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562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置有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环形隔管,所述环形隔管与蓄水池本体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环形隔管下端与蓄水池本体底壁隔开的支撑件,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与环形隔管外侧壁之间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连接有气囊体,所述气囊体连通有用于向气囊体内充气或将气囊体内气体释放的充气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当雨水流动至过滤板处时,过滤板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当过滤板上的杂质过多时,充气件向气囊体内充气,气囊体滑移至蓄水池本体的上端处,有效达到便于清洁环形隔管外侧壁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之间和蓄水池本体底壁处的杂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水池,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
技术介绍
生态型园林蓄水池是在园林内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现有公告号为CN204311503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园林灌溉用蓄水装置,其通过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开设有蓄水池,蓄水池内设置有与蓄水池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环形隔板,环形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滤板,环形隔板与蓄水池底壁之间设施有支撑柱,以使水平滤板与蓄水池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当水从环形隔板与蓄水池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蓄水池内后,水通过水平滤板进入环形隔板与水平滤板形成的空腔内,实现水的过滤。但是,水中的污泥或杂质等被水平滤板过滤掉,并留滞在环形隔板与蓄水池内侧壁之间和蓄水池的底壁处,当需要清洁这些杂质时,由于环形隔板与蓄水池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过小,以及蓄水池的深度较深等,清洁人员往往不便于清洁这些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环形隔板与蓄水池内侧壁之间和蓄水池底壁处的杂质的生态型园林蓄水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置有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环形隔管,所述环形隔管与蓄水池本体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环形隔管下端与蓄水池本体底壁隔开的支撑件,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与环形隔管外侧壁之间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连接有气囊体,所述气囊体连通有用于向气囊体内充气或将气囊体内气体释放的充气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的状态下,气囊体为空瘪的状态,过滤板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滑移至环形隔管的下端处,当下雨时,雨水经地面流入蓄水池本体内,并经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与环形隔管外侧壁之间向下流动,当流动至过滤板处时,过滤板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从而不会使杂质移动至蓄水池本体底壁处,从而实现清洁蓄水池底壁上杂质的效果,当过滤板上的杂质过多时,充气件向气囊体内充气,直至气囊体内的充满气体,因此气囊体会带动过滤板向上滑移,直至滑移至蓄水池本体的上端处,清洁人员在地面上直接对过滤板上杂质进行清洁,有效达到便于清洁环形隔管外侧壁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之间和蓄水池本体底壁处的杂质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体位于过滤板的下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体一般为橡胶材质制成,容易被污泥腐蚀,过滤板位于气囊体的上方,污泥被过滤板过滤掉,减少污泥对气囊体的腐蚀,从而延长气囊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环形隔管的外侧壁处的边缘均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防止气囊体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环形隔管的外侧壁磨损的防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和气囊体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防磨板将气囊体分别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环形隔管隔开,从而防止气囊体的磨损,以延长气囊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环形隔管的外侧壁处的边缘均向上延伸形成有加高板,两个所述加高板与过滤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杂质的容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容纳槽的设置,大大增大了过滤板容纳污泥等杂质的能力。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侧壁沿上下方向设置有“T”型的滑移凹槽,位于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侧壁处的加高板上设置有与滑移凹槽配合且呈“T”型的滑移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滑移凸块也在滑移凹槽内滑动,以对过滤板进行导向,使过滤板顺畅的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滑移凸块与滑移凹槽内侧壁相抵的外侧壁滚动嵌置有若干个同时与滑移凹槽内侧壁相抵的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滚珠的设置,从而大大减小滑移凸块与滑移凹槽内侧壁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环形隔管外侧壁处加高板的上端设置有与环形隔管外侧壁相抵的第一清洁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清洁刷不断对环形隔管外侧壁进行清洁,以减少环形隔管外侧壁上粘附的杂质,进而减少环形隔管外侧壁上杂质对过滤板的滑动产生的阻力。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侧壁处加高板的上端设置有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相抵的第二清洁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清洁刷不断对蓄水池本体内侧壁进行清洁,以减少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上粘附的杂质,进而减少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上杂质对过滤板的滑动产生的阻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过滤板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后,充气件向气囊体内充气,从而使气囊体和过滤板向上浮起,将杂质向上顶起至蓄水池本体上端处,清洁人员站在地面上直接对过滤板上杂质进行清洁,从而有效达到便于清洁环形隔管外侧壁与蓄水池本体内侧壁之间和蓄水池本体底壁处的杂质的效果;2、气囊体位于过滤板的下方,以减少污泥等杂质对气囊体腐蚀,以延长气囊体的使用寿命;3、当过滤板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清洁刷、第二清洁刷分别对环形隔管外侧壁、蓄水池本体内侧壁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清洁刷和第二清洁刷之间的结构关系。图中:1、蓄水池本体;11、滑移凹槽;2、环形隔管;21、支撑件;3、过滤板;31、防磨板;32、加高板;321、第一清洁刷;322、第二清洁刷;323、滑移凸块;3231、滚珠;324、容纳槽;4、气囊体;41、塑料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参照图1,其包括蓄水池本体1,蓄水池本体1设置在园林的雨水汇集区,蓄水池本体1的内侧壁由混凝土制成,蓄水池本体1优选为立方体槽状结构,蓄水池本体1内设置有环形隔管2,环形隔管2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环形隔管2的截面为“口”字型结构,环形隔管2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之间设置有支撑件21,支撑件21可以为圆柱杆或棱型杆等,以将环形隔管2下端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之间隔开。参照图1,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与环形隔管2外侧壁之间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过滤板3,过滤板3呈“口”字型结构,过滤板3连接有气囊体4,优选气囊体4位于过滤板3的下表面上,以减少污泥等杂质堆积在气囊体4上,气囊体4一般为橡胶材质制成,容易被污泥腐蚀,污泥被过滤板3过滤掉,从而延长气囊体4的使用寿命,气囊体4连通有充气件(图中未示出),充气件可以为空气压缩机或充气机等设备,气囊体4通过塑料软管41与充气件连接,塑料软管41经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向外界延伸并与充气件连接,以将气囊体4内的气体排放或向气囊体4内充入气体。参照图2,过滤板3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外侧壁处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防磨板31,两个防磨板31分别将气囊体4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外侧壁隔开,以防止气囊体4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外侧壁产生摩擦。参照图2,过滤板3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的外侧壁处的边缘均向上延伸形成有加高板32,两个加高板32、过滤板3之间形成有容纳槽324,以容纳更多的污泥等杂质,蓄水池本体1的内侧壁沿上下方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设置有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环形隔管(2),所述环形隔管(2)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环形隔管(2)下端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隔开的支撑件(2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与环形隔管(2)外侧壁之间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连接有气囊体(4),所述气囊体(4)连通有用于向气囊体(4)内充气或将气囊体(4)内气体释放的充气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设置有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环形隔管(2),所述环形隔管(2)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环形隔管(2)下端与蓄水池本体(1)底壁隔开的支撑件(2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与环形隔管(2)外侧壁之间沿上下方向滑移设置有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连接有气囊体(4),所述气囊体(4)连通有用于向气囊体(4)内充气或将气囊体(4)内气体释放的充气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4)位于过滤板(3)的下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的外侧壁处的边缘均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防止气囊体(4)与蓄水池本体(1)内侧壁、环形隔管(2)的外侧壁磨损的防磨板(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分别位于蓄水池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芳夏浩霄陈智林陈玲雪雷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龙湾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