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卓盛专利>正文

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6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包括前部框架、尾部框架和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铰接于所述前部框架与尾部框架之间形成可折叠床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前脚架,所述尾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后脚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中脚架,在床架打开时前脚架、中脚架及后脚架作为床架的支撑脚;床架折叠时,中脚架支撑在床架的中部,前后两脚架分别绕连接点转动,前脚架与后脚架分别向中脚架方向移动,采用脚座结构能够稳定支撑床体,使折叠更容易、更省力,折叠起来的床体更稳定,且折叠起来后脚架的脚轮方便移动折叠床,便于搬运,使用更灵活,结构稳定可靠。

An easy to store folding bed

An easy to incorpor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able bed includes a front frame, rear frame and middle frame, the middle frame hinged between the front frame and rear frame form a folding bedstead,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tripod, tail frame connected with a back at the bottom of the tripod, activitie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frame in the tripod, bed open front and rear horse and horse in the foot as a support bed; folding bedstead, bed leg in the middle, and two foot respectively rotate around the connecting poi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ipod tripod respectively to the horse in the direction and by foot base structure can stably support the folding bed body, more easily and more easily, the bed body is folded more stable and folded after folding tripod casters for easy movement The bed is easy to handle, more flexible to use, stable and reliable i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
本技术涉及折叠床,尤其是一种方便折叠收纳的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具有折叠收纳、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起来,节省空间,适合家居、办公室等场所使用。现有的折叠床通常采用可折叠的床架结构,使用时,将床架展开即可使用,床架折叠后虽然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但结构稳定性较差,折叠后容易倾倒且移动搬运不方便,使用不够灵活,影响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折叠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改良、易收纳的折叠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包括前部框架、尾部框架和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铰接于所述前部框架与尾部框架之间形成可折叠床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前脚架,所述尾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后脚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中脚架,所述前脚架包括前左脚座、前右脚座以及连接前左脚座和前右脚座的前脚支架,所述后脚架包括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以及连接后左脚座和后右脚座的后脚支架,所述中脚架包括中左脚座、中右脚座以及连接中左脚座和中右脚座的中脚支架,所述前左脚座、前右脚座、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中左脚座及中右脚座的底端均设有脚轮。优选的,所述中部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与前部框架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与尾部框架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通过第一支脚与前部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框架通过第二支脚与尾部框架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采用T型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与前部框架分别铰接在第一支脚的上端,所述第二框架与尾部框架分别铰接在第二支脚的上端,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的底端均设有脚轮。优选的,所述前脚架与第一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后脚架与第二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进一步的,所述中左脚座与中右脚座均包括下端的H型脚架和上端的连接座,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铰接于连接座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前部框架、尾部框架、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下方均设有用于提供弹力辅助折叠的弹簧。优选的,所述前部框架上还设有可升降调节倾斜角度的头部调节支架。优选的,所述前左脚座、前右脚座、后左脚座和后右脚座为方形座结构,所述前部框架的两侧对应铰接在前左脚座和前右脚座上,所述尾部框架的两侧对应铰接在后左脚座和后右脚座上。优选的,所述前左脚座、前右脚座、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中左脚座及中右脚座均设有至少两个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折叠床将前部框架、尾部框架与中部框架连接形成可折叠床架,前脚架、中脚架和后脚架均与可折叠床架活动连接,并带有脚轮,在床架打开时前脚架、中脚架及后脚架作为床架的支撑脚;床架折叠时,中脚架支撑在床架的中部,前后两脚架分别绕连接点转动,前脚架与后脚架分别向中脚架方向移动,采用脚座结构能够稳定支撑床体,使折叠更容易、更省力,折叠起来的床体更稳定,且折叠起来后脚架的脚轮方便移动折叠床,便于搬运,使用更灵活,结构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折叠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折叠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折叠床的头部调节支架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包括前部框架1、尾部框架2和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铰接于所述前部框架1与尾部框架2之间形成可折叠床架,所述前部框架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前脚架,所述尾部框架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后脚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中脚架,所述前脚架包括前左脚座11、前右脚座12以及连接前左脚座11和前右脚座12的前脚支架13,所述后脚架包括后左脚座21、后右脚座22以及连接后左脚座21和后右脚座22的后脚支架23,所述中脚架包括中左脚座31、中右脚座32以及连接中左脚座31和中右脚座32的中脚支架33,所述前左脚座11、前右脚座12、后左脚座21、后右脚座22、中左脚座31及中右脚座32的底端均设有脚轮5。