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83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变流器,其结构包括电能转换核心区、直流断路器、直流接线排、交流接线排、交流断路器、控制和显示核心区、出风口、进风口、铜排接线窗、直流进线孔、交流进线孔、正面面板、背面面板、侧面面板、底部面板,电能转换核心区设于正面面板左侧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运用大功率单机一级逆变控制技术,整机效率高达98.2%,改善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离网时的独立逆变功能,可由储能逆变器建立微网系统,保证在电网掉电的情况下储能逆变器也可以正常工作,采用新型矢量控制技术(DPWM),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控制性能和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变流器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向变流器,属于变流器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电能难以储存,所以在传统的电力生产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几乎同时进行,电网通过调度的手段来保证电能的实时平衡,而在当今世界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微电网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新能源发电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容易造成电力供需不平衡,不仅会影响电能质量,造成频率和电压不稳,而且严重时会引发停电事故,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现有技术现有技术双向变流器的控制性能和系统的可靠性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不便,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变流器,以解决双向变流器的控制性能和系统的可靠性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不便,实用性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向变流器,其结构包括电能转换核心区、直流断路器、直流接线排、交流接线排、交流断路器、控制和显示核心区、出风口、进风口、铜排接线窗、直流进线孔、交流进线孔、正面面板、背面面板、侧面面板、底部面板,所述的电能转换核心区设于正面面板左侧上方,所述的直流断路器设于电能转换核心区下方;所述的直流断路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变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变流器,其结构包括电能转换核心区(1)、直流断路器(2)、直流接线排(3)、交流接线排(4)、交流断路器(5)、控制和显示核心区(6)、出风口(7)、进风口(8)、铜排接线窗(9)、直流进线孔(10)、交流进线孔(11)、正面面板(12)、背面面板(13)、侧面面板(14)、底部面板(15),所述的电能转换核心区(1)设于正面面板(12)左侧上方,所述的直流断路器(2)设于电能转换核心区(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断路器(2)与电能转换核心区(1)电连接,所述的直流接线排(3)设于正面面板(12)底部左侧,所述的交流接线排(4)与直流接线排(3)呈对称结构分布在正面面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变流器,其结构包括电能转换核心区(1)、直流断路器(2)、直流接线排(3)、交流接线排(4)、交流断路器(5)、控制和显示核心区(6)、出风口(7)、进风口(8)、铜排接线窗(9)、直流进线孔(10)、交流进线孔(11)、正面面板(12)、背面面板(13)、侧面面板(14)、底部面板(15),所述的电能转换核心区(1)设于正面面板(12)左侧上方,所述的直流断路器(2)设于电能转换核心区(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断路器(2)与电能转换核心区(1)电连接,所述的直流接线排(3)设于正面面板(12)底部左侧,所述的交流接线排(4)与直流接线排(3)呈对称结构分布在正面面板(12)上,所述的交流断路器(5)设于交流接线排(4)与控制和显示核心区(6)之间,所述的交流接线排(4)、交流断路器(5)、控制和显示核心区(6)两两之间通过电连接,所述的出风口(7)设于背面面板(13)顶部,所述的进风口(8)设于背面面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巧利高顺陈强李清海司红磊熊宇迪周正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