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74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漆剂,特别是用于脱除环氧漆漆膜,尤其是船底漆漆膜以及船面漆漆膜的脱漆剂,所述脱漆剂主要包含主溶剂、增稠剂、酸性组分以及任选存在的助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漆剂,特别是用于脱除环氧漆漆膜,尤其是脱除船底漆 漆膜以及船面漆漆膜的脱漆剂,所述脱漆剂主要包含主溶剂、增稠剂、酸性组 分以及任选存在的助溶剂。 冃豕抆不涂料可以保护和装饰物品,但在使用过程中,漆膜会被损伤,而且要逐渐老 化,或者由于美学上的原因需要进行返修和更新。对于家用电器、机械设备、 家具、车船等进行涂装或修理时,都需要将陈旧或破损的涂层清除,然后再进 行涂抹。在航空业以及船运业中,出于美观和安全的需要,也需定期脱漆并修 整返新。旧漆膜主要由成膜物、颜料、填料及适当助剂组成。脱漆剂的脱漆原 理就是利用溶剂对成膜物的溶解或溶胀作用来破坏漆膜的空间结构或漆膜与基 材的结合力。目前,脱除漆膜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一般 采用机械方法,包括火焰法、吹砂法和敲铲法。采用砂磨(喷砂)、刀刮、火烧等 方法往往会造成底材凸凹不平、变形甚至还可能使底材击穿或损坏,同时还会 留下死角。而且机械法费时费力、难于达到高脱除质量。而采用脱漆剂来脱漆 的化学脱漆法是极为方便的。由于使用脱漆剂更为有效、简便,所以脱漆剂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脱漆剂伴随着油漆的使用开始出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对 脱漆研究的深入,脱漆时间越来越短,脱漆效果越来越好,烷酮与其它溶剂配合使用。合使用。这些研究报道表明不论是N-甲基吡咯烷酮还是苯甲醇,单独使用都不如 与其他溶剂配合使用效果好。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不含羟基等活泼氢的溶剂作为脱漆剂的主要成分,这 类溶剂有二甲基亚砜、苯甲醚、吡咯等,还有的研究者将这类溶剂进行复配,例如lallier; Jean pierre将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哺、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复配, Fou. quay, Stephane将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进行复 配,这些配方都有较好的脱漆效果。但从总的脱漆效果来看,这些脱漆剂由于 不含二氯甲烷,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漆膜性质不同,脱漆时间有的2—3个小时, 有的甚至更长。因此直到最近几年还有研制者尝试在配方中加入二氯甲烷。环氧底漆一般是以环氧树脂聚酰胺为固化体系,漆膜致密,起电化学保护 作用。环氧底漆防腐性能优良,已广泛应用于桥梁、海上作业平台、船舶、军 械、装甲车辆、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随着环氧底漆的广泛应用,脱漆技术的 研究也就更加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脱除环氧漆漆膜,特别是脱除船底漆漆膜以 及船面漆漆膜的脱漆剂。所述脱漆剂主要包含主溶剂、增稠剂、酸性组分以及 任选存在的助溶剂。 主溶剂脱漆剂的主溶剂一般采用卤代烷烃,通常采用低级卤代垸烃,所述"低级" 是指含有1到4个碳原子。常用的卤代烷烃是二氯甲垸、1,2-二氯乙烷、正溴丙 烷,而从经济角度看,二氯甲烷更优选。小分子的渗透力较强,且与有机物的相溶性较好。低级卤代烷烃的渗透力 明显强于其他溶剂,可以很好软化漆膜。 一般而言,诸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 烷的低级卤代烷烃可以在O.l分钟到几分钟内即可完全渗透漆膜,而其它溶剂如 乙酸乙酯、苯、甲苯等要数十分钟,二甲基亚砜甚至更长。任选可以将低级卤代烷烃与其他溶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主溶剂,所述其 他溶剂可以是酯类如乙酸乙酯或酮类如丙酮。采用复合溶剂的优点在于,环氧 底漆除了含有环氧基基团外,还含有酯基等,因此,通过采用与环氧底漆结构 相似的酯类或酮类化合物,可以使得主溶剂更易渗透漆膜,进而将变得松软的 漆膜脱除掉。主溶剂为50重量% 90重量%,优选为60 85重量%,更优选为70 80 重量%。 