参见图1和2,需要使用时,将床架展开,在床架打开时前脚架、中脚架及后脚架作为床架的支撑脚,能够稳定支撑床架。在不使用折叠床是,床架折叠起来,中脚架支撑在床架的中部,前后两脚架分别绕连接点转动,前脚架与后脚架分别向中脚架方向移动,采用脚座结构能够稳定支撑床体,使折叠更容易、更省力,折叠起来的床体更稳定,且折叠起来后脚架的脚轮5方便移动折叠床,便于搬运,使用更灵活,结构稳定可靠。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框架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所述第一框架3的一端与前部框架1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所述第二框架4的一端与尾部框架2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其中,所述第一框架3通过第一支脚与前部框架1连接,所述第二框架4通过第二支脚与尾部框架2连接,即实施例中的折叠床由四个框架构成,其中,前部框架1、尾部框架2、第一框架3及第二框架4均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的内侧设有近似X型的支杆,结构更稳定牢固。为了使连接结构更稳定,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采用T型结构,具体的,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的上端均设有凸耳,凸耳与支脚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框架3与前部框架1分别铰接在第一支脚的凸耳上,所述第二框架4与尾部框架2分别铰接在第二支脚的凸耳上,当床架展开时,第一支脚的顶部刚好顶住第一框架3与前部框架1,第二支脚的顶部刚好顶住第二框架4与尾部框架2,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的底端均设有脚轮5。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架与第一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17,所述后脚架与第二支脚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24,通过连杆的联动使折叠更省力、方便。实施例中,所述中左脚座31与中右脚座32均包括下端的H型脚架和上端的连接座,所述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分别铰接于连接座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前部框架1、尾部框架2、第一框架3及第二框架4的下方均设有用于提供弹力辅助折叠的弹簧6。具体的,所述第一支脚包括第一左支脚41、第一右支脚42以及连接于第一左支脚41与第一右支脚42之间的第一连接臂43,所述第二支脚包括第二左支脚51、第二右支脚52以及连接于第二左支脚51与第二右支脚52之间的第二连接臂53,所述前部框架1与第一连接臂43之间、所述第一框架3与第一连接臂43之间、所述第二框架4与第二连接臂53之间以及所述尾部框架2与第二连接臂53之间均设有弹簧6,折叠床架时,弹簧6提供辅助力,使床架能够更快捷地折叠起来,操作更省力、更方便,同时,在展开床架时,弹簧6还提供牵引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床架因快速展开落地而造成损坏。参见图3,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框架1上还设有可升降调节倾斜角度的头部调节支架14,该头部调节支架14通过升降推杆15实现升降调节倾斜角度,具有六档高度定位功能,操作方便快捷,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节靠头的高度,有效提高舒适性。进一步的,所述前左脚座11、前右脚座12、后左脚座21和后右脚座22为方形座结构,所述前部框架1的两侧对应铰接在前左脚座11和前右脚座12上,所述尾部框架2的两侧对应铰接在后左脚座21和后右脚座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包括前部框架、尾部框架和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铰接于所述前部框架与尾部框架之间形成可折叠床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前脚架,所述尾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后脚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中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架包括前左脚座、前右脚座以及连接前左脚座和前右脚座的前脚支架,所述后脚架包括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以及连接后左脚座和后右脚座的后脚支架,所述中脚架包括中左脚座、中右脚座以及连接中左脚座和中右脚座的中脚支架,所述前左脚座、前右脚座、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中左脚座及中右脚座的底端均设有脚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收纳的折叠床,包括前部框架、尾部框架和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铰接于所述前部框架与尾部框架之间形成可折叠床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前脚架,所述尾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后脚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中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架包括前左脚座、前右脚座以及连接前左脚座和前右脚座的前脚支架,所述后脚架包括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以及连接后左脚座和后右脚座的后脚支架,所述中脚架包括中左脚座、中右脚座以及连接中左脚座和中右脚座的中脚支架,所述前左脚座、前右脚座、后左脚座、后右脚座、中左脚座及中右脚座的底端均设有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收纳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与前部框架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与尾部框架活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中脚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收纳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通过第一支脚与前部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框架通过第二支脚与尾部框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收纳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采用T型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与前部框架分别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卓盛
申请(专利权)人:谭卓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