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舞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73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舞台车,具体为在底板的两侧铰接有底板展翼;在顶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顶板展翼;舞台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底板展翼展开与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车厢的内侧壁;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顶板展翼展开与顶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车厢的外侧壁;车厢内的设备厢两侧壁分别与其顶壁铰接,并分别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以形成与设备厢顶壁同平面的平台;顶板通过多根导向柱固定在设备厢的底板上,并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顶板做上下运动与。本新型提供的舞台车,舞台层次感强,且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半自动化收展功能,且在车厢内设置设备厢,减少设备的搬运工作量,大大减小了演出前期准备工作。

Double deck stage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 stage vehicle, in particular to a floor w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hinge plate; in the roof of the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roof wing; stage vehicle also includes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bottom wing and floor with the plane or retracted as the medial wall of the car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of roof and roof plane with wings unfolded or retracted as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car; car equip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inside the wall is hinged with the top respectively, and through the third driving mechanism, to form a top wall with the plane and equipment of the platform; roof is fixed on the base plate through the equipment compartment a plurality of guide posts, and through the fourth driving mechanism moves up and down with the ro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stage, strong sense of hierarchy and stage, driven by a driving mechanism, realize the semi automation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set the equipment in the car compartment, reduce equipment handling workload, greatly re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atory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舞台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舞台,具体来说是一种双层舞台车。
技术介绍
文艺演员下基层演出丰富了山区农村及偏远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但是由于流动演出舞台和设备的搬运工作量大,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且基层又缺乏相应的演出场地,无法满足演员的演出要求,从而影响了流动演出的效果。为了解决舞台给演出带来的影响,舞台车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舞台车多为将左右侧壁展开,与车厢底壁形成一个舞台,其面积有限,演出的节目类型收到一定的限制。且演出所需设备较多,占用空间较大,通常需要配备单独的设备车来完成设备的运输,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舞台车使用时,展翼展开一般通过支撑腿支撑。由于山区地面平整度差,如果支撑腿的高度不可调的话,会造成舞台不稳定,影响演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舞台车提供的舞台面积有限,且一般为单层,及需要单独的设备运输车等缺陷,提供一种双层舞台车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种双层舞台车,包括车架;在所述车架上固定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底板、顶板;在所述底板的两侧铰接有底板展翼;在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顶板展翼;所述舞台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展翼展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展翼展开与所述顶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外侧壁;在所述车厢内,还固定有设备厢;所述设备厢的两侧壁分别与其顶壁铰接,并分别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以形成与所述设备厢顶壁同平面的平台;所述顶板通过多根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做上下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车厢还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壁与所述底板铰接,并通过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打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与所述顶板呈90°夹角以形成所述车厢后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与所述底板展翼铰接的还有二级展翼;所述二级展翼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所述二级展翼通过第六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与所述底板展翼同平面或收起处于所述底板展翼与所述顶板展翼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展翼与所述二级展翼的连接处还铰接有多根支撑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为可伸缩腿;所述底板展翼和所述二级展翼收起时,二者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支撑腿的容纳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第六驱动机构均为油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顶板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底座铰接在所述设备厢顶壁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设备厢侧壁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顶杆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后壁水平状态时的内表面;所述第六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二级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展翼与所述二级展翼收起时,二者之间具有容纳所述第六驱动机构的容纳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内筒具有外螺纹,所述外筒具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腿通过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旋动来调节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柱包括外柱和内柱;所述内柱套设在所述外柱内;所述内柱在所述外柱内作上下运动;所述外柱底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内柱顶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下表面;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顶板沿所述导向柱做上下运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车厢的侧壁展开,尤其是增加了二级展翼,以增大舞台面积,满足较大规模的文艺演出需求,在并通过液压油缸来驱动侧壁展开或收起,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简单。