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524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6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采用架空四分裂软导线将主变压器和GIS配电装置之间的电气距离拉大,通过增大电气距离,使得VFTO在传输过程中衰减,并结合避雷器对过电压的抑制作用,有效地抑制了VFTO,避免了VFTO对主变压器带来的危害,且无需对GIS隔离开关并联阻尼电阻,节省了工程投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GIS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main transform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GIS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and the main transformer, the overhead four split soft wire electr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 transformer and GIS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widened by 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distance, the VFTO attenua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ightning arrester on overvoltage, effectively inhibit VFTO, avoid the harm of VFTO to the main transformer,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GIS isolation switch parallel damping resistance, sav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GIS(Gas-insulatedMetal-enclosedSwitchgear,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配电装置以其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工程。在特高压变电站中,1000kV的GIS配电装置中的隔离开关切合空载母线时,由于隔离开关的触头运动速度慢、隔离开关灭弧能力弱等原因,会引起触头间的多次预击穿或重击穿,从而产生波头很陡的行波。并且由于GIS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之间的连线很短,其电容很小,产生的行波在GIS配电装置内发生多次折反射的时间很短,故而形成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FastTransientOvervoltage,VFTO)。由于现有的GIS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之间距离紧凑,VFTO经由GIS配电装置套管与主变压器套管之间的连接线传递到主变压器,对主变压器的绝缘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包括主变压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和GIS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压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和GIS配电装置依次设置,所述主变压器与所述GIS配电装置采用架空四分裂软导线连接,且由所述GIS配电装置的套管引下线至所述主变压器的套管引下线的架空四分裂软导线依次为:第一软导线、第二软导线、第三软导线和第四软导线;所述避雷器通过第五软导线与所述第四软导线采用人字形连接结构相连接,以及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第六软导线与所述第一软导线采用人字形连接结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包括主变压器、避雷器、
电压互感器和GIS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压器、避雷器、电压互
感器和GIS配电装置依次设置,所述主变压器与所述GIS配电装置采用架空
四分裂软导线连接,且由所述GIS配电装置的套管引下线至所述主变压器的
套管引下线的架空四分裂软导线依次为:第一软导线、第二软导线、第三软
导线和第四软导线;
所述避雷器通过第五软导线与所述第四软导线采用人字形连接结构相连
接,以及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第六软导线与所述第一软导线采用人字形连接
结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软导线、第二软导线、第三软导线、第四软导线均为
JLHN58K-1600软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软导线的长度范围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王宁华孟轩马棡冯春业权白露樊玥陈宏明梁言桥张先伟赵丽华吴桐窦娟周国梁黄玲王佩芳韩迅利孙建平曹盛王卫华林伟明康鹏刘菲舒亮冯小明蔡德江伍晓伦赵衡何民杨仁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