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95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车体以及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伸缩臂,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下方还设置有橡皮圈。通过在高空作业车的固定住底部增设防滑垫和橡皮圈可以启动很好的防滑效果。

Aerial work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altitude vehicle, comprises a body and a telescopic arm fixed to the vehi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four fixed columns in symmetric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first second anti slip mats, anti-skid pads, third anti-skid pads, fourth anti slip pad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column, the first second anti slip mats, anti-skid pads, third anti-skid pads, fourth anti-skid pad is also arranged below the rubber ring. The antiskid effect can be started by adding an antiskid pad and rubber r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aerial work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尤指一种具有良好固定效果的高空作业车。
技术介绍
随着高空作业车的作业高度不断增加,对作业车的稳定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空作业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一定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面环境,一旦固定柱没有固定牢靠,与地面之间出现滑动,那么对在高空中进行作业的人员来说,将是极大地危险,现在常用的方式是固定柱直接抵持在地面上,利用高空作业车自身的重力,来防止出现滑动。但是如果地面较硬,或者过于光滑,则容易出现意外。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空作业车,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高空作业车,来防止高空作业车的意外滑动。为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车体以及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伸缩臂,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下方还设置有橡皮圈。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均为金属材质。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上均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滑垫与所述第三防滑垫呈对角设置,并且底部均设置有横向凸肋,所述第二防滑垫与所述第四防滑垫呈对角设置,并且底部均设置有纵向凸肋。进一步,所述横向凸肋及所述纵向凸肋均呈三角状。进一步,所述橡皮圈对应所述横向凸肋及所述纵向凸肋设有贯穿孔。进一步,所述横向凸肋及所述纵向凸肋的的高度大于所述橡皮圈。进一步,当所述固定柱全部抵持于地面时,车轮呈悬挂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高空作业车的固定住底部增设防滑垫和橡皮圈可以启动很好的防滑效果;并且所述防滑垫上设有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以进一步增强防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柱底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防滑垫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橡皮圈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详细说明:车体1;伸缩臂2;固定柱3;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横向凸肋411;纵向凸肋421;螺丝孔412;橡皮圈5;贯穿孔51。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车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车体1上的伸缩臂2,在所述车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四根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如图1及图2,所述第一防滑垫41与所述第三防滑垫43呈对角设置,并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防滑垫42与所述第四防滑垫44呈对角设置,并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滑垫41的底部设置有横向凸肋411,所述所述第二防滑垫42的底部设置有纵向凸肋421,所述横向凸肋411与所述纵向凸肋421相互垂直,从而可以很好的防止所述高空作业车朝任何方向的移动,所述高空作业车的两侧、前后均有不同方向的防滑设计。所述横向凸肋411及所述纵向凸肋421均呈三角状,以进一步加强与地面的摩擦力,并且如果地面不是特别坚硬,所述三角状的横向凸肋411及纵向凸肋42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破地面,防止滑动。如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均为不锈钢材质。并且所述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上均设有螺丝孔412,所述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固定柱3上,方便损坏后的更换。如图2,所述第一防滑垫41、第二防滑垫42、第三防滑垫43、第四防滑垫44下方还设置有橡皮圈5,进一步的加强所述高空作业车的防滑效果。如图4,所述橡皮圈5对应所述横向凸肋411及所述纵向凸肋421设有贯穿孔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凸肋411及所述纵向凸肋421的的高度大于所述橡皮圈5(如图2)。所述横向凸肋411与所述纵向凸肋421自所述贯穿孔51露出,并刺入地面中,所述橡皮圈5抵持在地面上,进一步可以加强防滑效果。当所述固定柱3全部抵持于地面时,车轮呈悬挂状态,从而保证,高空作业车的全部重力均施加在固定柱3上,以加强所述固定柱3与地面的摩擦力。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高空作业车的固定住底部增设防滑垫和橡皮圈可以启动很好的防滑效果;并且所述防滑垫上设有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以进一步增强防滑效果;所述第一防滑垫与所述第三防滑垫呈对角设置,并且底部均设置有横向凸肋,所述第二防滑垫与所述第四防滑垫呈对角设置,并且底部均设置有纵向凸肋,从而保障所述高空作业车的两侧、前后均有不同方向的防滑设计。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空作业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伸缩臂,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下方还设置有橡皮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伸缩臂,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下方还设置有橡皮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均为金属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上均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第三防滑垫、第四防滑垫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吕银臧延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林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