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及远红外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41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及远红外取暖装置。解决了现有远红外取暖设备效率低等问题。包括电源、框架和位于框架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包括远红外辐射层、金属板、电热装置、热反射层、隔热层、保护层,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制作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的电热装置制作在金属板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制作在电热装置上且将电热装置固定在金属板上,所述的隔热层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制作在隔热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的正框和靠近背面保护层的背框,所述的正框和背框之间设有隔热条,框架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出口。优点在于:效率高,背面防烫,净化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及远红外取暖装置
本技术属于取暖
,尤其是涉及一种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及远红外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室内取暖装置包括水暖、空调、金属发热电缆、电热油灯、远红外辐射加热等加热装置,专利号为200920183495.0的一种远红外电暖器,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电热转换元件、壳体、基座及控制电路,所述的电热转换元件是以绝缘材料作为载体,载体的其中一面均匀附着一层半导体电热膜,半导体电热膜上设有输入输出电极;载体嵌置于壳体内,附着半导体电热膜的一面朝向壳体里面,另一面从壳体中露出;壳体安装于基座;电源的电流通过控制电路从输入电极流入,向半导体电热膜扩散并汇集到输出电极流出,半导体电热膜在电流流过时产生热红外线,该技术专利虽然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但是该远红外电暖器隔热设计不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电热转换效率高的远红外取暖装置。本技术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负离子净化功能的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远红外取暖装置,包括电源、框架和位于框架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包括远红外辐射层、金属板、电热装置、热反射层、隔热层、保护层,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制作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的电热装置制作在金属板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制作在电热装置上且将电热装置固定在金属板上,所述的隔热层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制作在隔热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的正框和靠近背面保护层的背框,所述的正框和背框之间设有隔热条。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正框包括内边和外边,所述的内边低于外边形成向远红外辐射板倾斜的正迎面。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框架下端设有两个固定支撑架,所述的固定支撑架下端设有三条杆体,所述的杆体一端交汇且均与固定支撑架下端连接,所述杆体另一端周向均匀分布且三个端头之间形成和远红外辐射板垂直的三角形,所述的端头上设有万向轮。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框架下端设有的固定支架可以换成旋转支撑架,所述的旋转支撑架包括旋转轴和至少三条杆体,所述的杆体的下端头设有万向轮。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电热装置为发热线。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背框上设有4个能使远红外取暖装置固定在墙上的连接体,所述的连接体通过4个螺丝钉固定在背框上。一种根据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的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包括电源、框架和位于框架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包括远红外辐射层、金属板、电热装置、热反射层、隔热层、保护层,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制作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的电热装置制作在金属板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制作在电热装置上且将电热装置固定在金属板上,所述的隔热层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制作在隔热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的正框和靠近背面保护层的背框,所述的正框和背框之间设有隔热条,所述的框架的框体内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的框架外侧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出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框体中间有隔热条,隔热条能切断红外辐射层发出的热传递,使整个远红外取暖装置的背面框体也就是文章中所述的背框不接受热量,避免了装置靠墙时灼烧墙体,而且节约了能源,能让更多的热量从正面散发出去,本装置可以固定在墙壁或者墙顶。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取暖的同时享受负离子空气净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远红外辐射板层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热丝和热反射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撑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背框示意图。图中,框架1、远红外辐射板2、远红外辐射层3、电热装置4、热反射层5、隔热条6、保护层7、负离子发生器出口8、正框9、背框10、内边11、外边12、隔热条13、正迎面14、固定支撑架15、杆体16、端头17、旋转支撑架18、旋转轴19、金属板20、连接体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4和6所示,远红外取暖装置,包括电源、框架1和位于框架1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2包括远红外辐射层3、金属板20、电热装置4、热反射层5、隔热层6、保护层7,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3制作在所述金属板20上,所述的电热装置4制作在金属板20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5制作在电热装置4上且将电热装置4固定在金属板20上,所述的隔热层6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5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7制作在隔热层6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1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3的正框9和靠近背面保护层7的背框10,所述的正框9和背框10之间设有隔热条13。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正框9包括内边11和外边12,所述的内边11低于外边12形成向远红外辐射板2倾斜的正迎面14,所述的倾斜的正迎面14能够能更好的使远红外辐射板2发射远红外辐射,不至于挡住远红外辐射。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框架1下端设有两个固定支撑架15,所述的固定支撑架15下端设有三条杆体16,所述的杆体16一端交汇且均与固定支撑架15下端连接,所述杆体16另一端周向均匀分布且三个端头17之间形成和远红外辐射板2垂直的三角形,所述的端头17上设有万向轮。所述的背框10上设有4个能使远红外取暖装置固定在墙上的连接体21,所述的连接体21通过4个螺丝钉固定在背框10上。在上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中,所述的电热装置4为发热线。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框架1下端的两个固定支撑架15换成旋转支撑架18,所述的旋转支撑架18包括旋转轴19和至少三条杆体16,所述的杆体16的下端头17设有万向轮。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远红外取暖装置的基础上添加了位于框架1的框体内部设置的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的框架1外侧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出口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框架1、远红外辐射板2、远红外辐射层3、电热装置4、热反射层5、隔热条6、保护层7、负离子发生器出口8、正框9、背框10、内边11、外边12、隔热条13、正迎面14、固定支撑架15、杆体16、端头17、旋转支撑架18、旋转轴19、金属板20、连接体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远红外负离子空气净化取暖设备及远红外取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取暖装置,包括电源、框架(1)和位于框架(1)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2)包括远红外辐射层(3)、金属板(20)、电热装置(4)、热反射层(5)、隔热层(6)、保护层(7),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3)制作在所述金属板(20)上,所述的电热装置(4)制作在金属板(20)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5)制作在电热装置(4)上且将电热装置(4)固定在金属板(20)上,所述的隔热层(6)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5)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7)制作在隔热层(6)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1)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3)的正框(9)和靠近背面保护层(7)的背框(10),所述的正框(9)和背框(10)之间设有隔热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取暖装置,包括电源、框架(1)和位于框架(1)中央的远红外辐射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辐射板(2)包括远红外辐射层(3)、金属板(20)、电热装置(4)、热反射层(5)、隔热层(6)、保护层(7),所述的远红外辐射层(3)制作在所述金属板(20)上,所述的电热装置(4)制作在金属板(20)的另一表面,所述的热反射层(5)制作在电热装置(4)上且将电热装置(4)固定在金属板(20)上,所述的隔热层(6)制作在所述热反射层(5)的另一表面,所述的保护层(7)制作在隔热层(6)的另一表面,所述的框架(1)包括靠远红外辐射层(3)的正框(9)和靠近背面保护层(7)的背框(10),所述的正框(9)和背框(10)之间设有隔热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框(9)包括内边(11)和外边(12),所述的内边(11)低于外边(12)形成向远红外辐射板(2)倾斜的正迎面(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下端设有两个固定支撑架(15),所述的固定支撑架(15)下端设有三条杆体(16),所述的杆体(16)一端交汇且均与固定支撑架(15)下端连接,所述杆体(16)另一端周向均匀分布且三个端头(17)之间形成和远红外辐射板(2)垂直的三角形,所述的端头(17)上设有万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仙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