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398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属于中药罐领域。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包括带有倒药嘴的罐身,所述倒药嘴上铰接有密封盖,所述罐身的上端盖有第二罐盖,所述第二罐盖的上端盖有第一罐盖,所述第二罐盖内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塞有塞子,所述罐身的内设有熬药机构,所述熬药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且第三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一加热筒由罐身内中心向外依次排列。它可以实现只使用一个中药罐,根据中药种类不同分开使用不同火候熬制,熬药时间可以分别控制,而且自动搅拌,安全取样查看,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
技术介绍
中药起源于中国。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需要煎熬之后才能服用,不要小看煎熬中药,其中大有学问。若熬法不当,不但会降低药效,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熬出高质量的药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火候。现有的中药罐结构和瓦罐差不多,在熬中药时都是将各味中药混在一起熬,不能分开熬,熬药的时间都一样,但是实际上随着中药种类的不同,所需的熬药时间和火候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含粘液较多的车前子,葶苈子等中药,容易糊锅底,需要小火熬制,旋覆花等脱落的绒毛药是混入锅中容易引起咳嗽,海金砂、蒲黄等花粉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容易漂浮,所以这几类中药都比较适合用小纱布包着煮,不能都混在一起熬,此时需要进行先后熬制或者使用多个中药罐熬制,十分不方便,随着液化气的普及,现在熬药一般使用液化气的火,先大火烧开,在用小火熬制,但是液化气的小火集中在中药罐底部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温度比四周高,容易熬糊,熬的过程中需要定时进行搅拌和查看,搅拌与查看时都需要打开罐盖,热气容易烫伤手,操作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它可以实现只使用一个中药罐,根据中药种类不同分开使用不同火候熬制,熬药时间可以分别控制,而且自动搅拌,安全取样查看,操作方便。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包括带有倒药嘴的罐身,所述倒药嘴上铰接有密封盖,所述罐身的上端盖有第二罐盖,所述第二罐盖的上端盖有第一罐盖,所述第二罐盖内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塞有塞子,所述罐身的内设有熬药机构,所述熬药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且第三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一加热筒由罐身内中心向外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之间均连接有隔热板,所述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的下端均连接有隔热杆,所述隔热杆的下端与罐身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杆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槽,且插槽与外界连通,所述插槽内插设有导热杆,所述塞子通过多个连接结构分别与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搅拌管、取样伸缩管和连接板,所述塞子上连接有取样伸缩管,所述连接管位于塞子的下端,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贯穿塞子并与取样伸缩管连通,所述塞子的下端连接连接板,所述搅拌管的上端贯穿连接板并与连接管连通,多个所述搅拌管的下端分别插设在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内,根据熬药使用液化气火焰调到小火的特点,中药罐底部中心位置的温度高,四周的低,通过中药的种类将需要大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三加热筒中,将需要中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二加热筒中,将需要小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一加热筒中,当需要停止其中几味中药的熬制时,端起中药罐,抽出对应的导热杆再放回中药罐,就能在不影响其他中药熬制的前提下停止对这几味中药的熬制,十分方便,在熬制过程中可随时打开第一罐盖在取样伸缩管上抽取样液查看,减少热气出口,用户取样查看时不易被烫伤,热气积累多时顶动塞子,抖动的塞子带动连接机构运动,搅拌管自动搅拌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内中药,操作方便。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有5个,所述熬药机构包括2个第一加热筒、2个第二加热筒和1个第三加热筒,且从左到右排列依次为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第三加热筒、第二加热筒、第一加热筒,5个连接机构中的5个搅拌管分别插在2个第一加热筒、2个第二加热筒和1个第三加热筒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中药分别放在不同加热筒中,使用不同火候熬制。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的长度值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下端连接的隔热杆长度值依次减小,隔热杆内的导热杆长度值也依次减小,导热距离依次减小,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受热依次增大,方便对不同中药进行不同火候的熬制。优选地,所述塞子为中空结构,减轻塞子重量,使塞子能被热气顶起。优选地,所述导热杆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表面铺设有隔热层,挂钩方便用户使用工具抽出导热杆,避免操作不便引起烫伤。优选地,所述插槽的槽口处铺设有防磨层,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刻有防滑纹,防磨层防止插槽的槽口被磨损,影响导热杆的插入或者使导热杆易松动掉落,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使导热杆不易松动掉落。