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113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4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激式反激变换器,相较于传统的自激式反激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新的驱动电路结构,解决了驱动电路设计和调试复杂且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保留了自激式反激变换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响应快速的优点。该变换器电路拓扑包括启动电路、反激变换器主电路、反馈电路和驱动电路,适用于小功率电源电源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特别涉及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拓扑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自激式反激变换器电路具有元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方便实现多路输出的优点,通过元件间的相互配合使电路自激振荡工作,通过变压器储能和耦合向外输出能量。其电路只需较少的元件数量,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充电器、PC电源等低成本、小功率电源产品中。目前,常用的自激式反激变换器的结构一般包括:启动电路,反激变换器主电路,反馈电路,驱动电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自激式反激变换器输入侧接入直流电源时,启动电路工作,使得反激变换器主电路中的主开关管导通,变换器开始工作。在变换器工作过程中反激变换器主电路将能量由输入端传递给输出端,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气隔离。反馈电路采集变换器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传递给驱动电路,从而控制反激变换器主电路中的主开关管导通和关断,形成负反馈回路。对于使用可控精密稳压源和光耦作为反馈电路主要器件的自激式反激变换器,如何设计其驱动电路是一个难点。现有的驱动电路中各分立元件参数相互影响,使得电路设计中的计算、调试过程复杂。同时,现有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包括:电阻R0组成的启动电路,输入正负端、输出正负端、输入滤波电容C1、主开关管Q1、变压器T中的原边绕组N1和副边绕组N3、二极管D2组成的反激变换器主电路,电阻R5、光耦OC1、电阻R4、电阻R1、可控精密稳压源T1、电阻R6、电容C4、电阻R7和电阻R8组成的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激式反激变换器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由变压器T中辅助绕组N2,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电容C2,NPN三极管Q3,PNP三极管Q4组成,辅助绕组N2的同名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PNP三极管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激式反激变换器,包括:电阻R0组成的启动电路,输入正负端、输出正负端、输入滤波电容C1、主开关管Q1、变压器T中的原边绕组N1和副边绕组N3、二极管D2组成的反激变换器主电路,电阻R5、光耦OC1、电阻R4、电阻R1、可控精密稳压源T1、电阻R6、电容C4、电阻R7和电阻R8组成的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激式反激变换器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由变压器T中辅助绕组N2,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电容C2,NPN三极管Q3,PNP三极管Q4组成,辅助绕组N2的同名端与电阻R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周睿张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