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22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包括从上到下的致密外层、夹心层和内层,所述致密外层为聚乳酸膜,所述夹心层为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所述内层为负载种子细胞的壳聚糖膜。以解决已经受到损伤(但未死亡)的单个神经束,现有技术无法修复和治疗的问题;现有载药系统不能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无法保证损伤局部因子的高浓度的问题;多数载药系统易于降解,载药量低,药物释放不能贯穿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始终的问题;载药系统体积过大,可能压迫脊髓,同时不有利于缝合硬脊膜,导致脑脊液漏形成的问题。

A sandwich composite membrane st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andwich type composite membrane support, including from the dense outer layer, the sandwich layer and the inner layer, the outer layer is a dense polylactic acid membrane, the sandwich layer is a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ball load bioactive factor, the inner layer is the chitosan membrane load of seed cell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amage (but not death) of single nerve bundles,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not repair and treatment problems; existing drug loading system can not realize the directional drug release, can not guarante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local damage factor; most drug carrier system is susceptible to degradation, low drug loading, drug release not throughout the spinal cord injury th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the repair process; drug carrier system volume is too large, may also not conducive to the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suture of dura,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blem of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是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促神经生长或神经再生药物的最常见给药途径为静脉或鞘内注射。也有以凝胶结合活性因子贴膜敷于脊髓表面、以L-多聚赖氨酸结合活性因子作为支架植入脊髓,以解决因子通过血脑屏障问题。药物递送系统和干细胞生物支架都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目前未见两者结合使用。干细胞三维支架桥接神经的方法和材料中已经有类似的组合运用了如(一种用于桥接缺损神经的复合修复材料及其支架CN201510716279.8)。但是目前三维支架桥接神经的治疗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对已经受到损伤(但未死亡)的单个神经束,无法达到修复和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桥接过程中,因为要对损伤处的脊髓剪切出一个和三维支架形状类似的——通常是管状——缺口,因此会对该处未损伤的神经细胞和已经受到损伤(但未死亡)的神经细胞进行清除,结果造成了该处脊髓细胞的进一步损失。2、现有载药系统不能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无法保证损伤局部因子的高浓度;3,多数载药系统易于降解,载药量低,药物释放不能贯穿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始终;4,载药系统体积过大,可能压迫脊髓,同时不有利于缝合硬脊膜,导致脑脊液漏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1,提供一种新的脊髓治疗用的载药系统,避免采用
技术介绍
中传统的载药系统时,需要对该处未损伤的神经细胞和已经受到损伤(但未死亡)的神经细胞进行清除,以造成了该处脊髓细胞的进一步损失。2,提供一种新的载药系统,解决药物的定向释放、载药量低的问题。3,提供一种新的载药系统,解决药物释放不能贯穿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始终的问题。4,提供一种新的载药系统,解决现有载药系统体积过大,可能压迫脊髓,同时不有利于缝合硬脊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包括从上到下的致密外层、夹心层和内层,所述致密外层为聚乳酸膜,所述夹心层为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所述内层为负载种子细胞的壳聚糖膜。进一步的,支架为方型或者圆形。进一步的,所述夹心层负载生物活性因子为神经生长刺激因子。进一步的,所述神经生长刺激因子为bFGF、BD-NF、NT-3、IGF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进一步的,复合膜支架周边以不能够渗透神经生长刺激因子和干细胞的医用生物胶封闭。进一步的,所述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还可以为乙二醇乳酸共聚物(PEG-PLA)纳米微球。