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9293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架体,架体包括底架,底架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杆,装配杆设置有两根,两根装配杆对称设置在底架内,装配杆上端设置有装配板,两根装配杆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中部段为用于安置钢筋的安置部,转轮架设在两块装配板上,转轮的轮心位置处设置有轮轴,轮轴上下穿透转轮,并伸展至装配板的外侧,轮轴位于装配板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外侧设有传动带,辅助轮之间的传动带设有主力轮,主力轮和辅助轮均与传动带传动连接,主力轮后侧的底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A transport device for labor-saving bending reinforcem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nsmission device of bar bending a labor-saving us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comprises a chassis, chassi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n assembly rod, rod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two, two rod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underframe assembly, assembly rod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plate, a 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rod assembly set a runner, the runner is central for the placement of reinforcement placement department, set up in the two block assembly runner plate, round runner is arranged on the axle center position, axle transmission wheel, lateral and stretching to the assembly, the location is located in the back plate wheel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wheel. The auxiliary wheel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ransmission belt, transmission be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uxiliary wheel driving wheel and the main wheel and the auxiliary wheel and belt drive connection, the main wheel rear side of the chassis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device; th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弯曲装置
,具体是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常常要对钢筋进行弯曲加工使其由直线型变为曲线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操作人员将长条形的钢筋一头卡入弯曲装置当中,除了在弯曲装置中加工的部段,其余的钢筋躺在地面,随着弯曲装置的加工不断在地面上磨蹭前进,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因为钢筋与地面磨蹭会产生噪音,而且会造成钢筋和地面的双重磨损,且在由操作人员将钢筋卡入弯曲装置之前需要对沉重的钢筋进行拖拽,十分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该装置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使转轮旋转,并通过转轮与防跑偏轴的配合,使钢筋在拉拽时候,可以在转轮和防跑偏轴的表面移动,通过动力装置的推动,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操作人员在拉拽钢筋时候更加省力,另一方面防止钢筋与地面长时间磨蹭而损坏钢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杆,所述装配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装配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内,所述装配杆上端设置有装配板,两根所述装配杆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中部段为用于安置钢筋的安置部,所述转轮架设在两块所述装配板上,所述转轮的轮心位置处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上下穿透所述转轮,并伸展至所述装配板的外侧,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装配板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外侧设有传动带,所述辅助轮之间的所述传动带设有主力轮,所述主力轮和所述辅助轮均与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力轮后侧的所述底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主力轮之间设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主力轮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动力装置旋转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外表面上设有操控装置,所述操控装置用以操控所述动力装置旋转的快慢,所述底架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柱,前后两根所述支柱的顶面之间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连接所述装配杆,所述第一轮轴旋转配合连接有防跑偏轴,所述第一轮轴上下穿透所述防跑偏轴,所述防跑偏轴可以绕着所述第一轮轴旋转,所述动力装置上设置有降热装置,所述转轮表面设置有凸粒。优选地,两根所述装配杆设置在所述底架内,所述装配杆与所述底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装配板对称设置,所述装配板与所述装配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轮与所述轮轴为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装配板前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母,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装配板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母的螺丝,所述螺丝与所述轮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与所述底架互成直角设置,所述支柱与所述底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横梁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转轮与所述装配板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设置在所述轮轴的外层上;通过设置有硅胶层,可以在转轮与装配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操作。优选地,所述底架的底面位置处设置有地垫;通过设置有地垫,能增加架体与底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优选地,所述横梁外层位于所述第一轮轴左、右两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硅胶环套,所述硅胶环套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硅胶细粒;通过设置有硅胶环套,在移动的时候方便操作人员操作。