在车厢内设置设备厢,并通过将顶板设置成可升降的结构,以及通过驱动机构将设备厢侧壁展开,以形成另一个更高的舞台,使舞台整体结构层次感更强;同时,将演出设备固定在设备厢内,无需另外车辆运输,也无需搬运设备及安装调试设备,仅打开舞台,即可满足演出条件。支撑腿的高度可调节结构,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降低,使舞台车的适应性更强。通过多层的舞台,可以使表演形式多样化,更能体现主次之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舞台车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舞台车半开半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舞台车完全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舞台车后壁展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舞台车后壁收起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A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B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C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在本文本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一种双层舞台车,包括车头和车架,车头驱动车架运动。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车架上固定有车厢;车厢包括底板11、顶板12、前壁、后壁13。在底板11的两侧铰接有底板展翼111;在顶板12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顶板展翼121;舞台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5、第二驱动机构16;第一驱动机构15驱动底板展翼111展开与底板11同平面或收起作为车厢的内侧壁;第二驱动机构16驱动顶板展翼121展开与顶板12同平面或收起作为车厢的外侧壁。内侧壁和外侧板共同构成车厢的侧壁。与底板展翼111铰接的还有二级展翼112;二级展翼112铰接在底板展翼111远离底板11的侧边;二级展翼112通过第六驱动机构17驱动展开与底板展翼111同平面或收起处于底板展翼111与顶板展翼121之间。在车厢内,还固定有设备厢10。设备厢10的两侧壁101分别与其顶壁102铰接,并分别通过第三驱动机构18驱动展开,以形成与设备厢10顶壁102同平面的平台。如图9所示,在设备厢10的两侧还可以安装有LED显示屏103,显示屏103的大小可以为设备厢10的侧壁面积大小,也可以大于设备厢10的侧壁。如果大于设备厢10的侧壁,可以将显示屏103设计成主屏1031及两侧屏1032,两侧屏1032铰接在主屏1031的两侧,主屏1031面积与设备厢10的侧壁面积相等,侧屏1032的面积为主屏1031的一半。侧屏1032的折叠或展开,可通过人工操作。显示屏103的高度低于设备厢侧边的高度,以便于给第三驱动机构18的空出操作空间。显示屏103可固定在两根导向柱122上,设备厢10的顶壁较宽,以便于设备厢10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层舞台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舞台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上固定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底板、顶板;在所述底板的两侧铰接有底板展翼;在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顶板展翼;所述舞台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展翼展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展翼展开与所述顶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外侧壁;在所述车厢内,还固定有设备厢;所述设备厢的两侧壁分别与其顶壁铰接,并分别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以形成与所述设备厢顶壁同平面的平台;所述顶板通过多根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做上下运动;所述车厢还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壁与所述底板铰接,并通过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打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与所述顶板呈90°夹角以形成所述车厢后壁;与所述底板展翼铰接的还有二级展翼;所述二级展翼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所述二级展翼通过第六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与所述底板展翼同平面或收起处于所述底板展翼与所述顶板展翼之间;所述底板展翼与所述二级展翼的连接处还铰接有多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可伸缩腿;所述底板展翼和所述二级展翼收起时,二者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支撑腿的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第六驱动机构均为油缸;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顶板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底座铰接在所述设备厢顶壁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设备厢侧壁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顶杆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后壁水平状态时的内表面;所述第六驱动机构的底座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下表面,顶杆顶端铰接在所述二级展翼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舞台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上固定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底板、顶板;在所述底板的两侧铰接有底板展翼;在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顶板展翼;所述舞台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展翼展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展翼展开与所述顶板同平面或收起作为所述车厢的外侧壁;在所述车厢内,还固定有设备厢;所述设备厢的两侧壁分别与其顶壁铰接,并分别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展开,以形成与所述设备厢顶壁同平面的平台;所述顶板通过多根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做上下运动;所述车厢还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壁与所述底板铰接,并通过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打开与所述底板同平面,或收起与所述顶板呈90°夹角以形成所述车厢后壁;与所述底板展翼铰接的还有二级展翼;所述二级展翼铰接在所述底板展翼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所述二级展翼通过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秀靖全威王超马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蒙城县东正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