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472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第一固定螺栓口、下定位板、固定螺栓、减震装置脚、连接器、第二固定螺栓口、右定位板、第三隔音板、第四隔音板、上定位板、放置仓、左定位板,放置仓与下定位板、右定位板、上定位板、左定位板通过焊接连接,有减震装置脚与隔音板,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能提供一个稳定又安静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属于机电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产生震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498246.6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板,液压减震结构,防震动结构,连杆结构,固定块,限位螺母,紧固螺母,丝杠,三通和液压管,所述的连杆结构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上面;所述的液压减震结构通过液压管和三通相连接;所述的限位螺母和紧固螺母安装在丝杠的外圆上;所述的防震动结构设置在固定块的中间,但是现有技术的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但是现有技术不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没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以解决不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没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第一固定螺栓口、下定位板、固定螺栓、减震装置脚、连接器、第二固定螺栓口、右定位板、第三隔音板、第四隔音板、上定位板、放置仓、左定位板,所述的放置仓与下定位板、右定位板、上定位板、左定位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的下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口,所述的右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固定螺栓口,所述的固定螺栓通过连接器与、减震装置脚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脚由固定台、减震弹簧、中间垫片、上垫片组成,所述的减震弹簧与固定台相连接,所述的上垫片通过中间垫片与减震弹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定位板上设有第一隔音板。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定位板上设有第二隔音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右定位板上设有第三隔音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右定位板上设有第三隔音板。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定位板上设有第四隔音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第三隔音板与第四隔音板是由高密度玻纤吸音棉材料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定位板、右定位板、上定位板、放置仓、左定位板是由15mm钢板材料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减震装置脚与隔音板,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能提供一个稳定又安静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与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装置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一固定螺栓口-3、下定位板-4、固定螺栓-5、减震装置脚-6、连接器-7、第二固定螺栓口-8、右定位板-9、第三隔音板-10、第四隔音板-11、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一固定螺栓口3、下定位板4、固定螺栓5、减震装置脚6、连接器7、第二固定螺栓口8、右定位板9、第三隔音板10、第四隔音板11、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所述的放置仓13与下定位板4、右定位板9、上定位板12、左定位板1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的下定位板4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口3,所述的右定位板9上设有第二固定螺栓口8,所述的固定螺栓5通过连接器7与、减震装置脚6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脚6由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组成,所述的减震弹簧62与固定台61相连接,所述的上垫片64通过中间垫片63与减震弹簧62连接,所述的左定位板14上设有第一隔音板1,所述的下定位板4上设有第二隔音板2,所述的右定位板9上设有第三隔音板10,所述的右定位板9上设有第三隔音板10,所述的上定位板12上设有第四隔音板11,所述的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三隔音板10与第四隔音板11是由高密度玻纤吸音棉材料构成,所述的下定位板4、右定位板9、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是由15mm钢板材料构成。本专利所说的隔音板2因具有在阻尼层较大的声能转化消耗原理而使透射量大减,透声系数低,隔声量大大提升。同时,独特的复合结构起到解耦消振的作用,使板材和系统的吻合效应大大削弱。如使用者使用本实用,可以将机电设备固定在由下定位板4、右定位板9、上定位板12与左定位板14焊接而成的放置仓13内部,再结合减震装置脚6,就能有效的将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本技术的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一固定螺栓口3、下定位板4、固定螺栓5、减震装置脚6、连接器7、第二固定螺栓口8、右定位板9、第三隔音板10、第四隔音板11、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没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有减震装置脚6与隔音板2,能把机电设备因工作状态产生的机械震动有效的降到最低,同时也有一定的除噪音功能,能提供一个稳定又安静的工作环境,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减震装置脚6由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组成,所述的减震弹簧62与固定台61相连接,所述的上垫片64通过中间垫片63与减震弹簧62连接。以上显示与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与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与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一固定螺栓口(3)、下定位板(4)、固定螺栓(5)、减震装置脚(6)、连接器(7)、第二固定螺栓口(8)、右定位板(9)、第三隔音板(10)、第四隔音板(11)、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所述的放置仓(13)与下定位板(4)、右定位板(9)、上定位板(12)、左定位板(1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的下定位板(4)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口(3),所述的右定位板(9)上设有第二固定螺栓口(8),所述的固定螺栓(5)通过连接器(7)与、减震装置脚(6)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脚(6)由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组成,所述的减震弹簧(62)与固定台(61)相连接,所述的上垫片(64)通过中间垫片(63)与减震弹簧(6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1)、第二隔音板(2)、第一固定螺栓口(3)、下定位板(4)、固定螺栓(5)、减震装置脚(6)、连接器(7)、第二固定螺栓口(8)、右定位板(9)、第三隔音板(10)、第四隔音板(11)、上定位板(12)、放置仓(13)、左定位板(14),所述的放置仓(13)与下定位板(4)、右定位板(9)、上定位板(12)、左定位板(1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的下定位板(4)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口(3),所述的右定位板(9)上设有第二固定螺栓口(8),所述的固定螺栓(5)通过连接器(7)与、减震装置脚(6)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脚(6)由固定台(61)、减震弹簧(62)、中间垫片(63)、上垫片(64)组成,所述的减震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星淇刁春蕾李茜张世明焦秋兰田艳君张洋王乾宝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