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上设置的降热装置内部为降热鳍片,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快速的将热量导至降热鳍片上,然后进一步将热量导至外界,从而实现快速降热,使得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长时间工作。优选地,所述转轮上设置的凸粒用于增大钢筋与所述转轮之间的阻碍力,从而防止钢筋在传输过程中跑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使转轮旋转,并通过转轮与防跑偏轴的配合,使钢筋在拉拽时候,可以在转轮和防跑偏轴的表面移动,通过动力装置的推动,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操作人员在拉拽钢筋时候更加省力,另一方面防止钢筋与地面长时间磨蹭而损坏钢筋,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底架的俯视图;图3为传动带与辅助轮和主力轮相互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使得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底架101,所述底架101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杆102,所述装配杆102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装配杆10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101内,所述装配杆102上端设置有装配板103,两根所述装配杆102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2,所述转轮2中部段为用于安置钢筋的安置部205,所述转轮2架设在两块所述装配板103上,所述转轮2的轮心位置处设置有轮轴201,所述轮轴201上下穿透所述转轮2,并伸展至所述装配板103的外侧,所述轮轴201位于所述装配板103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轮202,所述辅助轮202外侧设有传动带43,所述辅助轮202之间的所述传动带43设有主力轮42,所述主力轮42和所述辅助轮202均与传动带43传动连接,所述主力轮42后侧的所述底架101内设置有动力装置4,所述动力装置4与所述主力轮42之间设有中间轴41,所述中间轴41与所述主力轮4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动力装置4旋转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外表面上设有操控装置44,所述操控装置44用以操控所述动力装置4旋转的快慢,可根据需要改变所述动力装置4旋转的快慢,从而实现对转轮2旋转快慢的操控,所述底架101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柱104,前后两根所述支柱104的顶面之间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横梁105,所述横梁105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轮轴106,所述第一轮轴106连接所述装配杆102,所述第一轮轴106旋转配合连接有防跑偏轴3,所述第一轮轴106上下穿透所述防跑偏轴3,所述防跑偏轴3可以绕着所述第一轮轴106旋转,所述动力装置4上设置有降热装置6,所述转轮2表面设置有凸粒5。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两根所述装配杆102设置在所述底架101内,所述装配杆102与所述底架10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103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装配板103对称设置,所述装配板103与所述装配杆10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轮202与所述轮轴201为固定连接,所述轮轴201位于所述装配板103前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母203,所述轮轴201位于所述装配板103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母203的螺丝204,所述螺丝204与所述轮轴201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柱104与所述底架101互成直角设置,所述支柱104与所述底架10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05与所述支柱10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轴106与所述横梁105之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转轮2与所述装配板103之间的位置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底架,底架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杆,装配杆设置有两根,两根装配杆对称设置在底架内,装配杆上端设置有装配板,两根装配杆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中部段为用于安置钢筋的安置部,转轮架设在两块装配板上,转轮的轮心位置处设置有轮轴,轮轴上下穿透转轮,并伸展至装配板的外侧,轮轴位于装配板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外侧设有传动带,辅助轮之间的传动带设有主力轮,主力轮和辅助轮均与传动带传动连接,主力轮后侧的底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主力轮之间设有中间轴,中间轴与主力轮固定连接,并与动力装置旋转连接,动力装置外表面上设有操控装置,操控装置用以操控动力装置旋转的快慢,底架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柱,前后两根支柱的顶面之间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横梁,横梁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轮轴,第一轮轴连接装配杆,所述第一轮轴旋转配合连接有防跑偏轴,所述第一轮轴上下穿透所述防跑偏轴,所述防跑偏轴可以绕着所述第一轮轴旋转,所述动力装置上设置有降热装置,所述转轮表面设置有凸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底架,底架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杆,装配杆设置有两根,两根装配杆对称设置在底架内,装配杆上端设置有装配板,两根装配杆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中部段为用于安置钢筋的安置部,转轮架设在两块装配板上,转轮的轮心位置处设置有轮轴,轮轴上下穿透转轮,并伸展至装配板的外侧,轮轴位于装配板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外侧设有传动带,辅助轮之间的传动带设有主力轮,主力轮和辅助轮均与传动带传动连接,主力轮后侧的底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主力轮之间设有中间轴,中间轴与主力轮固定连接,并与动力装置旋转连接,动力装置外表面上设有操控装置,操控装置用以操控动力装置旋转的快慢,底架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柱,前后两根支柱的顶面之间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横梁,横梁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轮轴,第一轮轴连接装配杆,所述第一轮轴旋转配合连接有防跑偏轴,所述第一轮轴上下穿透所述防跑偏轴,所述防跑偏轴可以绕着所述第一轮轴旋转,所述动力装置上设置有降热装置,所述转轮表面设置有凸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的弯曲钢筋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装配杆设置在所述底架内,所述装配杆与所述底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装配板对称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常百乐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