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大专利>正文

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834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3:10
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顶板、横隔板与竖隔板,所述横隔板的左右两端与前面板、后面板的顶部相连接,竖隔板的两端与横隔板、底板垂直连接;所述横隔板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变频组、第二变频组、第三变频组,背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竖隔板上位于第一散热器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电源,该电源与位于第一散热器正上方的控制器电路连接,该控制器与设置于横隔板顶面的散热风扇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以及片形的感温件。本设计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柜,尤其涉及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塔式起重机(塔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塔吊的三种运行轨迹,垂直起升、前后变幅、左右回转,都需要专门的变频电路进行控制,这就会导致承载变频电路的变频柜内易积攒很多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散热,则容易损坏电路,破会设备的正常运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089568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月7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频柜,包括壳体、支撑板、第一变频电路、第二变频电路、第三变频电路、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壳体的一侧壁形成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变频电路、第二变频电路和第三变频电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散热器用作对第一变频电路、第二变频电路和第三变频电路散热,且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散热通道相对。虽然该设计能够通过散热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的散热属于被动式散热,并不是依据温度的情况作出的即时反应,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塔吊上的变频柜。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与顶板,所述前面板的顶端、后面板的顶端与顶板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前面板的底端、后面板的底端与底板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变频柜还包括相互垂直的横隔板与竖隔板,所述横隔板的左右两端与前面板、后面板的顶部相连接,横隔板的底部与竖隔板的一端垂直连接,竖隔板的另一端与底板垂直连接;所述横隔板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变频组、第二变频组、第三变频组,横隔板的背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变频组、第二变频组、第三变频组一一对应的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竖隔板上位于第一散热器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电源,该电源与位于第一散热器正上方的控制器电路连接,该控制器与设置于横隔板顶面的散热风扇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以及片形的感温件,输入电源线的一端与电动机相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内部,输出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左壁后延伸至输入电源线另一端的正上方,金属外壳的左壁的顶端与感温件的一端相连接,感温件的另一端延伸至金属外壳内输出电源线的正上方,金属外壳的右壁的顶端经金属外壳的顶盖后与下挡片的一端相连接,下挡片的另一端位于感温件的正上方。所述感温件包括连接部、过渡部与前沿部,连接部的一端与金属外壳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经过渡部后与前沿部相连接,过渡部的宽度小于连接部、前沿部的宽度。所述下挡片、感温件之间夹角的大小为40度–90度。所述控制器的顶部设置有蜂窝板,该蜂窝板的两端分别与竖隔板、后面板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中,通过相互垂直的横隔板与竖隔板将柜体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变频组区、散热器区,以及位于它们正上方的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由控制器控制运行,该控制器根据温度的具体情况控制风扇的运行与否,不仅能进行有效散热,而且提高了风扇的利用效率,控制性较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2、本专利技术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中,其包括的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以及片形的感温件,使用时,柜内产生的高温会引起感温件的形变,下弯的感温件会下压输出电源线以与输入电源线相连接,从而导通风扇、电源,以自动开启风扇,从而实现温控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感温件的俯视图。图中: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3、顶板4、散热风扇5、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感温件64、连接部65、过渡部66、前沿部67、下挡片68、电源7、横隔板8、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第一散热器84、第二散热器85、第三散热器86、竖隔板9、蜂窝板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3,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3与顶板4,所述前面板1的顶端、后面板2的顶端与顶板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前面板1的底端、后面板2的底端与底板3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变频柜还包括相互垂直的横隔板8与竖隔板9,所述横隔板8的左右两端与前面板1、后面板2的顶部相连接,横隔板8的底部与竖隔板9的一端垂直连接,竖隔板9的另一端与底板3垂直连接;所述横隔板8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横隔板8的背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一一对应的第一散热器84、第二散热器85、第三散热器86,竖隔板9上位于第一散热器84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电源7,该电源7与位于第一散热器84正上方的控制器6电路连接,该控制器6与设置于横隔板8顶面的散热风扇5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以及片形的感温件64,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与散热风扇5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61的内部,输出电源线63的一端与电源7相连接,输出电源线63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左壁后延伸至输入电源线62另一端的正上方,金属外壳61的左壁的顶端与感温件64的一端相连接,感温件64的另一端延伸至金属外壳61内输出电源线63的正上方,金属外壳61的右壁的顶端经金属外壳61的顶盖后与下挡片68的一端相连接,下挡片68的另一端位于感温件64的正上方。所述感温件64包括连接部65、过渡部66与前沿部67,连接部65的一端与金属外壳61相连接,连接部65的另一端经过渡部66后与前沿部67相连接,过渡部66的宽度小于连接部65、前沿部67的宽度。所述下挡片68、感温件64之间夹角的大小为40度–90度。所述控制器6的顶部设置有蜂窝板11,该蜂窝板11的两端分别与竖隔板9、后面板2相连接。使用时,变频组产生的高温会升高金属外壳61的温度,感温件64发生形变,下弯的感温件64会下压输出电源线63以与输入电源线62相连接,从而导通散热风扇5、电源7,启动后的散热风扇5会产生强风以有效散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3)与顶板(4),所述前面板(1)的顶端、后面板(2)的顶端与顶板(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前面板(1)的底端、后面板(2)的底端与底板(3)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柜还包括相互垂直的横隔板(8)与竖隔板(9),所述横隔板(8)的左右两端与前面板(1)、后面板(2)的顶部相连接,横隔板(8)的底部与竖隔板(9)的一端垂直连接,竖隔板(9)的另一端与底板(3)垂直连接;所述横隔板(8)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横隔板(8)的背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一一对应的第一散热器(84)、第二散热器(85)、第三散热器(86),竖隔板(9)上位于第一散热器(84)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电源(7),该电源(7)与位于第一散热器(84)正上方的控制器(6)电路连接,该控制器(6)与设置于横隔板(8)顶面的散热风扇(5)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以及片形的感温件(64),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与散热风扇(5)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61)的内部,输出电源线(63)的一端与电源(7)相连接,输出电源线(63)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左壁后延伸至输入电源线(62)另一端的正上方,金属外壳(61)的左壁的顶端与感温件(64)的一端相连接,感温件(64)的另一端延伸至金属外壳(61)内输出电源线(63)的正上方,金属外壳(61)的右壁的顶端经金属外壳(61)的顶盖后与下挡片(68)的一端相连接,下挡片(68)的另一端位于感温件(64)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上的变频柜,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3)与顶板(4),所述前面板(1)的顶端、后面板(2)的顶端与顶板(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前面板(1)的底端、后面板(2)的底端与底板(3)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柜还包括相互垂直的横隔板(8)与竖隔板(9),所述横隔板(8)的左右两端与前面板(1)、后面板(2)的顶部相连接,横隔板(8)的底部与竖隔板(9)的一端垂直连接,竖隔板(9)的另一端与底板(3)垂直连接;所述横隔板(8)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横隔板(8)的背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变频组(81)、第二变频组(82)、第三变频组(83)一一对应的第一散热器(84)、第二散热器(85)、第三散热器(86),竖隔板(9)上位于第一散热器(84)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电源(7),该电源(7)与位于第一散热器(84)正上方的控制器(6)电路连接,该控制器(6)与设置于横隔板(8)顶面的散热风扇(5)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以及片形的感温件(64),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与散热风扇(5)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大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