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304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剥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竹笋的传送带;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与传送带的夹角为35°‑45°,当第一气缸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时,切刀与传送带的间距为4mm‑5mm。剥皮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且第二气缸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三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端面上设有拉板,所述拉板的自由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通过实施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
技术介绍
竹笋是传统的森林蔬菜之一,竹笋及其制品是竹林资源开发中第二大类产品,在竹笋加工过程中,竹笋剥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在传统的竹笋加工工艺中,竹笋剥壳是对新鲜的竹笋进行剥壳仅留下内部的笋体,各层笋壳的厚度之和通常是4mm-5mm。而目前新的竹笋加工工艺为先蒸煮或调理后剥壳,目的是在笋肉中保留笋壳的清香味道以及色泽等,以及其它工艺因素。但是由于竹笋在蒸煮后变软,机械化作业极易使竹笋被破坏,尤其是笋尖在机械化作业中易被破坏,目前尚无自动化机械应用于蒸煮后竹笋的剥壳,其剥壳作业都要由人工作业方式进行。而人工剥壳作业生产率低,由于蒸煮后的鲜笋保鲜时间很短,不能放置时间过长,因此大大制约了竹笋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人工作业生产成本高,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由于剥壳工序都用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易造成污染,影响产品质量,所以研究高效率的竹笋剥壳机械,提高加工的机械化程度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剥壳装置,该剥壳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剥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竹笋的传送带;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与传送带的夹角为35°-45°;所述剥皮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且第二气缸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三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并铰接有两个拉板,所述拉板的自由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支杆位于两个拉板之间,两个拉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在支杆上,其中一拉板上竖直连接有往复气缸,该往复气缸的缸体与第三气缸的缸体连接;步骤2:将竹笋横向放置在传送带上;步骤3:当待切割的竹笋传送到切刀下方时,启动第一气缸推动切刀向下切开笋壳形成切口,切刀运动到离传送带4mm-5mm时停止切割并对笋壳进行固定;步骤4:启动第三气缸拉动第二气缸绕第二气缸的铰接点向上转动;步骤5: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拉板向笋壳切口方向运动,当拉板自由端位于切口上方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气缸使拉板自由端插入到切口中;步骤6:第二气缸回缩并拉动拉板向传送带输出端方向运动,第二气缸的运动速度大于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步骤7:启动往复气缸,驱动两个拉板往复交替的做上下运动,并在第二气缸的拉动下使笋体快速脱离笋壳,当笋体与笋壳完全分离后,第一气缸拉动切刀复位。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剥壳的目的,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在步骤3中,在对笋壳切割时,切刀运动到离传送带4mm-5mm时停止切割,一方面保证切刀不会将笋壳完全切断,另一方面当切刀切开笋壳一条切口后还会对笋壳起到固定作用,以便于后续拉板拉动笋体使其快速脱离笋壳;3、在步骤1中,将切刀与传送带的夹角设置为35°-45°,既能保证不会将包裹在笋壳内部的笋尖切掉,也能保证能切到每层笋壳。4、在步骤7中,切刀直到笋体与笋壳完全分离后,才离开笋壳,其目的是利用切刀对笋壳起到固定作用,有利于拉板拉动笋体并与笋壳的分离。优选方案1: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拉板的工作面设有数个滚轮,通过上述设置,当拉板拉动竹笋运动时,拉板上的滚轮促使竹笋产生自转运动,加快竹笋与笋壳的分离。优选方案2: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所述拉板为两个,且拉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气缸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位于两个拉板之间,两个拉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在支杆上,其中一拉板上竖直连接有往复气缸,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往复气缸驱动其中一拉板上下运动,由于两拉板通过连接板铰接在支杆上形成杠杆原理,因此两个拉板往复交替的上下运动,并在第二气缸的拉动下使竹笋滚动起来。优选方案3:作为优选方案2的改进,所述拉板的工作面上设有数个凸起,以减小拉板在上下运动时与竹笋发生打滑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剥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气缸1、切刀2、传送带3、第二气缸4、第三气缸5、拉板6、支杆7、连接板8、往复气缸9、笋壳10、竹笋11、滑轨12。