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66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4:56
一种鼠标,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领域,包括外壳、滚轮以及定位结构,滚轮安装于外壳,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光学传感器位于外壳内部,定位抓取部设置于外壳底部且位于滚轮下方靠近鼠标前端的部位,所述对应滚轮的部位。本鼠标的定位抓取部与用户的直觉抓取点对应,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度,弥补了现有的鼠标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鼠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输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鼠标。
技术介绍
鼠标作为计算机输入设备,其功能中的重中之重在于光标定位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每一种常规鼠标都有一个定位抓取部。但是,现有的鼠标大多将重点放在内部结构设计、空间分配以及PCB走线等次要因素上,而不是精确定位上。因此,现有的鼠标大多普遍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定位精准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标,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定位精准度高的特点。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鼠标,其包括外壳、滚轮以及定位结构,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定位抓取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位于所述滚轮下方靠近鼠标前端的部位。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支架,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底部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对应所述定位抓取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承载板和支腿,所述滚轮安装于承载板,所述支腿一端固定连接于承载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有缺口,所述滚轮底部通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焊接于所述外壳内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卡接或者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定位抓取部之间设置有透镜。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前端的侧壁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外壳底壁的夹角为锐角。一种鼠标,其包括外壳、滚轮、定位结构以及透镜,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远离所述滚轮的位置,所述定位抓取部位于所述外壳底部对应所述滚轮的部位,所述透镜一端与所述定位抓取部对应,另一端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对应。本技术实施例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本鼠标包括外壳、滚轮以及定位结构,滚轮安装于外壳,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光学传感器位于外壳内部,定位抓取部设置于外壳底部且位于滚轮下方靠近鼠标前端的部位,这就使得鼠标的定位抓取部与用户的直觉抓取点对应,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有效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度,弥补了现有的鼠标的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鼠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鼠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鼠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鼠标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鼠标;102-外壳;110-上壳体;112-前侧壁;114-弧形壳;116-滚轮孔;120-下壳体;122-底壁;124-第一侧壁;126-第二侧壁;128-支撑柱;130-主板;132-感应通孔;140-支架;142-编码器;144-承载板;145-缺口;146-第一支腿;148-第二支腿;150-滚轮;160-滚轮轴;170-光学传感器;180-定位抓取部;190-透镜。具体实施方式鼠标作为计算机输入设备,其功能中的重中之重在于光标定位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每一种常规鼠标都有一个定位抓取点。作为早期的鼠标,机械式鼠标的定位元器件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机械式鼠标的定位抓取点是滚球与鼠标工作面接触的那一点,通常在滚球的中心点附近,而滚球的位置通常在机械鼠标的重心处。机械鼠标将定位抓取点也就是滚球位置设置于鼠标重心,主要原因是这种包含滚球的机械结构在鼠标移动时会给鼠标带来阻力,且这种机械结构占鼠标总体重量的比重较大,只有当滚球位于鼠标重心时鼠标移动起来最为顺畅轻便;另外一个原因是机械结构所占空间较大,只有鼠标的重心位置能提供足够的安置空间。随着鼠标行业的技术发展,光电鼠标逐渐取代了机械鼠标,定位抓取点的位置改为由透镜的造型和其所在位置所决定。光电鼠标的主要定位部件不再与鼠标工作面有物理接触,且鼠标的定位不再依赖于机械结构,所以鼠标的定位部件不再会给鼠标的移动带来阻力,而新的定位结构也不再在鼠标整体重量中占较大比重,所以鼠标的定位抓取点已经没有必须位于鼠标重心位置的必要。但是由于传统机械鼠标的用户已经习惯于鼠标定位抓取点位于鼠标重心时的使用感受,且初期的光电鼠标的定位结构所占空间依然相对较大,所以早期的光电鼠标依然沿用了鼠标定位抓取点位于鼠标重心的设计。之后,无线鼠标诞生了。由于无线鼠标相对于有线鼠标增加了电池仓或者蓄电池这些为鼠标供电的结构,并且这些结构通常需要占用较大空间,这就挤占了原本鼠标主要定位部件的空间,于是为了给无线鼠标的供电结构腾出空间,定位抓取点不再位于鼠标重心的鼠标出现了。后来,众鼠标厂商发现消费者并不反感定位抓取点不在鼠标重心的设计,于是有线鼠标中也开始出现定位抓取点不在鼠标重心的设计,定位抓取点的位置设计在哪里,基本被鼠标内部结构设计与空间分配是否容易和PCB走线是否便捷所决定。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鼠标的核心功能是定位,而定位的精准性与定位抓取点位置的选取直接相关,至于鼠标内部结构设计、空间分配以及PCB走线是否容易其实是次要因素,虽然克服有难度但都是存在克服的可能性的,这些次要因素是应该为作为鼠标核心要素的定位精准度让路的,但行业现状却是相反。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公知造型的鼠标通常把定位抓取点设计在鼠标的重心附近,这个位置通常在鼠标使用者手部的中心点附近,于是使用者在使用鼠标去定位时其实是在使用自己的手部整体去定位。而经过申请人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公知造型鼠标的使用者在使用鼠标时直觉上是用负责点击鼠标左右键的手指的指尖去定位的,这也是很多初次使用鼠标的人总觉得很难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自己想要移动到的位置上的原因。用户在使用鼠标时,通常会让鼠标在水平方向上出现旋转,在旋转时如果用户用指尖去定位但鼠标实际的定位抓取点却不在指尖的正下方,定位就会出现偏差。偏差的大小取决于指尖到鼠标实际定位抓取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小,定位偏差就越小,当这个距离为零也就是鼠标的实际定位抓取点就在指尖的正下方时,鼠标的旋转将不再会使鼠标定位出现偏差。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鼠标将定位抓取点设置于负责点击鼠标左右键的手指的指尖所处位置的正下方的周围,也就是直觉定位点与物理的定位抓取点接近或者对应,上述位置相对于鼠标本身来说,就在滚轮轴心正下方靠近鼠标头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度。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鼠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滚轮以及定位结构,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定位抓取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位于所述滚轮下方靠近鼠标前端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滚轮以及定位结构,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定位抓取部,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定位抓取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位于所述滚轮下方靠近鼠标前端的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支架,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底部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对应所述定位抓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承载板和支腿,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支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缺口,所述滚轮底部通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彼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