread; a fixed needle, the needl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o handle the bottom barrel; the barrel is under the opening structure,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external thread of the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nular groove of threa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ylinder at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vent holes, the out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air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group a fourth thread; second cover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ver body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fourth internal threads, the second cover body and the barrel body is in threaded connection, the second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Two por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burn the skin, and has high combustion utilization rate, can store thunder fire moxibustion strips, and can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moxibustion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火灸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火灸装置。
技术介绍
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传统的雷火灸疗法,需要依靠施灸者手拿雷火灸条对患者穴位处进行15-30min的热灸,长时间的动作容易使操作者感到疲劳;同时,这种开放式的雷火灸疗法中,雷火灸灰温度高且成粉末状,其坍塌下来会灼伤皮肤,且雷火灸条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四处散发,不仅降低了利用率低,还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雷火灸灰灼伤皮肤、燃烧利用率高,能够储存雷火灸条,且能够减轻施灸者劳动强度的雷火灸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端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第一盖体,所述手柄底部开设有沿手柄周向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固定针,所述固定针上端连接于手柄底部中心处,所述固定针下端设有针尖;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结构,所述筒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第一外螺纹,所述筒体上端与环形凹槽螺纹连接,所述筒体下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气孔组,每组所述气孔组包括三个第一气孔,所述气孔组下端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外螺纹;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四外螺纹相配合的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和筒体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二盖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端和第一盖体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与环形凹槽的顶部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针与手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针上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手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带有第三内螺纹的针孔。进一步的,所述气孔组有三组,三组所述气孔组沿筒体的轴向均匀分布在筒体下端。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气孔组中的三个第一气孔沿筒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为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导流筒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于通孔内,且所述通孔位于气孔组上方,所述导流筒下端位于气孔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的内径大于第二盖体的外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有容纳腔,能够盛放雷火灸条,从而节省了整套雷火灸用具的存储空间;2)本技术可以直接放置于患者皮肤上,使第二盖体与患者皮肤接触,由患者或施灸者手扶手柄即可,减轻了施灸者悬空拿着雷火灸条施灸的工作强度,且由于雷火灸条与患者皮肤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不会灼伤患者皮肤;3)本技术设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经第一气孔排出的热气由于导流筒的导流作用向下运动,从而不会向四周散去,经第二气孔排出的热气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因此燃烧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4)本技术设有过滤网,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灰烬会落入过滤网上方,因此不会灼伤患者皮肤,当聚集的灰烬过多时,可以拧下第二盖体,将灰烬倒出即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柄的仰视图;其中:1.手柄,2.容纳腔,3.第一盖体,4.环形凹槽,5.固定针,6.针尖,7.筒体,8.第一气孔,9.第二盖体,10.过滤网,11.第二气孔,12.针孔,13.导流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上端开设有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2上方设有第一盖体3,所述手柄1底部开设有沿手柄1周向的环形凹槽4,所述环形凹槽4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固定针5,所述固定针5上端连接于手柄1底部中心处,所述固定针5下端设有针尖6;筒体7,所述筒体7为上下开口的结构,所述筒体7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筒体7上端与环形凹槽4螺纹连接,所述筒体7下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气孔组,每组所述气孔组包括三个第一气孔8,所述气孔组下端的筒体7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外螺纹;第二盖体9,所述第二盖体9的内壁上设有与第四外螺纹相配合的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9和筒体7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盖体9内部设有过滤网10,所述第二盖体9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11。所述手柄1上端和第一盖体3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柄1上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盖体3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容纳腔2的底部与环形凹槽4的顶部不接触。所述固定针5与手柄1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针5上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手柄1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带有第三内螺纹的针孔12。所述气孔组有三组,三组所述气孔组沿筒体7的轴向均匀分布在筒体7下端。每组所述气孔组中的三个第一气孔8沿筒体7的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导流筒13,所述导流筒13为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导流筒13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7固定连接于通孔内,且所述通孔位于气孔组上方,所述导流筒13下端位于气孔组下方。所述导流筒13的内径大于第二盖体9的外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中的雷火灸条为1-2cm的短棒状结构,且其直径小于容纳腔2的内径,不用时,雷火灸条可以储存在容纳腔2内,从而节省了整套雷火灸用具的存储空间;使用时,打开第一盖体3,从容纳腔2中取出一个雷火灸条;从手柄1上拧下筒体7,使固定针5暴露,将雷火灸条旋到固定针5上;点燃雷火灸条,并将筒体7重新拧到手柄1上的环形凹槽4内,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筒体7拧入环形凹槽4的深度,从而调整雷火灸条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热灸时,可以直接将雷火灸装置置于患者皮肤上方,由患者或施灸者手扶手柄1,从而减轻施灸者悬空拿着雷火灸条施灸的工作强度,且由于雷火灸条与患者皮肤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不会灼伤患者皮肤;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经第一气孔8和第二气孔11排出,经第一气孔8排出的热气由于导流筒13的导流作用向下运动,从而不会向四周散去,经第二气孔11排出的热气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因此燃烧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灰烬会落入过滤网10上方,因此不会灼伤患者皮肤,当聚集的灰烬过多时,可以拧下第二盖体9,将灰烬倒出即可。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火灸装置。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雷火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端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第一盖体,所述手柄底部开设有沿手柄周向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固定针,所述固定针上端连接于手柄底部中心处,所述固定针下端设有针尖;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结构,所述筒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第一外螺纹,所述筒体上端与环形凹槽螺纹连接,所述筒体下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气孔组,每组所述气孔组包括三个第一气孔,所述气孔组下端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外螺纹;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四外螺纹相配合的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和筒体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二盖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端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第一盖体,所述手柄底部开设有沿手柄周向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固定针,所述固定针上端连接于手柄底部中心处,所述固定针下端设有针尖;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结构,所述筒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第一外螺纹,所述筒体上端与环形凹槽螺纹连接,所述筒体下端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气孔组,每组所述气孔组包括三个第一气孔,所述气孔组下端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第四外螺纹;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四外螺纹相配合的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盖体和筒体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二盖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端和第一盖体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纳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