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343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包括门体,门体正面的中部嵌装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左侧通过合页与门体的内壁铰接,第一挡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连通第一挡板顶部和底部的凹槽,凹槽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槽,凹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位于凹槽内部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该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凹槽,在客车受到撞击后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无法打开时,抽出固定杆,向左拉动第二挡板,使第二挡板收缩至凹槽的内部,取出行李,或者直接打开第一挡板,取出行李,使用方便,防止出现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的现象。

Luggage storage door with hydraulic control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r accessories, and discloses a used car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hydraulic control, which comprises a door body, the door body is embedded with the first front baffle, baffle left through the wall and the first articulated hinge and the door body,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baffl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baffle top and bottom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ove, the front and ba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groove second inserting internal baffle, baffle second is located in the groove at one end of the front and back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lock. The car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hydraulic control, by setting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plate and the groove in the bus, the impact of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 led to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can not be opened, taking the fixed rod, pulling to the left second baffle, the internal baffle, second grooves shrink to remove the luggage, or directly open the first baffle, remove luggage, easy to use,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 led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
技术介绍
客车指乘坐9人以上(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一般具有方形车厢,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乘客的随身行李大都放置在客车行李仓中,客车的行李仓门大都是通过液压控制,而客车在受到撞击时常常出现液压系统失灵的状况,使行李仓门无法打开,导致乘客放置在行李仓内的行李无法取出,给乘客造成隐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解决了客车受到撞击后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无法打开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正面的中部嵌装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左侧通过合页与门体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连通第一挡板顶部和底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凹槽内部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远离第二挡板的一端插接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右侧的内部开设有内槽,且第二挡板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内槽的通槽,所述第二挡板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靠近第二挡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拨动块的一端穿过通槽并延伸至内槽内部,所述活动杆位于内槽一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内槽的右侧内壁开设有连通第二挡板右侧面的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杆的右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门体右侧内壁开设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部一端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且门体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限位槽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延伸至门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左端与凹槽的左侧内壁相连通,且导向槽的长度为凹槽深度的0.9倍。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与门体的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宽度与通槽的宽度相适配,且限位杆的宽度限位槽的宽度相适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通过设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凹槽,在客车受到撞击后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无法打开时,抽出固定杆,向左拉动第二挡板,使第二挡板收缩至凹槽的内部,取出行李,或者直接打开第一挡板,取出行李,使用方便,防止出现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的现象。2、该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通过对导向槽和凹槽长度的限定,用来挡住挡块,防止第二挡板滑出凹槽,通过对固定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限定,增大固定杆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摩擦,防止客车行驶过程中固定杆颠簸出来,通过第一挡板和门体宽度的限定,增强门体的美观性,同时镂空的门体更加方便行李的拿取,通过对限位杆和限位槽的限定,使固定更加稳固,防止第二挡板轻易打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剖图。图中:1门体、2第一挡板、3合页、4凹槽、5导向槽、6第二挡板、7挡块、8内槽、9通槽、10拨动块、11活动杆、12限位杆、13第一通孔、14限位槽、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包括门体1,门体1正面的中部嵌装有第一挡板2,且第一挡板2的左侧通过合页3与门体1的内壁铰接,第一挡板2的宽度与门体1的宽度相同,通过第一挡板2和门体1宽度的限定,增强门体1的美观性,同时镂空的门体1更加方便行李的拿取,第一挡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连通第一挡板2顶部和底部的凹槽4,凹槽4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槽5,导向槽5的左端与凹槽4的左侧内壁相连通,且导向槽5的长度为凹槽4深度的0.9倍,通过对导向槽5和凹槽4长度的限定,用来挡住挡块7,防止第二挡板6滑出凹槽4,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挡板6,第二挡板6位于凹槽4内部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7,挡块7远离第二挡板6的一端插接在导向槽5的内部,第二挡板6右侧的内部开设有内槽8,且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内槽8的通槽9,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拨动块10,拨动块10靠近第二挡板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活动杆11远离拨动块10的一端穿过通槽9并延伸至内槽8内部,活动杆11位于内槽8一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内槽8的右侧内壁开设有连通第二挡板6右侧面的第一通孔13,限位杆12的右端穿过第一通孔13并延伸至门体1右侧内壁开设的限位槽14内,限位杆12的宽度与通槽9的宽度相适配,且限位杆12的宽度限位槽14的宽度相适配,通过对限位杆12和限位槽14的限定,使固定更加稳固,防止第二挡板6轻易打开,限位杆12位于限位槽14内部一端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5,且门体1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限位槽14的第三通孔16,第二通孔15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并延伸至门体1的外部,固定杆17的直径与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的直径均相适配,通过对固定杆17、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的限定,增大固定杆17与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摩擦,防止客车行驶过程中固定杆17颠簸出来。综上所述,该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通过设置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6和凹槽4,在客车受到撞击后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无法打开时,抽出固定杆17,向左拉动第二挡板6,使第二挡板6收缩至凹槽4的内部,取出行李,或者直接打开第一挡板2,取出行李,使用方便,防止出现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的现象,解决了客车受到撞击后液压系统失灵导致行李仓门无法打开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包括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正面的中部嵌装有第一挡板(2),且第一挡板(2)的左侧通过合页(3)与门体(1)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连通第一挡板(2)顶部和底部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槽(5),所述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位于凹槽(4)内部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挡块(7)远离第二挡板(6)的一端插接在导向槽(5)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6)右侧的内部开设有内槽(8),且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内槽(8)的通槽(9),所述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拨动块(10),所述拨动块(10)靠近第二挡板(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远离拨动块(10)的一端穿过通槽(9)并延伸至内槽(8)内部,所述活动杆(11)位于内槽(8)一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内槽(8)的右侧内壁开设有连通第二挡板(6)右侧面的第一通孔(13),所述限位杆(12)的右端穿过第一通孔(13)并延伸至门体(1)右侧内壁开设的限位槽(14)内,所述限位杆(12)位于限位槽(14)内部一端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5),且门体(1)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限位槽(14)的第三通孔(16),所述第二通孔(15)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17),所述固定杆(1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并延伸至门体(1)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车行李仓门,包括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正面的中部嵌装有第一挡板(2),且第一挡板(2)的左侧通过合页(3)与门体(1)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挡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连通第一挡板(2)顶部和底部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导向槽(5),所述凹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位于凹槽(4)内部一端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挡块(7)远离第二挡板(6)的一端插接在导向槽(5)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6)右侧的内部开设有内槽(8),且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内槽(8)的通槽(9),所述第二挡板(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拨动块(10),所述拨动块(10)靠近第二挡板(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远离拨动块(10)的一端穿过通槽(9)并延伸至内槽(8)内部,所述活动杆(11)位于内槽(8)一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内槽(8)的右侧内壁开设有连通第二挡板(6)右侧面的第一通孔(13),所述限位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勇刘良生沈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