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根据熬药使用液化气火焰调到小火的特点,中药罐底部中心位置的温度高,四周的低,通过中药的种类将需要大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三加热筒中,将需要中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二加热筒中,将需要小火熬制的中药放在第一加热筒中,当需要停止其中几味中药的熬制时,端起中药罐,抽出对应的导热杆再放回中药罐,就能在不影响其他中药熬制的前提下停止对这几味中药的熬制,十分方便,在熬制过程中可随时打开第一罐盖在取样伸缩管上抽取样液查看,减少热气出口,用户取样查看时不易被烫伤,热气积累多时顶动塞子,抖动的塞子带动连接机构运动,搅拌管自动搅拌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内中药,操作方便;(2)连接机构有5个,所述熬药机构包括2个第一加热筒、2个第二加热筒和1个第三加热筒,且从左到右排列依次为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第三加热筒、第二加热筒、第一加热筒,5个连接机构中的5个搅拌管分别插在2个第一加热筒、2个第二加热筒和1个第三加热筒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中药分别放在不同加热筒中,使用不同火候熬制;(3)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的长度值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下端连接的隔热杆长度值依次减小,隔热杆内的导热杆15长度值也依次减小,导热距离依次减小,第一加热筒、第二加热筒和第三加热筒受热依次增大,方便对不同中药进行不同火候的熬制;(4)塞子为中空结构,减轻塞子4重量,使塞子4能被热气顶起;(5)导热杆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表面铺设有隔热层,挂钩方便用户使用工具抽出导热杆,避免操作不便引起烫伤;(6)插槽的槽口处铺设有防磨层,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刻有防滑纹,防磨层防止插槽的槽口被磨损,影响导热杆的插入或者使导热杆易松动掉落,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使导热杆不易松动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打开第二罐盖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热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罐盖、2第二罐盖、3罐身、4塞子、5连接管、6搅拌管、7取样伸缩管、8限位板、9连接板、10第一加热筒、11第二加热筒、12第三加热筒、13挂钩、14隔热杆、15导热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倒药嘴的罐身(3),所述倒药嘴上铰接有密封盖,所述罐身(3)的上端盖有第二罐盖(2),所述第二罐盖(2)的上端盖有第一罐盖(1),所述第二罐盖(2)内固定连接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塞有塞子(4),所述罐身(3)的内设有熬药机构,所述熬药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且第三加热筒(12)、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一加热筒(10)由罐身(3)内中心向外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之间均连接有隔热板,所述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的下端均连接有隔热杆(14),所述隔热杆(14)的下端与罐身(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杆(14)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槽,且插槽与外界连通,所述插槽内插设有导热杆(15),所述塞子(4)通过多个连接结构分别与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5)、搅拌管(6)、取样伸缩管(7)和连接板(9),所述塞子(4)上连接有取样伸缩管(7),所述连接管(5)位于塞子(4)的下端,所述连接管(5)的上端贯穿塞子(4)并与取样伸缩管(7)连通,所述塞子(4)的下端连接连接板(9),所述搅拌管(6)的上端贯穿连接板(9)并与连接管(5)连通,多个所述搅拌管(6)的下端分别插设在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掌握火候的中药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倒药嘴的罐身(3),所述倒药嘴上铰接有密封盖,所述罐身(3)的上端盖有第二罐盖(2),所述第二罐盖(2)的上端盖有第一罐盖(1),所述第二罐盖(2)内固定连接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塞有塞子(4),所述罐身(3)的内设有熬药机构,所述熬药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且第三加热筒(12)、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一加热筒(10)由罐身(3)内中心向外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之间均连接有隔热板,所述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的下端均连接有隔热杆(14),所述隔热杆(14)的下端与罐身(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杆(14)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槽,且插槽与外界连通,所述插槽内插设有导热杆(15),所述塞子(4)通过多个连接结构分别与第一加热筒(10)、第二加热筒(11)和第三加热筒(12)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5)、搅拌管(6)、取样伸缩管(7)和连接板(9),所述塞子(4)上连接有取样伸缩管(7),所述连接管(5)位于塞子(4)的下端,所述连接管(5)的上端贯穿塞子(4)并与取样伸缩管(7)连通,所述塞子(4)的下端连接连接板(9),所述搅拌管(6)的上端贯穿连接板(9)并与连接管(5)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合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