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35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是基于波前编码技术的便携式医疗眼底成像方法以及镜头;成像光路依次为接目物镜、准直镜、波前编码元件、手机镜头;接目物镜和准直镜可将人眼出瞳成像到手机镜头的入瞳,使得人眼出瞳与手机镜头的入瞳匹配;波前编码元件可以校正由于人眼屈光不正导致成像不清晰,利用手机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拍摄高分辨率清晰视网膜图像,通过对拍摄的电子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即可获得视网膜的像;使用者可以对自身眼睛情况进行无创伤检测,并能随时发现病况及时就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人眼眼部的眼底视神经是大脑向外延伸的部分,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视网膜作为全身唯一可在活体、无创条件下观察血管及其分布状态的组织,成为了目前诊断眼病以及相关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重要窗口。通常,借助眼底图像可进行眼底疾病或某些全身疾病提供早期诊断或预后判断,因此,高质量的眼底图像获取技术,对眼科疾病或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眼底的图像可通过眼底相机等仪器进行采集,传统的眼底相机不便于携带且通常景深较浅、此外,眼部的屈光信息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眼部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屈光不正的类型和屈光不正程度不同,眼球的变形程度不尽相同,眼底形状也相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基于传统的眼底相机采集眼底的图像应用中,没有考虑不同眼部屈光信息的个体差异,无法实现适应不同眼部屈光信息的眼底图像的针对性采集,进而影响了眼底成像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传统眼底相机不便携带以及传统眼底相机针对不同屈光度眼底成像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具体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包括镜头组、镜筒、用于将所述镜筒装配在手机摄像头上的装配连接件,其中所述镜头组装配于所述镜筒中,以物方为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在光轴上从左到右依次包括接目物镜、准直镜和波前编码元件,其中所述接目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所述准直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包括镜头组、镜筒、用于将所述镜筒装配在手机摄像头上的装配连接件,其中所述镜头组装配于所述镜筒中,以物方为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在光轴上从左到右依次包括接目物镜、准直镜和波前编码元件,其中所述接目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所述准直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前编码元件可沿所述光轴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前编码元件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孔径附近或者入瞳附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目物镜与所述准直镜面形结构关于所述接目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目物镜由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二双胶合透镜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由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由第二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胶合而成,第一正透镜和第二正透镜对向放置;所述的准直镜由第三双胶合透镜和第四双胶合透镜组成,其中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由第三正透镜和第三负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由第四正透镜和第四负透镜胶合而成,第三正透镜和第四正透镜对向放置。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李强赵效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