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69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压缩机,吸气管组件(1)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所述密封连接部用于与气缸吸气口(2)密封连接,所述应力吸收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壳体(3)的壳体吸气口(4)直接或间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缸吸气口和设备壳体之间采用了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的吸气管组件结构,利用密封连接部实现与气缸吸气口的密封连接,并通过应力吸收部吸收设备壳体的壳体吸气口与气缸吸气口之间的内应力,而且还通过应力吸收部消除气缸的振动向压缩机壳体的传导,从而消除设备壳体和气缸的应力变形问题,降低设备失效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吸气管是连接压缩机分液器与气缸吸气口的装置,该装置需要实现其与气缸吸气口、压缩机壳体、分液器等结构的密封。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压缩机吸气口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气缸a1的气缸吸入孔a4和分液器a2之间设置有分液器排气管a3和吸气管a5。吸气管a5采用变直径的铜管,其直径较细的一段通过过盈涨紧的方式与气缸吸入孔a4密封连接,而直径较粗的一端与分液器排气管a3连接。该压缩机吸气口所采用的铜管过盈胀紧的密封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气缸a1与吸气管a5之间的连接方式属于硬连接,吸气管a5的后端与分液器a2进行钎焊时,吸气管a5受热产生的应力会传递到气缸a1上,导致气缸a1变形,同时气缸a1工作产生的振动亦会传递到压缩机壳体a7上,导致气缸a1与壳体a7之间长期存在内应力,存在加速压缩机失效的隐患。2、胀紧铜管密封是依靠密封圈a6过盈挤压铜管,使铜管变形后贴紧气缸吸入孔a4的内壁实现密封,故需较大力敲入密封圈a6,在敲入密封圈过程中,气缸a1通常单侧受力,易导致气缸变形,出现泵体卡死问题,该方式尤其不能适用于气缸强度较差的微型压缩机以及有多个吸气管、需要多次敲入密封圈的增晗、变容等多缸压缩机;3、现有胀紧的密封方式,对气缸内孔、铜管、密封圈等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提高了整机零件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空气压缩机,能够尽量消除设备壳体和气缸的应力变形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气管组件,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所述密封连接部用于与气缸吸气口密封连接,所述应力吸收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设备壳体的壳体吸气口直接或间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吸收部包括波纹管结构,所述波纹管结构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密封连接或一体制成。进一步地,还包括直管结构,所述直管结构与所述应力吸收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壳体吸气口和分液器出气管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吸收部包括波纹管结构,所述直管结构、所述波纹管结构和所述密封连接部依次密封连接或一体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部包括密封螺纹结构,用于与所述气缸吸气口通过密封螺纹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螺纹结构包括具有锥形外轮廓的中空锥管,所述锥形外轮廓上设有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螺纹结构的内部设有扳手卡扣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包括气缸吸气口和壳体吸气口,其中,还包括前述的吸气管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部包括密封螺纹结构,所述气缸吸气口设有内螺纹结构,能够与所述密封螺纹结构通过密封螺纹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应力吸收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的直管结构,所述壳体吸气口包括内套管和具有锥形外轮廓的锥形外套筒,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所述锥形外套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直管结构的外轮廓密封连接,所述锥形外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上,且在所述锥形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有内凹区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压缩机壳体和分液器,其中,还包括前述的压缩机吸气口结构,所述压缩机吸气口结构与所述分液器的分液器出气管密封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气缸吸气口和设备壳体之间采用了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的吸气管组件结构,利用密封连接部实现与气缸吸气口的密封连接,并通过应力吸收部吸收设备壳体的壳体吸气口与气缸吸气口之间的内应力,而且还通过应力吸收部消除压缩机气缸的振动向设备壳体的传导,从而消除设备壳体和气缸的应力变形问题,降低设备失效的隐患。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压缩机吸气口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缩机吸气口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吸气管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压缩机吸气口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包括气缸吸气口2和壳体吸气口4,并且在气缸吸气口2和壳体吸气口之间设置有吸气管组件1。其中,气缸吸气口2为压缩机气缸的吸气部位,能够接收来自分液器排出的冷媒,壳体吸气口4则固定在压缩机壳体3上,用于密封和固定吸气管组件1。吸气管组件1主要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密封连接部用于与气缸吸气口2密封连接,而应力吸收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设备壳体(例如压缩机壳体3)的壳体吸气口4直接或间接固定。应力吸收部能够对设备壳体与气缸之间的内应力进行吸收,而且气缸发生振动时,应力吸收部能够消除气缸的振动向设备壳体的传导,因此吸气管组件1能够有效地消除设备壳体和气缸的应力变形问题,降低设备失效的隐患。另一方面,应力吸收部还能够对气缸吸气口2与壳体吸气口4之间的同轴度误差、角度误差等进行部分补偿,因此还能够降低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节约零件加工成本,也提高了设备整机装配的成功率,同时提高设备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图3示出了一种吸气管组件的具体结构实施例。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应力吸收部包括波纹管结构12,所述波纹管结构12可以与密封连接部一体制成,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波纹管结构12可采用较软的金属材料,例如青铜、黄铜、不锈钢、蒙乃尔合金和因康镍尔合金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波纹管结构12还可以与密封连接部以多段拼接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这种方式能够根据不同部件的工作需要进行更为自由的选择,并能够降低加工成本。例如密封连接部采用更硬更不易变形的材质,例如钢等,而波纹管结构12采用较软的能够有效吸收内应力的材质,例如黄铜或青铜等。在图3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直管结构13,直管结构13与应力吸收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壳体吸气口4和分液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直管结构13插入到壳体吸气口4后进行焊接,分液器出气管则可插入直管结构13内后进行焊接,从而实现密封连接。具体来说,对于采用波纹管结构12的形式的应力吸收部来说,直管结构13、波纹管结构12和密封连接部可以一体制成,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和应力吸收效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直管结构13、波纹管结构12和密封连接部以多段拼接的方式进行依次密封连接,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取消直管结构13,此时则需要将波纹管结构12与分液器弯管焊接。此时,波纹管结构12则直接与壳体吸气口4进行焊接。在图2和图3实施例中,密封连接部包括密封螺纹结构11,用于与所述气缸吸气口2通过密封螺纹方式连接。这种密封螺纹结构11能够在装配时实现自密封效果。这也包括了借助于其他辅料实现密封的普通螺纹结构。相应的,气缸吸气口2设有内螺纹结构,能够与密封螺纹结构11通过密封螺纹方式连接。相比于现有的压缩机吸气结构所采用的涨紧密封方式,本实施例采用密封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避免因强力敲入密封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吸气口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所述密封连接部用于与气缸吸气口(2)密封连接,所述应力吸收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设备壳体(3)的壳体吸气口(4)直接或间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连接部和应力吸收部,所述密封连接部用于与气缸吸气口(2)密封连接,所述应力吸收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设备壳体(3)的壳体吸气口(4)直接或间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部包括波纹管结构(12),所述波纹管结构(12)与所述密封连接部密封连接或一体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管结构(13),所述直管结构(13)与所述应力吸收部外部连接且内部连通,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壳体吸气口(4)和分液器出气管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部包括波纹管结构(12),所述直管结构(13)、所述波纹管结构(12)和所述密封连接部依次密封连接或一体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部包括密封螺纹结构(11),用于与所述气缸吸气口(2)通过密封螺纹方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螺纹结构(11)包括具有锥形外轮廓的中空锥管(11.1),所述锥形外轮廓上设有外螺纹(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继青黄伟才黄健婷邓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