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87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包括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储电单元以及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的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还包括一个可容纳手机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一侧设有与手机屏幕对应的开通窗口,保护壳体上位于开通窗口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机的左右两侧适配的滑槽,所述保护壳体的前侧开通,保护壳体的后侧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为手机充电的同时确保手机的正常使用,同时避免连接充电线的麻烦,并且使手机得到更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为手机供电、充电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只能手机已基本普及,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然而只能手机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智能手机的屏幕较大、功能较多,并且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较长,因此,导致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较短,从而需要经常性地充电。为了确保手机的正常使用,人们大多会为智能手机同时配置一个可充电的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移动电源包括一个由聚合物锂电池构成的大容量的储电单元、相应的控制电路系统,控制电路系统通常包括容量指示电路、电芯保护电路、充电管理电路、DC-DC升压电路以及相应的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其中电芯保护电路由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温保护三部分组成,充电管理电路将充电过程分为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维护充电四个部分,使移动随身电源能够最大程度地储备能量,DC-DC升压电路通过IC芯片进行电压的调控,再通过连接电源线充电或储电,然后可以将贮存的电量释放出来。电源输入端与一个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电源输出端与一个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当电源输入接口与充电器的输出端子连接时,即可为移动电源充电;当电源输出端子通过数据线与手机的充电接口连接时,移动电源即可为手机充电。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充电宝”,其公布号为CN106451692A,具体包括充电宝主体、电子表和充电线收纳盒;充电宝主体的侧面设有给充电宝本身充电的充电端口,充电宝主体的上端面设有给笔记本电脑供电的第一供电端口,充电宝主体的下端面设有给手机供电的第二供电端口,电子表安装在充电宝主体的侧面上,电子表的上表面与充电宝主体的侧面保持平齐,两个充电线收纳盒分别安装在充电宝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电子表与充电宝主体的储能单元电连接。该专利技术可以将充电线和充电宝存放在一起,从而避免丢失或忘带充电线带来的烦恼和不必要的麻烦,充电线上设有多种型号的插头,可以在不更换充电线的情况下实现对多种型号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供电。然而上述移动电源仍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手机需要通过充电线与移动电源相连接,因而当我们需要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手机的时候,充电线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经常充电而插拔充电端子极易导致手机的充电接口的松动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所存在的不方便充电时使用手机、以及手机上的充电接口容易因频繁的插拔而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可以在为手机充电的同时确保手机的正常使用,同时避免连接充电线的麻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包括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储电单元以及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的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还包括一个可容纳手机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一侧设有与手机屏幕对应的开通窗口,保护壳体上位于开通窗口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机的左右两侧适配的滑槽,所述保护壳体的前侧开通,保护壳体的后侧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本技术除了包括衣蛾充电壳体外还包括一个保护壳体,这样,手机可通过保护壳体左右两侧的滑槽滑入保护壳体内,从而使手机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手机因跌落等导致损坏。特别是,由于保护壳体的后侧设有充电端子,因此,当我们将手机通过滑槽由前至后地滑入保护壳体内时,充电端子即可自动地插入手机后端的充电接口,使充电壳体的电源输出端与手机的充电接口相连接,从而为手机自动充电。当充电壳体内的储电单元的电量消耗完时,则可用充电器通过电源输入接口为充电壳体内的储电单元充电,并且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也就是说,本技术将充电壳体和保护壳体联系在一起,使手机可以边充电边使用,并且省去了充电的连接线,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手机的充电和正常使用。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壳体包括一个弹性的保护外套以及嵌设在保护外套内的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外套在前侧开通处设有一体连接的挡边。本技术的保护壳体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保护壳本体可采用ABS等制成硬壳,而保护外套则可采用硅胶等制成,从而使整个保护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弹性。这样,需要装入或取出手机时,可方便地使挡边弯曲变形,手机即可从保护壳体的前侧开口处滑动地装入或取出;当手机装好后,挡边则可避免手机从保护壳体内滑出,提高手机的安全性。而且保护壳本体与保护外套之间可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有利于提高保护壳体的美观度。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壳体内还设有可与手机蓝牙连接的蓝牙音箱,当我们开通手机的蓝牙功能时,即可使手机与蓝牙音箱无线连接,从而便于用手机欣赏音乐。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壳本体的左右两侧的内侧壁分别设有可容许手机的按键滑动的按键滑槽,所述按键滑槽在与手机的按键相对应处设有按键通孔,所述保护外套内侧设有一体地伸入按键通孔内的接触凸块。按键滑槽使手机左右两侧的按键在手机滑入保护壳本体或从保护壳本体内取出时与保护壳本体产生摩擦干涉。特别是,现有机的手机套通常是在对应手机按键的位置设置通孔,当使用手机时,我们可直接通过通孔按压按键。这样,当手机套的壁厚较厚时,手机的按键陷在通孔内,从而造成按压按键的困难。本技术先在内层的保护壳本体上设置按键通孔,然后在外层的保护外套上设置相应的接触凸块,这样,使用者只需按压外层弹性的保护外套对应接触凸块处,即可使接触凸块抵压手机按键,从而实现手机的正常操作实用。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外套内侧在接触凸块的根部设有环形凹槽,保护外套的外侧在对应接触凸块处设有按压凸块。环形凹槽使接触凸块与保护外套之间形成一圈具有良好弹性的薄薄的连接层,使接触凸块可以方便地移动触压手机按键。这样,接触凸块与手机的按键之间可留有较小的间隙,从而方便将手机装入保护外套内。使用手机时,我们可通过按压保护外套外侧凸起的按压凸块,从而带动接触凸块触压手机的按键。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壳体的一个侧边与保护壳体的左侧边相铰接,在充电壳体的另一个侧边与保护壳体的右侧边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在充电壳体与保护壳体之间设有连接充电端子与电源输出端的软排线。由于充电壳体的一个侧边与保护壳体的左侧边相铰接,从而使充电壳体与保护壳体形成书本状,当我们翻转充电壳体使其覆盖保护壳体并用卡接结构卡接在一起时,充电壳体可对手机的屏幕形成良好的保护,而需要使用手机时,我们可如同翻盖手机一样地翻开充电壳体,从而正常地使用装在保护套体内的手机。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在为手机充电的同时确保手机的正常使用,同时避免连接充电线的麻烦,并且使手机得到更好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后轴侧图。图4是保护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电壳体11、电源输入接口2、保护壳体21、开通窗口22、滑槽23、保护外套231、挡边232、接触凸块233、环形凹槽234、按压凸块24按键滑槽241、按键通孔25、保护壳本体26、充电端子3、装饰贴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包括一个扁平的长方形的充电壳体1、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包括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储电单元以及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的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可容纳手机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一侧设有与手机屏幕对应的开通窗口,保护壳体上位于开通窗口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机的左右两侧适配的滑槽,所述保护壳体的前侧开通,保护壳体的后侧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包括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储电单元以及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的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可容纳手机的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一侧设有与手机屏幕对应的开通窗口,保护壳体上位于开通窗口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机的左右两侧适配的滑槽,所述保护壳体的前侧开通,保护壳体的后侧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壳体包括一个弹性的保护外套以及嵌设在保护外套内的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外套在前侧开通处设有一体连接的挡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