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265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为了解决已有饵料不含有益菌群,导致依靠大量海泥造成海底资源与环境破坏严重,废水排放量大,污染近海滩涂生态环境,劳动强度大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刺参育苗饵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芽胞杆菌2~3%,EM菌2~3%。该刺参育苗饵料加入了芽胞杆菌、EM菌,提高饵料发酵效果,促进参苗消化吸收,因此减少了海泥用量,减轻因大量采集海泥对海底资源与环境的破坏;饵料利用率提高,减少投饵量,不会造成“底臭”,因此减少换水量,降低生产废水排放,减轻废水排放所致的海域滩涂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人工育苗过程中稚幼参培育阶段的生态环保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刺参育苗是刺参产业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因生产方式不规范所致的病害频发、苗种质量下降、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困扰着刺参苗种生产,其中投饵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亟需研发一种适合刺参苗种营养需求的生态、环保型饵料。自然海区的刺参通过摄取海泥吸收其中的营养成份,并靠海泥中的有益菌群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故人工育苗稚幼参培育阶段要投喂大量海泥。若减少海泥用量,则会引起参苗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问题。目前稚幼参阶段的饵料主要是人工饵料(海藻粉和配合饵料)搭配海泥,人工饵料与海泥的比例从投附着基之初的1:2左右,逐渐升至约1:7,部分单位用小量干酵母或微生态制剂发酵饵料,饵料系数为2~2.5。目前的投饵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海泥用量大,采集海泥时对海底资源与环境破坏严重。2、育苗生产用水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近海滩涂生态环境。3、易造成育苗池水质恶化。4、饵料利用率低,投饵量大。5、残饵易变质,造成“底臭”。6、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饵料不含有益菌群或有益菌含量少,导致使用大量海泥造成海底资源与环境破坏严重,废水排放量大,污染近海滩涂生态环境,劳动强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益菌群,能够进行发酵的刺参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刺参育苗饵料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芽胞杆菌2~3%,EM菌2~3%。进一步的,上述刺参育苗饵料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石莼0~5%,羊栖菜0~5%,上述原料中鼠尾藻、马尾藻、海带、石莼、羊栖菜为200~300目的颗粒;鼠尾藻或马尾藻是指单独的鼠尾藻、马尾藻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物;藻粉与配合饵料是主要营养成份,干酵母与食母生既是营养成份,又可促进饵料发酵,帮助消化,防止残饵引起的“底臭”。芽胞杆菌、EM菌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优化池水生态环境;改善参苗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饵料利用率;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参苗免疫力,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与酵母一同起发酵饵料作用,防止残饵变质。所述配合饵料为市场上销售的普通配合饵料。一种刺参育苗饵料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人工饵料配制:人工饵料百分比: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石莼0~5%,羊栖菜0~5%,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混合搅拌均匀。二、饵料发酵:将第一步制作的人工饵料,加入2~3%的芽胞杆菌、2~3%的EM菌,加入重量为饵料重量2~3倍的过滤海水搅匀,在温度为20~30℃的培育车间内发酵20~30小时,发酵完后用60~80目网袋过滤,得到饵料。