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手机数据的城际交通出行方式判断方法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具体涉及基于手机数据的城际交通出行方式判断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交通出行调查是交通规划,公路、铁路、航空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公众出行的特征,掌握交通流量流向、出行方式分担比例等资料,为交通量或吞吐能力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为后期的项目建设和评估提供依据。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方式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对于规划设计部门来说,获取完整的交通运输统计数据较为困难,而且不同交通方式的数据格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聚合分析。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调查采用人工路边询问、抽样调查等方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存在调查范围和时间有限,抽样率低和数据处理低效等问题。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和移动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手机大数据成为了获取公众交通出行情况的新方式。移动运营商可以依据手机连接基站来实时判断用户位置,智能手机本身也能开启GPS定位向以百度地图为代表的手机软件上报自身位置信息。因此,从移动运营商和手机软件运营商处可以得到用户大量的时间位置信息,从而能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手机数据的城际交通出行方式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记录中用户的移动轨迹数据;提取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的城际出行子轨迹;判断城际子轨迹的出行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手机数据的城际交通出行方式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记录中用户的移动轨迹数据;提取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的城际出行子轨迹;判断城际子轨迹的出行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的城际出行子轨迹,包括:移动轨迹数据包含m条移动轨迹,m条移动轨迹记为S={s1,s2……sm},si∈S;判断子轨迹si对应的城市C3和城市C4是否相邻,若城市C3和城市C4相邻,则将子轨迹si加入子轨迹集合R;若城市C3和城市C4不相邻,则判定子轨迹si是否是具有中转城市的子轨迹,若具有中转城市,则将子轨迹si根据中转城市对应分割为两段子轨迹,将这两段子轨迹加入子轨迹集合R;若不具有中转城市则将子轨迹si加入子轨迹集合R;用处理子轨迹si方法处理子轨迹集合R中的所有子轨迹,直到子轨迹集合R中的所有子轨迹都不包括中转城市。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城际子轨迹的出行方式,包括:S401判断子轨迹ri是否是航空出行的步骤、S402判断子轨迹ri是否是火车出行的步骤和S403判断子轨迹ri是否是汽车出行的步骤;所述S401判断子轨迹ri是否是航空出行的步骤,包括:若子轨迹ri对应的城市C5和城市C6之间有航班,则若子轨迹ri经过A1或A2的时间超过机场停留阈值,且至少A1或A2内不具有火车站和汽车站,则子轨迹ri对应的出行方式为航班出行;否则判断子轨迹ri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是否落入预设的飞机航行速度范围,若落入,则子轨迹ri对应的出行方式为航班出行;所述S402判断子轨迹ri是否是火车出行的步骤,包括:若子轨迹ri对应的城市C5和城市C6之间有火车,且子轨迹ri经过T1和T2的时间两个都超过火车站停留阈值,且子轨迹ri的最大速度或平均速度超过预设的汽车速度范围,且子轨迹ri经过T1或T2的时间符合火车时刻表中的一个车次,则子轨迹ri对应的出行方式为火车出行;若子轨迹ri经过T1和T2的时间有一个超过火车站停留阈值,且子轨迹ri的最大速度或平均速度落入预设的第一火车速度范围,其中第一火车速度范围的下边界超过汽车速度范围的上边界,且第一火车速度范围的下边界与汽车速度范围的上边界之差大于速度区别预设值,则子轨迹ri对应的出行方式为火车出行;若子轨迹ri经过T1和T2的时间有一个超过火车站停留阈值,且子轨迹ri的最大速度或平均速度超过预设的汽车速度范围,且根据子轨迹ri经过T1后在出站时间内的运动方向与进入T2前的入站时间内的运动方向之间的差值小于方向偏离预设值,则子轨迹ri对应的出行方式为火车出行;若子轨迹ri经过T1和T2的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涂贞,刘伟,吴伟令,苏厉,金德鹏,牟涛,李贻武,魏其运,庞化军,许宗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