步骤1:准备一剥壳装置,该剥壳装置如附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剥皮机构,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竹笋11的传送带3;切割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送带3上方的第一气缸1,第一气缸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切刀2,切刀2与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的夹角为40°,这个夹角既能保证切割到每层的笋壳10,也能保证不会将笋尖切掉。由于竹笋11由多层笋壳10包裹起来的,各层笋壳10的厚度之和通常是4mm,因此当第一气缸1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时,将切刀2与传送带3的间距设置为4mm。剥皮机构包括第二气缸4和第三气缸5,第二气缸4位于传送带3输出端,且第二气缸4铰接在机架上,机架上水平开设有一条滑轨12,第三气缸5滑动连接在该滑轨12内,第三气缸5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并铰接在第二气缸4的输出轴上,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且铰接有两个拉板,支杆位于两个拉板之间,拉板6的自由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拉板6的工作面上开设有数个弧形凸起,以减小拉板6在上下运动时与竹笋11发生打滑的风险。拉板6的左端铰接在第二气缸4的输出轴端面上,第二气缸4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有支杆7,支杆7位于两个拉板6之间,两个拉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中部铰接在支杆7上,其中一拉板6上竖直连接在往复气缸9的输出轴上,该往复气缸9固定在第三气缸5上。步骤2:将竹笋横向放置在传送带上;步骤3:当待切割的竹笋传送到切刀下方时,启动第一气缸推动切刀向下切开笋壳形成切口,切刀运动到离传送带4mm时停止切割并压紧笋壳;步骤4:启动第三气缸拉动第二气缸绕铰接点向上转动;步骤5: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拉板向笋壳切口方向运动,当拉板自由端位于切口上方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气缸使拉板自由端插入到切口中;步骤6:第二气缸回缩拉动拉板向传送带输出端方向运动,第二气缸的运动速度大于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步骤7:启动往复气缸9,往复气缸9驱动其中一拉板6上下运动,由于两拉板6通过连接板8铰接在支杆7上形成杠杆结构,因此两个拉板6在往复气缸9的驱动下往复交替的上下运动,由于拉板6下压时其弧面与竹笋11接触,使得竹笋11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并在第二气缸4的拉动下,使得竹笋11左端移动一段、紧接着右端移动一段形成连续的滚动,由于笋壳由切刀固定,因此笋体快速向左滚动最终与笋壳完全分离,最后第一气缸拉动切刀复位。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

【技术保护点】
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剥壳装置,该剥壳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剥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竹笋的传送带;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与传送带的夹角为35°‑45°;所述剥皮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且第二气缸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三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并铰接有两个拉板,所述拉板的自由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支杆位于两个拉板之间,两个拉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在支杆上,其中一拉板上竖直连接有往复气缸,该往复气缸的缸体与第三气缸的缸体连接;步骤2:将竹笋横向放置在传送带上;步骤3:当待切割的竹笋传送到切刀下方时,启动第一气缸推动切刀向下切开笋壳形成切口,切刀运动到离传送带4mm‑5mm时停止切割并对笋壳进行固定;步骤4:启动第三气缸拉动第二气缸绕第二气缸的铰接点向上转动;步骤5: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拉板向笋壳切口方向运动,当拉板自由端位于切口上方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气缸使拉板自由端插入到切口中;步骤6:第二气缸回缩并拉动拉板向传送带输出端方向运动,第二气缸的运动速度大于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步骤7: 启动往复气缸,驱动两个拉板往复交替的做上下运动,并在第二气缸的拉动下使笋体快速脱离笋壳,当笋体与笋壳完全分离后,第一气缸拉动切刀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竹笋的笋壳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剥壳装置,该剥壳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和剥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竹笋的传送带;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传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与传送带的夹角为35°-45°;所述剥皮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且第二气缸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三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并铰接有两个拉板,所述拉板的自由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支杆位于两个拉板之间,两个拉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在支杆上,其中一拉板上竖直连接有往复气缸,该往复气缸的缸体与第三气缸的缸体连接;步骤2:将竹笋横向放置在传送带上;步骤3:当待切割的竹笋传送到切刀下方时,启动第一气缸推动切刀向下切开笋壳形成切口,切刀运动到离传送带4mm-5mm时停止切割并对笋壳进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令狐世平陈金星陈燕贵罗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