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021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20:14
一种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波吸收技术领域。该微波吸收体采用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磁粉制备,包括易面磁晶各向异性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铁氧体材料以及易面形状各向异性的3d金属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微波吸收体为半连续或者连续取向变化的各向异性微波吸收片。该微波吸收体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制粉→取向成型为片层→片层切割为所需形状的单元片层→各个单元片层逐层堆垛固化。优点在于,实现了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的制备,通过调整取向磁场的方向,实现对吸波片取向方向的控制,克服了传统吸波体取向方向不能连续变化的缺点,实现了同一吸波体中取向方向连续或半连续变化。

3D printing anisotropic microwave absorb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isotropic microwave absorber for 3D printing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ich belongs to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technology field. The microwave absorber with easy plan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powders, including rare earth metals to surface magnetic anisotropy of the compound material, one or several 3D metal alloy material of ferrite material and surface shape anisotropy in the. The microwave absorber is a semi continuous or continuously oriented anisotropic microwave absorber. The microwave absorber is prepared by the following process: powder milling, orientation shaping, sheet forming, lamellar cutting, unit slice for desired shape, layer by layer stack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each unit layer. The advantages, to achieve the 3D print anisotropy of microwave absorber was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direction, to achieve control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absorbing material,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suction continuous change of wave body orientation cannot be achieved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faults, a wave of the continuous or semi continuous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吸收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增材制造”和“3D打印”等快速成型技术迅速发展,并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由最初的只适合于木料,树脂,塑料等原材料的快速成型,发展到金属、高温合金等大型、复杂结构件的低成本、短周期、近净成型制造的新技术途径。该技术是一种变革性的数字化成型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多样性。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物理世界,成为连接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桥梁,使人工智能从计算机拓展到现实世界,将带来制造领域革命性的的技术进步。尽管3D打印成型技术在先进制造、新能源和医学等领域体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可选用的原料种类还比较有限,只适用于有限材料和相对简单成型件的加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单质或均质材料构成的零件难以满足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因此,研究开发异质结构实体(HeterogeneousObject,HEO)的3D打印成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人造型异质实体分为装配型和合成型。装配型异质实体由多个不同材料零件组装形成,各个组件是由单一材料制作,各个组件的材料之间不发生耦合或者渗透。合成型异质实体则是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处理、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的具有多相材料的非均质物体,如梯度功能材料,其组成结构和性能在材料厚度或者长度方向连续或者准连续变化。近年来,电磁器件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不同波段形成的电磁污染需要微波吸收体具有更宽的吸波频带,因此,开发宽频段的微波吸收材料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1065009A,CN201410638234和CN201010230672报道的3d金属合金,易面型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及双相纳米晶高频软磁材料具有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可以大幅提高材料的共振频率,但是传统方法制备的颗粒均为各向同性的颗粒。CN200910140535报道了一种磁场取向片状软磁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高频微波磁性材料的方法。这些微波吸收剂及制备方法制备的微波吸收体,其共振频率范围均比较窄,只满足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吸波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微波吸收剂及制备方法制备的微波吸收体的共振频率范围较窄等问题;可实现宽频带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本专利技术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采用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磁粉,该微波吸收体为半连续或者连续取向变化的各向异性吸波体:该微波吸收体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制粉→取向成型为片层→片层切割为所需形状的单元片层→各个单元片层逐层堆垛固化。所述易面各向异性磁粉为平均粒度1-5μm的的易面磁晶各向异性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易面磁晶各向异性铁氧体以及易面形状各向异性3d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装粉:将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磁粉经过粗破碎,球磨或气流磨等方法破碎至平均粒度在1-5μm的粉末,然后将磁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粉末由供料系统添加到模具中;b.取向成型:上下压头相向移动预压制粉末,通过上下极头添加磁场,然后进行成型压制,形成具有取向的微波吸收片;c.切割:将取向后的吸波片进行切割,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单元片层,然后重复步骤a-c,制备不同取向的吸波片;d.逐层堆垛固化:将切割后的吸波片逐层堆垛固化;步骤a中所述的粘接剂为聚酰胺、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硫醇、乙烯聚合物、环氧树脂中的一种,粉末与粘接剂的体积比为99.5:0.5-0.5:99.5。步骤b中,磁场强度为0.1-3T。步骤d中,采用逐层堆垛并固化微波吸收片,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三维实体。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的各个微波吸收片的取向通过充磁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半连续或者连续取向变化的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梯度复合微波吸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复数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将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Sm2Fe14B铸锭进行熔体快淬,快淬后的薄带在正己烷保护下用玛瑙研钵研磨成大约50‐60微米的颗粒。然后将颗粒用行星式球磨机加入100ml异丙醇和0.2ml酞酸酯偶联剂湿磨,球料比为20∶1,球磨速度为400转/分钟,采用正反转交替球磨的方式,间隔球磨时间为1小时,球磨总时间设定为16小时,颗粒尺寸平均为3‐4微米,最后将样品烘干。烘干后的磁粉与粘接剂混合均匀,混合后由供料系统添加到模具中,通过上下压头在磁场下压制成型,形成具有磁粉取向的微波吸收片,吸波片厚度为0.5mm。按照所需要的取向方向对吸波片进行切割。最后将切割后的单元片逐层堆垛固化,最终形成磁场取向三维打印各向异性Sm2Fe14B微波吸收体。其高频磁性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采用具有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磁粉,其特征在于:该微波吸波体为半连续或者连续取向变化的各向异性微波吸收片;微波吸收体的制备工艺为:制粉→取向成型为片层→片层切割为所需形状的单元片层→各个单元片层逐层堆垛固化;所述的磁粉为平均粒度为1‑5μm的易面磁晶各向异性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易面磁晶各向异性铁氧体以及易面形状各向异性3d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6 CN 201710185703X1.一种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采用具有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磁粉,其特征在于:该微波吸波体为半连续或者连续取向变化的各向异性微波吸收片;微波吸收体的制备工艺为:制粉→取向成型为片层→片层切割为所需形状的单元片层→各个单元片层逐层堆垛固化;所述的磁粉为平均粒度为1-5μm的易面磁晶各向异性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易面磁晶各向异性铁氧体以及易面形状各向异性3d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各向异性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装粉:将具有易面各向异性的磁粉经过粗破碎,球磨或气流磨等方法破碎至平均粒度在1-5μm的粉末,然后将磁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粉末由供料系统添加到模具中;(2)取向成型:上下压头相向移动预压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瑞李卫董生智周栋陈红升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