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43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中风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红参30~100g、黄芪150~260g、丹参80~160g、当归75~160g、三七30~100g、川芎50~100g、土鳖虫30~90g、熟地黄30~360g、穿山甲30~100g、玄参150~260g、水蛭30~90g、五味子30~70g、大黄30~320g、茯苓90~160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中风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中风是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和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五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参30~100g、黄芪150~260g、丹参80~160g、当归75~160g、三七30~100g、川芎50~100g、土鳖虫30~90g、熟地黄30~360g、穿山甲30~100g、玄参150~260g、水蛭30~90g、五味子30~70g、大黄30~320g、茯苓90~160g,淀粉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参30~100g、黄芪150~260g、丹参80~160g、当归75~160g、三七30~100g、川芎50~100g、土鳖虫30~90g、熟地黄30~360g、穿山甲30~100g、玄参150~260g、水蛭30~90g、五味子30~70g、大黄30~320g、茯苓90~160g,淀粉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治疗中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参35~90g、黄芪180~230g、丹参90~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