进一步的,所述种子细胞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即HUMSCs。进一步的,所述种子细胞选自:许旺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该技术方案将神经生长刺激因子复合膜载体与组织工程干细胞科学有机结合,以负载神经活性因子的复合膜支架结合种子细胞HUMSCs,希望更有效地修复脊髓损伤。该支架利用壳聚糖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干细胞易在其上粘附和增殖的特性,利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生物活性因子(bFGF、BD-NF、NT-3、IGF)有效负载与控制持续以一定浓度释放特性,通过使其同时具备以下作用:1,复合膜可以直接贴敷于损伤脊髓部位,一方面克服了生物活性因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问题,另一方面不需要对损伤部位周边的脊髓进行清除,避免了该处脊髓细胞的进一步损失。2,根据生物活性因子作用时限,修复周边脊髓细胞需要的有效浓度,科学设计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的载药总量和释放速度、浓度,提高作用效能;3,致密外层无法通过活性因子及干细胞,使得活性因子及干细胞只能向内层方向(即损伤部位)定向释放,如图3中箭头。4,复合膜支架周边以医用生物胶封闭,以保证活性因子及干细胞不从支架周围溢出,保证了载药系统一方面定向释放,另一方面保证的释放的时间和浓度;5,复合膜具有超薄的特点(厚度不超过2mm),不会因为体积过大压迫脊髓,同时有利于缝合硬脊膜,防止脑脊液漏形成。需要做一个特别说明的是,和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一种用于桥接缺损神经的复合修复材料及其支架CN201510716279.8。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接缺损神经的复合修复材料及其支架,包括:所述复合材料是由丝素层-胶原层-高分子聚合物层依次排列组成,高分子聚合层呈T型或长方形设计,应用时通过折叠或卷折形成丝素层为内层、胶原层为中层、高分子聚合物层为外层的神经桥接支架。但是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起到的技术效果,和本专利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CN201510716279.8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缺损神经快速桥接,其实质即为
技术介绍
中介绍的“桥接截断的神经束”。其使用时,先将支架通过折叠或卷折形成丝素层为内层、胶原层为中层、高分子聚合物层为外层的神经桥接支架,其次将折叠或者券折后的支架两端和截断的神经束两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缝合。其中丝素层不仅引导神经修复,而且隔开不同神经,防止形成神经瘤。胶原层提供神经轴突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高分子聚合物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提供手术缝合或吻合所需的力学强度,并且防止周围神经的侵入,防止纤维疤痕的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膜支架,应用于修复截断或者部分受损的神经束,不需要缝合,直接将复合膜贴附在神经束的受损部位即可(如图2)。其致密外层用于阻挡夹心层和内层的活性因子及干细胞向该方面渗透并且通过该层膜向外界渗出(如图3);夹心层用于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持续浓度药物的析出;内层提供干细胞。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复合膜各层在复合膜中各自的作用和起到的技术效果,与CN201510716279.8完全不一样,具有创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贴附于脊髓示意图。图3是复合膜支架药物释放方向(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1、2,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包括从上到下的致密外层、夹心层和内层,所述致密外层为聚乳酸膜(PLA薄膜),所述夹心层为负载神经生长刺激因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所述内层为负载HUMSCs的壳聚糖膜(CS薄膜),所述支架为方型。复合膜支架周边以医用生物胶封闭,所述夹心层负载的生物活性因子为神经生长刺激因子。致密外层用于阻挡夹心层和内层的活性因子及干细胞向该方面渗透并且通过该层膜向外界渗出。此时,活性因子及干细胞只能向脊髓损伤处运动(如图3),达到只向脊髓损伤处提供干细胞和活性因子的目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替换为乙二醇乳酸共聚物(PEG-PLA)纳米微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包括从上到下的致密外层、夹心层和内层,所述致密外层为聚乳酸膜,所述夹心层为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所述内层为负载种子细胞的壳聚糖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包括从上到下的致密外层、夹心层和内层,所述致密外层为聚乳酸膜,所述夹心层为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小球,所述内层为负载种子细胞的壳聚糖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其特征为:支架为方型或者圆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其特征为:所述夹心层负载生物活性因子为神经生长刺激因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明治式复合膜支架,其特征为:所述神经生长刺激因子为bFGF、BD-NF、NT-3、IGF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军范健纪立军宋晓丽冯晓军徐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