一般而言,当主溶剂加入量逐渐增加时,脱漆剂的脱漆性能快速上升, 这是因为主溶剂的分子较小,其渗透大分子链段间隙的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它 与有机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容易使大分子涂层的体积增大而产生内应力,当涂 层内应力增大到足以破坏漆膜与底材的附着力时,漆膜就会从金属基体脱离下 来;但是当主溶剂的重量百分数大约占脱漆剂的90重量%以后,脱漆剂的溶解 能力趋于恒定,因为大量的溶剂分子包围着漆膜分子,增加溶剂的含量不能再 进一步提高包围漆膜分子的溶剂分子的数量。 增稠剂由于低级卤代烷烃的挥发性要强于酯类和芳香类物质,因此,从减少物料 损失以及有利环保角度出发,添加增稠剂来降低主溶剂的挥发性。常用的增稠 剂是纤维素或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等。增稠剂的添加量一般为1 10重量%,优选为2 6重量%,更优选为4 5重量%。 酸性组分为了进一步活化,本专利技术的脱漆剂中还含有酸性组分,这些酸性组分可以加 速破坏大分子链段,加速溶剂的渗透与溶胀作用,使脱漆剂能脱除特别耐化学 溶剂的涂层。考虑到酸可能对基底带来腐蚀,因此通常不采用无机强酸,而是使用酸性相 对较弱的有机酸,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脂族有机酸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族有机 酸,脂族有机酸优选甲酸、乙酸、氨基乙酸、氯乙酸、三氯乙酸、酒石酸、油 酸、乙二酸或己二酸等,芳族有机酸优选苯甲酸、苯乙酸、水杨酸、对甲苯磺 酸、氯磺酸、对苯二甲酸或萘甲酸等。其中,含磺基的酸如氯磺酸,氨基磺酸等除了发挥酸性作用外,还起到成膜 作用,含磺基的酸量越大,成膜越快。成膜可以阻止主溶剂的挥发,可以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成膜可以使漆膜脱落,因此加入含磺基的酸是必要的,但加入量不宜太大,应保持在占脱漆剂总重量的20重量%以下,优选在15重量%以下。 所述酸性组分可以单独加入,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组合混合加入。不同酸类 的混合比例可以任意选择,但考虑到芳族酸对环境的影响,优选脂族酸含量多些, 一般芳族酸与脂族酸重量比例为l: 1 1: 10,优选l: 2 1: 5。至于酸性组分的总用量,优选占脱漆剂总重量的5 30重量%,更优选为10 25重量%,最优选为12 18重量%。 助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脱漆剂中还任选存在助溶剂,优选醇类,如Q Cs的脂族醇,优 选乙醇。由于醇类分子也能渗入漆膜,降低漆膜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加快脱漆速度。因此,作为助溶剂将醇类加入脱漆剂中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所述醇类含量优选小于脱漆剂总重量的10重量。^ 。工艺条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脱漆剂进行脱漆时,所采用的温度可以为10 35"C,优选在 20 3(TC范围内。在优选温度范围内脱漆时间较短,但当温度升至35。C以上时, 脱漆时间增加但增加不是很快。其原因在于,在20 3(TC温度范围内时,高聚 物分子活动不剧烈,空隙多,溶剂分子容易渗入到漆膜底部,脱漆较快。但是 由于此类脱漆剂属于挥发性有机溶剂,脱漆剂在向漆膜渗透的同时,也向空气 中挥发。当温度超过35'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速度会加快,脱漆速度则 相应随之而变缓慢。将配好的脱漆剂放置不同时间后,达到100%脱除环氧底漆漆膜所需时间有 所不同。在0 20分钟时间范围内放置后,脱漆时间会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而縮短, 但是当放置20分钟以上时间后,脱漆时间会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而加长。 一般认 为,放置0 20分钟时,增稠剂分子还没有完全溶解,在使用过程中增稠剂不能 很好地降低脱漆剂的挥发速度,因而脱漆速度也没达到最大。当超过20分钟时, 增稠剂已全部溶解,但是由于脱漆剂属于挥发性有机溶剂,放置时间过长则向 空气中挥发的量也越大,所以脱漆速度也会相应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漆剂,主要包含主溶剂、增稠剂、酸性组分以及任选存在的助溶剂,其特征在于,主溶剂含量为50重量%~90重量%,增稠剂含量为1~10重量%,酸性组分含量为5~30重量%,助溶剂含量为0~10重量%,以脱漆剂总重量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同宽崔励谭凤芝曲丰作贾春学王井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