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属于医疗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与高频手术器连接使用的电极一般都是不可弯曲的,且受材料和工艺限制,大多为直型或固定角度式结构,对于腔内形态不规则或位于操作盲区的腔内病灶,常规的电极很难准确迅速地对手术部位进行电切或电凝,往往需要多次穿刺创建不同角度的通道,反复操作,病人创口损伤大,手术效果欠佳,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偏高。受此限制,此类器械多用于开放式手术。现有用于镜下或腔内手术的双极弯曲电极,电极弯曲牵引机构和电极输入导线占用四个腔道,电极和轴杆尺寸较大,其弯曲设计结构多为金属管激光切削槽口实现弯曲功能,其加工成本过高,工艺难度大,且弯曲角度有限,临床使用范围狭窄。随着手术方式的拓展,部分双极电极需要在生理盐水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以实现预期功能,现有电极大多无注水通道,且电极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容易烫伤周边组织,病人和使用者的风险较高,因此手术过程中需单独建立注水通道,医生操作不方便,且对病人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手柄(1);管体;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包括相互隔离开的两个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管体上,所述电极组件的头部固接于管体的头部;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操作手柄(1)上,并且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个电极组件相连,以便通过动作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使其中一个电极组件在管体内向管体的尾部移动和使另外一个电极组件在管体内向管体的头部移动,从而使管体的头部和电极组件的头部发生摆动;用于与高频手术器相连以便实现电凝能量或电切能量输入的电极插接部件,所述电极插接部件与两个电极部件的尾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手柄(1);管体;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包括相互隔离开的两个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管体上,所述电极组件的头部固接于管体的头部;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操作手柄(1)上,并且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个电极组件相连,以便通过动作所述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使其中一个电极组件在管体内向管体的尾部移动和使另外一个电极组件在管体内向管体的头部移动,从而使管体的头部和电极组件的头部发生摆动;用于与高频手术器相连以便实现电凝能量或电切能量输入的电极插接部件,所述电极插接部件与两个电极部件的尾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头(13)和导电牵引丝(14),所述电极头(13)固接于所述管体的头部,所述导电牵引丝(14)可移动地穿设在管体上,所述导电牵引丝(14)的头部与相应的电极头(13)相连,所述导电牵引丝(14)的尾部分别固接在管体头部弯曲驱动组件上,然后分别与电极插接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多腔管(15),所述多腔管(15)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隔离开的轴向腔道(17),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相应的轴向腔道(1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套管(16)和注液组件(3),所述外套管(16)安装在所述管体上,并且所述外套管(16)与所述管体之间形成有注液通道(18),所述外套管(16)的头端与所述管体的头部发生摆动的部位的尾端之间具有距离,从而使外套管(16)的头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修强,夏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延陵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