一种刺参育苗饵料的使用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海泥与饵料的混合处理:将制备好的饵料与处理过的海泥按1:0.5~1:1的比例混合搅匀;所述处理过的海泥是用高温煮或者药物处理的海泥,具体是指:对于投附着基初期用于小规格稚参饵料的海泥,用高温煮;用于后期稚参饵料的海泥,用杀菌药、杀虫药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处理完后用60~80目网袋过滤;二、稀释:将第一步得到的混合料加10倍以上的海水稀释至混合均匀悬浊液;所述混合均匀悬浊液是指混合料没有充分溶解,其中含有固体物质,固体物质在其中混合均匀,方便均匀泼洒;三、投喂:将第二步得到的混合料半小时内泼洒到培育池内,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饵料变质。投饵过程中培育池内先充气5~10分钟,以保证饵料在池中分布均匀,然后停气20~30分钟后再正常充气,以使饵料沉附到附着基、池底、池壁,便于参苗摄取。本专利技术的刺参育苗饵料加入了芽胞杆菌、EM菌,提高饵料发酵效果,促进参苗消化吸收,因此减少了海泥用量,减轻因大量采集海泥对海底资源与环境的破坏;饵料利用率提高,投饵量减少,不会造成“底臭”,因此减少换水量,降低生产废水排放,减轻废水排放所致的海域滩涂环境污染。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海泥用量,饵料与海泥比例由1:2~1:7,降至1:0.5~1:1,减轻因大量采集海泥对海底资源与环境的破坏。2、减少育苗生产用水量,由1天换水1次,每次约1个全量,减至2~3天换水1次,每次1/5~1/3个全量,由5~7天倒池一次降至10~60天倒池一次,即投附着基后第50~60天首次倒池,之后每隔7~10天倒池一次,生产用水及废水排放量减少60%以上。3、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投饵量,饵料系数由2~2.5降至1~1.5。4、改善池水生态环境。5、提高参苗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6、减少药物使用,稚幼参培育过程基本不施药,提高参苗质量。7、防止残饵变质,杜绝“底臭”现象发生。8、降低生产费用,育苗生产成本降低1/3以上。9、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饵料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鼠尾藻20%,海带26%,螺旋藻0.5%,配合饵料48%,食用干酵母1%,食母生0.5%,芽胞杆菌2%,EM菌2%。所述配合饵料为市场上销售的普通配合饵料。一种刺参育苗饵料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人工饵料配制:以配置100kg本饵料为例,选取20kg鼠尾藻,26kg海带,上述原料需分别粉碎成200目的颗粒,然后与0.5kg螺旋藻,48kg配合饵料,1kg食用干酵母,0.5kg食母生,混合搅拌均匀;二、饵料发酵:将第一步制作的人工饵料,加入2000ml(相当于2kg)芽胞杆菌、2000ml(相当于2kg)EM菌,加200kg过滤海水搅匀,在温度为30℃的培育车间室温内发酵20小时,发酵完后用60目网袋过滤,得到饵料。一种刺参育苗饵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海泥与饵料的混合处理:将制备好的饵料与处理过的海泥按1:0.5的比例混合搅匀;所述处理过的海泥是用高温煮或者药物处理的海泥,具体是指:对于投附着基初期用于小规格稚参饵料的海泥,用高温煮;用于后期稚参饵料的海泥,用杀菌药、杀虫药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处理完后用60目网袋过滤;二、稀释:将第一步得到的混合料加10倍以上的海水稀释至混合均匀悬浊液;所述混合均匀悬浊液是指混合料没有充分溶解,其中含有固体物质,固体物质在其中混合均匀,方便均匀泼洒;三、投喂:将第二步得到的混合料在半小时内均匀泼洒到培育池内,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饵料变质。投饵时培育池中先充气5~10分钟,以保证饵料在池中分布均匀,然后停气20~30分钟后再正常充气,以使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芽胞杆菌2~3%,EM菌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芽胞杆菌2~3%,EM菌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石莼0~5%,羊栖菜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刺参育苗饵料,其特征在于:鼠尾藻、马尾藻、海带、石莼、羊栖菜为200~300目的颗粒。4.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刺参育苗饵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人工饵料配制:人工饵料百分比:鼠尾藻或马尾藻20~28%,石莼0~5%,羊栖菜0~5%,海带20~28%,螺旋藻0.5~1%,配合饵料40~48%,食用干酵母0.5~1%,食母生0.5~1%,混合搅拌均匀;二、饵料发酵:将第一步制作的人工饵料,加入2~3%的芽胞杆菌、2~3%的EM菌,加入重量为饵料重量2~3倍的过滤海水搅匀,在温度为20~30oC的培育车间内发酵20~30小时,发酵完后用60~80目网袋过滤,得到饵料。5.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锡胤李龙孙海滨陈相堂胡丽萍张志伟张晓明朱光辉陈伟刘蓬张岚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