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长链聚醚链段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372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长链聚醚链段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方法的步骤如下:1)以通式为CH↓[2]=CHCH↓[2]O(CH↓[2]CH↓[2]O)↓[n](CH↓[2]CH(CH↓[3])O)↓[m]H的烯丙基聚醚与通式为HSi(OR)↓[3]烷氧基氢硅烷为原料,其中,n,m=1~20,R为甲基或乙基;采用氯铂酸溶液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得到氢硅化硅烷中间体产物,经减压抽提纯化分离;2)以所得的氢硅化中间体产物与通式为CH↓[2]=CR↓[1]C=OCl的不饱和酰氯在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其中,R↓[1]为H或甲基;得到式为:(RO)↓[3]SiCH↓[2]CH↓[2]CH↓[2]O(CH↓[2]CH↓[2]O)↓[n](CH↓[2]CH(CH↓[3])O)↓[m]C=OCR↓[1]=CH↓[2]一端带有双键,并含有一定聚醚链锻的长链硅烷偶联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较高收率的产品,合成工艺简单可行。将此偶联剂用于纳米SiO↓[2]的改性,将极大的提高纳米SiO↓[2]在有机溶剂及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脂等有机树脂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到,它属于有机硅功能化合物中间体合成及应用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无机和亲有机两种功能基的硅烷化合物产品,它广泛应用于玻璃纤维、塑料工业、电缆、橡胶、有机树脂和涂料等许多工业领域。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不同牌号和不同应用类型的硅烷偶联剂出售。然而,为了使硅烷偶联剂在不同产品和不同应用环境中得到更好应用,合成新的分子结构的硅烷偶联剂的研究始终也在继续,以达到充分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在使用化学改性处理方法,对纳米SiO2等颗粒进行表面研究和应用方面,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常用的改性剂,其具有的Si-Y键(Y可以为Cl,OCH3,OC2H5等)可以与SiO2表面的Si-OH键进行化学缩合反应,使SiO2表面从亲水性转变成亲油性。经改性的纳米SiO2因为表面羟基被有机基团所取代,粒子间互相团聚作用减少,从而可以均匀并稳定地分散在有机溶剂和聚合物基体中。传统常用于纳米SiO2改性硅烷偶联剂主要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这些偶联剂对于改善纳米SiO2表面的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长链聚醚链段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骤如下:1)以通式为CH↓[2]=CHCH↓[2]O(CH↓[2]CH↓[2]O)↓[n](CH↓[2]CH(CH↓[3])O)↓[m]H的烯丙基聚醚与通式为HSi(OR )↓[3]烷氧基氢硅烷为原料,其中,n,m=1~20,R为甲基或乙基;采用氯铂酸溶液为催化剂,催化剂为反应体系浓度的1~1000ppm,烯丙基聚醚与烷氧基氢硅烷摩尔比为1∶1~1∶1.5,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1.0~5.0h,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得到氢硅化硅烷中间体产物,经减压抽提纯化分离;2)以所得的氢硅化中间体产物与通式为C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宏李伯耿谭军郑志鹏卜志扬刘万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